俞敏洪稱不少老師沒能力教好學生,知識面很狹窄,你贊同嗎?

漠陽師者


這些年來,教師隊伍是一支高學歷組成的團隊,高學位的也不少。可以說,教師隊伍知識是高層次的,但也有素質良莠不齊。近幾年,國家更多側重了“政思”,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規定,有人為此付出了代價。這些清規戒律,對教師對知識傳授和延伸,起了付面作用。教師的作用發揮,是取決於制度的。說來說去,又回到原點,又回到錢學森之問“我們的大學,為什麼不出人才”。相信隨著教改的深入,教育的體制會有大的改革,教師的聰名才志會得到發揮。


Y翼之三子


俞老師說的也許是對的,二八法則很普遍


放在教師這個數據中,很可能:20%的老師是優秀的老師,剩下80%的老師普普通通。

更扎心的是,可能這20%優秀老師中的20%才是真正能教好學生的老師,這就是為什麼教育資源可以和房價掛鉤的原因。


我自己的朋友的親身經歷:兩個初中學習成績和努力程度都差不多的男同學,因為高中上了不同學校,遇到了不同的老師,最後高考成績差別非常非常明顯。


而且,因為成績的差異,未來的命運也會有極大的不同。


什麼是好老師?

@愛扯愛分享 認為有以下幾個標準:

書本里:

能把知識講明白

能讓學生聽明白

能讓學生願意聽

書本外:

能讓學生有聯想,有啟發,

培養學生投入的精神,鑽研的能力,

精神上的培養,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讓學生變得謙虛,懂得為他人考慮。


(注:圖片來源網絡,基於CC0協議)


愛扯愛分享


閱讀可以開闊視野,使人進步,這個大家有共識,俞敏洪老師說的是正確的。中小學中有一部分老師很少讀書是客觀存在的,這點,俞敏洪老師也沒說錯。

但後面那些話我不敢苟同。

少讀書或者不讀書,就沒能力教好學生,這個結論比較片面和主觀。

1.不讀書不等於不學習。學習型老師這些年一直在提倡。學習的渠道有很多,閱讀自悟是一種,此外,教育培訓、實踐反思、經驗交流等等,都是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實際上,老師們學習的腳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2.極少有老師的專業能力無法應對中小學學科內容的。毫無疑問,閱讀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學識,但一個老師能否教好學生,閱讀量的多少並不是決定因素,從實踐上看,責任心和工作態度起到關鍵的作用。

最後提出一點疑問:

俞敏洪老師這棍子打的包不包括新東方的老師?如果不包括,那麼,這番言論是否有厚此薄彼,為自己做廣告之嫌?如果也包括新東方的老師,那麼,這豈不是揭自己的傷疤,滅自家的威風嗎?俞敏洪老師為什麼要發表這樣的言論呢?(也許我想多了!)


泥巴驛站


知識不能被體驗形成做法毫無意義

知識不能被善用形成習慣毫無價值


林風教練


立馬想起譚浩強。


TonyDeng


俞敏洪老師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師,最近他的發言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但他說話有一定的背景,前提就是一個人需要不斷積累然後釋放,最後才開始批評中小學教師沒有能力教好學生,知識面很狹窄。但我們客觀地看待俞老師的批評,他的批評真切地揭出了教育中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可謂振聾發聵,發人深省。實際上我們需要這樣敢說真話的人,不唯上,不唯書,要唯實,對此我表示讚賞。

但我還覺得事情存在一定有原因,如果俞老師僅僅把靶子對準中小學教師本身,好像都是他們本身的問題,顯然有點失去準星。我想這只是一種現象,它的根源是什麼?仔細可能有這樣的原因:一是不想讀,晉級無望,面臨退休,職業生涯快到站了,按照自己的模式已經夠用了,成績已經不錯了,自然沒有讀的動力;還有一種可能是不能讀,也想靜下心來好好讀讀書,但沒時間讀書。在中小學裡,教師有很多活,有份內的也有份外的,比如各種統計彙總表、各種成長檔案,教案抄寫,作業批改,聽課評課,升旗儀式、甚至星期天一些額外的考試監考等,如果遇上一些思想有問題的學生,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家訪等等,很多繁瑣的事物已經把老師折騰的四腳朝天了,根本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讀;還有一種是讀了,而一些同事採用簡單的方法,大量考試、多佈置作業,課後反覆抽查清等等措施,成績反倒好得多,而讀書的也不能提升成績,因為大家都在忙著摳成績,自然讀書的也不再堅持了。所以教育需要減負,更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跟進,保證教師讀書。





你的光芒照亮你的美


贊同。

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是一種知識的傳播,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去講授知識點本身,還要講知識的關聯或應用,激發學生興趣;同時,還需要有技術、有藝術的授課方法,做到深入淺出,正所謂“外行聽來不覺淺、內行聽來不覺深”。如講勾股定理、畢德哥拉斯定理的時候不僅講“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直角邊平方之和”,還能夠講畢達哥拉斯學派起初對整數的信仰,以及通過畢達哥拉斯定理發現根號2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也即無理數,繼而給古希臘數學帶來的巨大地震,這樣講必然會讓學生更有興趣去聽。這種理念無論學校教育還是企業培訓都是相似的,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正所謂你有一桶水,你才能遊刃有餘地給別人一杯水。

一句話概括:知識面狹窄、授課方法欠缺的老師,只是把“蔬菜”傳遞給學生,而知識面廣、授課方法豐富的老師,是選好蔬菜、做好搭配、洗乾淨、切配好、精心烹飪後,和學生溫馨地進餐,後者的效果必然更好!


荔枝哥課堂


這個人是從哪裡高中畢業的?國內多少貧困家庭農民的孩子依然考上了清華和北大,儘管他們錄取分數線必須高出北京,天津等二三百分。這才是實力。不是有個外國籍就免費進入的。國內教育不好麼?就是你個人實力不行。


用戶MN00000


贊同!

老師的責任重大,自己不斷學習,增加自己知識儲備,才能更好教育學生,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孩子一瓢水,如果老師都是自滿自傲的態度,教的學生也會受其影響,這個跟家庭教育有類似的地方,父母在家每天在家讀書,跟刷手機影響肯定是不同的。

活到老學到老,對誰都試用,包括老師老師。為什麼會有特級教師?自己好好想想


理性正能量的胖大叔


他最好把範圍確定一下,教育分國民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研究生教育,俞先生說的是哪類教育中的問題,你若說基礎教育階段,的確存在這個問題,這是由基礎教育本身規律決定的,你要求基礎階段的老師開闊視野也對,但基礎類的任何開闊,只能還是沿著基礎科目延伸,還是沒有走出基礎類,讓他們知識面寬那就走向職業專業方面,這與他們的工作不相配套,反倒分散基礎教育老師的精力,耽誤了本職工作,因此話要講清楚,不然會形成謬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