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国之贵州:贵阳。

贵阳地名由来

贵山南面即贵山的阳面,故称贵阳。

贵阳历史

秦以前为夜郎国地。汉属牂牁。东晋咸和八年(333)于牂牁西北部置晋乐县,即今市地。唐武德四年(621)置矩州,以州南水水方如矩而名。为羁縻州,隶属黔州都督府。唐末宋初,曾名黑羊箐。北宋开宝七年(974),宋廷敕书有“惟尔矩州远在要荒”之语。宣和元年(1119)改矩州为贵州。始有贵州之名。今市境北部隶大万谷落总管府。市境南部隶南宁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顺元路宣抚司。十九年(1282)改为顺元路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治。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1292)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其辖境相当于今省境的四分之一。

地名看中国之贵州:贵阳。

明洪武四年(1371)于宣慰司治所置贵州卫、贵州都指挥使司。五年(1372)以宣慰司地改置贵州宣抚司。六年(1373)升宣抚司为宣慰司。隶四川布政司。二十八年(1395)增置贵州前卫。与宣慰司同城。隶贵州都指挥使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布政使司治所。成化十二年(1476)置程番府,治程番(今惠水)。隆庆二年(1568)徙府治于布政司城。三年(1569)改名贵阳府。“贵阳”由此始作行政区划名。万历十四年(1586)置新贵县(治贵阳),为贵阳府治。三十六年(1608)析新贵县、定番州置贵定县,属辖。崇祯四年(1631)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治开阳县。划布政司城郊及附近地入贵阳府。旋以宣慰司水西地置水西宣慰司,治所仍在贵阳。清为贵州省治。康熙五年(1666)废水西宣慰司。二十六年(1687)置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三十四年(1695)废新贵县。

1912年废贵筑县。1913年废贵阳府改置贵阳县。1914年置黔中道。省、道、县同治贵阳。1920年废黔中道。1941年撤销贵阳县。城区置贵阳市,为省直辖。郊区置贵筑县,治所在花溪。1949年置贵阳专区,贵筑县为专区驻地。贵阳市下辖七个区。1952年贵阳市辖区调整,撤销第五、六、七等3个区置郊区。贵阳专区专员公署迁贵定县,更名贵定专区。贵筑县改隶贵阳市。1953年第四区并入第三区。1955年贵筑县划归贵定专区。1957年撤销贵筑县其辖地划入贵阳市。1958年惠水、开阳、修文、清镇4县划入贵阳市。1963年开阳县划归遵义专区。清镇、修文2县划归安顺专区。惠水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66年析开阳县地置开阳特区(县级),隶贵阳市。1968年撤销,其地复入开阳县。1973年6月析乌当区中部地区置白云区。1996年1月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从安顺地区划出。修文、息烽、开阳3县划入贵阳市。清镇为省辖市,划由贵阳市代管。2000年1月,以花溪区小河镇和花溪区金竹镇行政区域设立贵阳市辖小河区。 2012年11月,撤销小河区,其辖地复归花溪区。同时以乌当区的金阳街道办事处、金华镇、朱昌镇和清镇市的百花湖乡行政区域设立观山湖区。

截至2017年,贵阳市下辖6个市辖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3个县: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代管1个县级市:清镇市。有32乡(其中民族乡18个)、45个镇、90个社区,1054个行政村。

地名看中国之贵州:贵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