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所有农民不种地了,专搞副业或打工去了,社会将会怎么样?

用户3689182351055


其实这个问题和“农民不种地,谁养活城市人”的意思相同,仿佛缺少了那一批种地的农民,这社会就没法运转了,城市人也没法生活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和大家说说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提问中有一点题主说错了,就是“要是所有农民不种地了”,这句话有个误区就是农民不可能都不种地了,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

主要是因为收益。体现在以下两点:

1.以答主的家乡为例,我们那边每户地都很少,种的粮食有一部分自己食用,剩下的刨去要买农药化肥等物的开销后,算下来实在是不赚钱,最关键的是地太少了,无法实现机械化,效率不高,生产力提不上去,又不赚钱又辛苦,对农民的打击是比较大的。

2.其次,买种、出售、种植方面,农民永远都处在不利地位。先说买卖,农民买种时,并不能得知种子的好坏,部分无良商贩恶意高价出售劣质种子给农民,农民辛辛苦苦种地后,一片地里同样的种子,却有不同的长势,这让农民怎么办?其次出售,对于一些地少的农民来说,他们的粮食本就不多,通常会卖给来村里收购粮食的商贩,但是这些商贩经常会利用信息差恶意打压价格,导致农民赚的越来越少。最后是种植,农民的耕种技术一直以来都沿用的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技术,虽说集众多经验于一身,但是和当下先进的耕种技术相比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当优势变劣势,农民又岂能生存下去?

基于以上两点,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农民的收益低于他们的期望值,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出走,去城市打工,但是,农民绝不会走光都不种地。

农民出走城市是因为收益,当收益越来越高时农民不会放弃种地的老本行

上文提到,地少的农民种的粮食一部分自己食用,一部分出售,但是出售是不赚钱或者说是赔钱的。现在,我们假如一个村里出走了一部分的人,这部分出走的人的地有两个选择,要么荒了,要么卖地给待在村里的,如果卖地给待在村里的,假如他本来只有一亩田,现在又买了一亩田,本来一亩田如果出售可能是赔钱的,但是现在多了一亩田,刨去化肥等物的开销,是不是除了自己食用的一部分粮食,又可以多卖一亩地的粮食?这就给自己增加了不少收益,而且地越多,收益越高。

也就是说,越是没有农民种地,就越会有农民想种地,因为地越多,收益越高,所以,不会出现所有农民不种地的情况。

总结

当在家务农的农民出走,地就会空出来,被在家务农的农民购买并种地,如此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种地大户,不会出现所有农民都不种地的情况。


我就是那个,什么都懂一点儿的头条作者,欢迎关注,欢迎评论发表不同意见。


我在草上飞啊


对于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在城市里打工生活的我来说,对这个问题还是了解一点的,今天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中国自从秦皇汉武一直到公元2000年,中国的社会一直就是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商人经商,商品和粮价一直在保持着平衡,从古至今土地一直就是农民命根子,因为有了土地才能种庄稼,才能活下去,

那么进入到了新世纪,为什么农民不在喜欢种地呢?

第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粮贱伤农,先说种地成本,农药化肥机械收割浇地等成本居高不下,而收获的一斤粮食还没有城市里一瓶矿泉水值钱,导致种地不赚钱或者赔钱,

第二,现在城市高速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如果都去种地了,谁去盖楼?谁去修路?所以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会继续实行宏观调控,粮价是不会上涨的,

第三,农民在城市打工现在每天都是几百元,相比较种地来说,还是选择打工才能维持住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种地还会有人种吗?答案是,有人种,那些人会种呢?目前是一些60后以上的人再种,为什么他们会继续种地?因为他们年龄大了,有的身体不好,不能继续打工,有的在家看孙子孙女,不能出门,所以他们继续在种地,

那么这些人老了还有人会种地吗?答案是,有人会种,既然不挣钱了为什么还有人会种地?因为再过十年二十年,土地将会集中在某些农场主手里,那个时候国家放开粮价,土地种粮食值钱了,能没人种粮食吗?

那么真的要是都不种粮食了,社会将会怎样呢?答案是:

第一,历朝历代粮食是立国之本,如果没有粮食了,那么这个国家就灭亡了,所以这就是国家坚持18亿亩基本农田不能少的原因,

第二,土地不仅仅是能种植小麦玉米水稻,蔬菜水果也是农民种地一部分,就拿正在发生的这次疫情来说,全国封闭,如果不是农民种植蔬菜,那么国家是不是会乱?这个时候要是没有农民种地你城里人再有钱管用吗?指望外国进口来的及吗?

所以说假如农民不种地,社会会怎样?答案毫无疑问就是国家会动乱,尤其是城市人生活更加困难,


怡澜轩


如果真的有一天所有的农民不种地了,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将面临着有钱买不到大米的阶段。你们想过吗?为什么农民不种地呢?因为农业就是一个亏本的买卖。假如油菜的在天气条件特别好的情况下亩产约300斤一亩,一年产量为150斤油菜籽。油菜籽出油率为30%左右,150斤油菜籽出油约为45斤菜籽油。45斤菜籽油按照当今市场价10元一斤,价值为450元。 这450元还需要除去70斤化肥100元,种子每亩15元,播种机每亩100元也就是产值235元。在种一季中稻种的特别好的情况下产量1000斤,当今市价1.2元每斤,价值1200元。谷种每亩110元,肥料每亩55元,育秧每亩150元,机耕和机收套餐每亩300元,机插每亩100元,除草和追肥每亩55元,杀虫药水和无人机费用每亩110元产值为320元。总的计算产值575元,还包括自己的人工和购买其他的农具,这种情况下还有谁愿意继续做农民。养不活自己更养不了家人!






新农人的美好


农民不种地,都去打工做副业,等吃完库存粮,社会就开始没得吃了,闹荒,到那时就不得了了,国家地区都乱套,粮这个问题就会成为那时的主要矛盾,小则打架抢劫,大到战争爆发,世界级灾难。

所以农民不可能不种地的,粮是根本,现在国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农民种地,我这边有个农民种了五十多亩水稻,政府送耕田机,收割机等多台机器补贴。

当然,粮价上不去,种地还不如打工,这是个问题。我这边每户分的田不多,一般在十亩左右,本来一年可以种两季,现在都种一季够自己吃的就可以了。

不知道您们那边是什么情况?可以在下方评论交流。





田庄村阿奇


农村人都到城里打工,城乡会发生很大变化。首先,城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变成了城镇居民,城镇会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大城市病会越严重。其次,农村会越来越萧条,大量农村房屋闲置,农村空心化。现在分散的承包经营模式,也会导致大量土地荒芜。最后,社会阶层结构会发生改变,农民变少,甚至消失(大规模现代农业发展后),大部分农民变成了企业工人、个体经营户,也有不少人成了无业游民,少数农民变成专业技术人员。当然,也有部分农民,变成了资本阶层或权贵阶层。总之,无产阶级中农民这个群体将慢慢消失。


金牙大状


你好,好高兴和大家探讨。

随着现在的年轻人全部到城市打工的越来越多,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妇女也是越来越多。留下的耕地基本都是老人和妇女负责管理,主要是农村的土地只是种植附加值比较低的农作物,收入比较低,不能养活一家老小,无奈只能外出打工。

以后农村的土地可能都会被有实力的个人或者公司承包,这样有利于机械化耕种和管理。

其实目前我们这里就已经开始这样规模化种植了。

比如个人承包了几百亩地,种植的时候有专业的拖拉机只需要把种子放进去,一天就能种植完成。

浇水,地里面全部都有浇灌需要的设备只需要推上电闸,一两个小时,全部就浇灌完成了,全部都是自动化,而且还是浇水施肥一体化的。

打药,拖拉机两边带着很的装置,过去一次两三亩地,几百亩地一天基本就能打完了。

收割,各种自动化的联合收割机,人只需要等着收割就可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不种地的人,肯定会行成,个人和公司来承包农民手里面的土地,全部采用机械化种植,只需要很少的人力配合的。





王凯1886


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如果真的发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如果要是所有农民不种地,专搞副业,或打工去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可能遍地工,到处是工人。基本农田被盖上工厂,耕地被其他占用,18亿亩耕地丧失殆尽,耕田无其田。

离开土地的农民,专搞副业,或打工去了。腰包鼓了,手中有钱了。不要以为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如果到了我们要用钱买粮食吃的时候,钱还能当钱用吗?全国14亿人都要进口买粮食吃,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就会有人卡我们的脖子,国家不稳定因素增加,国将不国。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每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把解决14亿人吃饭和温饱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发展粮食生产不放松,守住18亿亩耕地不动摇,保护价收购粮食不松懈。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种粮有收入,农业有前途。


三友话三农


都在搞虚拟经济,有的甚至就是虚假骗局,只要是没办法衡量的东西就使劲忽悠,比如酒的味道,谁能衡量它是有多好,茅台到底好在哪儿,内行人骗外行人是一贯作风。


尤集蟋蟀城


那这个太好了。国家现在就是想整合这样的。有好多农民不同意呢。如果真的全国没有农民。那样中国的农业将会迎来新的气象了。这样一会农民都是一种职业了,不是你想当就可以当的了。国家会种地的,会有农场或者公司从国家承包这些土地。然后雇佣人来作业。就是开工资的。现在个别的地区已经这样了。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农场,然后自己给农场打工。一个月3500的工资。也可以自己出去打工。


运气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农村的土地,也就是老年人等半劳动力在耕作,而且自己耕作可能没有流转出去让别人种划算,以我们村的土地为例,自己种每年种一季小麦,收益也就每亩500元左右。土地开始确权流转后,一亩地一年流转费是八百元,大家当然都趋之若鹜。所以以后随着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集中,越集中越有利于机械化耕作,越有规模化效应,土地的收益越高,农民的流转收益也会随着水涨船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