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家長變身成“直升機父母”?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家長變身成“直升機父母”?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在當下的教育裡,越來越多父母變身成為“直升機父母”。他們像個“直升機”一樣,永遠盤旋在孩子們的頭頂上空。

一、什麼是“直升機父母”?

何謂“直升機父母”?來聽聽一個孩子的自述:“我的爸媽就像個“直升機”一樣,永遠懸停在我的頭頂,無論我做什麼,他們都關注著我。在學校裡的時候有老師,一出學校他們就開始跟進,然後把我送到每一個培訓班,即便帶我出去玩了或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他們也會遠遠地在旁邊看著。”

這種教育方式,就被稱作為“直升機父母”。

經常聽說,某位媽媽為了孩子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放棄高薪,專門在家照顧孩子,為孩子制定完善的學習計劃,失去自我,以"犧牲式“的心態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事業當中去。

這樣的方式好不好、值不值得,沒有一個確切的數據,所以,我們很難去作出評價。有些媽媽認為好好愛自己是關鍵,有些媽媽則認為“為孩子作出犧牲”才是身為媽媽的最大價值。這些其實都包含著大量的個人情感因素在裡面,很少有人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曾看過一本書,叫《虎媽戰歌》,這本書教育孩子的核心觀念也是:“教孩子就是要盯死他,你盯得越死,這個孩子將來就越有出息,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他需要什麼,只有我們知道他需要什麼,雖然現在他看起來不高興,但是將來他一定會感謝你。”

朗朗成功後說:“感謝我爸當時的堅持,如果沒有我爸,就沒有今天的我。”

董卿成功後說:“今天的成功,都要感謝當年爸爸對我那麼狠。”

這些成功的例子都讓父母更加堅信,唯有對孩子“狠一點”,才能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於是,漸漸地,就形成了這樣一套密集型教育。也就是說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注越來越密集,最後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導致很多父母寧願花99%的努力,去換取那1%的成功率。

為什麼越來越多家長變身成“直升機父母”?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二、為什麼會出現密集型教育?

在中國當今的教育體制上,有90%以上的家長會認為,勤奮很重要。為什麼這樣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差異。

1、收入差異

在中國,藍領跟白領的收入相差懸殊。工作職位上,高學歷通常伴隨著高職位、高收入,他們會有更多的晉升機會與發展空間,同時,因為起點較高,他們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強。

在時間上,同樣一個月3000元來算,白領每週工作時間只需要40個小時,而藍領可能需要60個小時甚至更多。也就是說,學歷高也許無法賺更多的錢,但工作時間肯定比學歷低的人少很多。在時間成本上,學歷高的人體現了相對明顯的優勢。

於是,“知識改變命運,學歷可以更好地就業”被大多數父母所認可。而如何才能取得高學歷?唯有勤奮。

2、學校差異

學校的差異也是令父母焦慮的原因之一。據統計,好的學校比差的學校升學率會高出好幾個百分點,教師資質與教育質量也相對較高。

為什麼很多父母擠破頭都想讓孩子進入好的學校,省吃儉用想方設法買下學區房,因為在中國,就目前來看,只要能進入好的學校,後面的中考、高考升學率會比普通學校高很多。

所以,勤奮、取得好成績是邁進好學校的唯一選擇,而邁進好學校則能享受更好的教學資源,為今後的人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3、文化差異

剛剛提出了中國有90%的家長會認為勤奮很重要,因為中國的就業發展競爭相對激烈。但在日本僅僅只有34%的家長會這樣認為,他們會更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因為日本的收入水平普遍較高,藍領跟白領沒有出現太大的差異。還有就是在日本很多都是子承父業,很多隻讀完高中的孩子回家繼承了父輩的產業,也經營的很好,他們的收入不會比高學歷的差。所以,他們在學習上沒有中國父母這般的焦慮。

在歐洲,父母也不會太去注重學習,而是在社交上下了很大功夫,你看當時的《簡·愛》、《傲慢與偏見》,對兒女的培養都是騎馬、禮儀、社交。他們的貴族文化代代相承,到目前為止,這種文化差距的存在還是相對明顯。


為什麼越來越多家長變身成“直升機父母”?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三、父母的教育方式一般有幾種?

儘管多數家長會認為學習很重要,但他們表現出來的教育方式卻不容樂觀,具體分為以下幾種:

1、專斷型

我個人認為專斷型的父母非常可怕,他們會為了達到某種願望而“不擇手段”,這樣的父母基本把孩子當成了學習工具,對於孩子的管控到了“非人性”的地步,用絕對的權威來逼迫孩子就範,孩子在家裡只有“無條件地服從”。這種“我是為你好”、“自我犧牲式”的教育讓孩子喘不過氣來。最終出現兩個極端:1、像朗朗或董卿那樣成功了;2、把孩子毀了。

2、放任型

有這種父母的孩子應該算是幸福的,因為父母足夠的“縱容”,他們會“無條件”地支持孩子,到了寵溺的地步,即便孩子做出了一些“超乎想象”的事,父母也不會加以約束。在這種環境上長大的孩子一般比較自我,同時也缺乏規則意識,以後很難融入社會,合作意識不會太強,會出現我行我素的行為。

為什麼越來越多家長變身成“直升機父母”?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3、不參與型

心理學家表明,不參與型的家長是最糟糕的,他們基本把孩子生下來後就不聞不問了。比如把孩子丟給老人帶,自己忙於工作,孩子幾天甚至幾個月都見不到父母一面。這種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致命的,也是不可逆的,孩子基本不知道什麼是愛,也感受不到家的溫暖與父母的重視,長大後他會缺乏愛人的能力,同時也會忽略別人的感受,因為從小他就在被忽視的環境中長大的,從而習慣性地用這種方式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4、權威型

這種方式是當今最被認可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保持一定的威嚴,教育方式得到孩子的認可並願意去配合。父母通過說理和塑造價值觀來跟孩子溝通,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父母和孩子是經常溝通的,溝通的實質內容,主要的是要推進孩子價值觀的形成。

但想要成為權威型教育,父母需要具備比較高的素質,對教育要有比較深刻理解,還需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當父母很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時,就很容易變成專斷型,而如果過於放鬆,就容易成放任型。

所以,權威型是二者的結合,是最恰到好處的一種,但對父母的要求也相對更高。


為什麼越來越多家長變身成“直升機父母”?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四、父母應改善教育方向,向權威型靠攏

1、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很多時候,個體教育方式會受到社會環境以及教育制度所影響,每個父母都希望“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童年”時還能讀上好的學校,這兩者看似不衝突,但當你身邊的學習環境與教學資源發生變化時,你會不由自主地改變初衷,隨著大流走。以犧牲孩子快樂童年來換取比這更為重要的東西,比如:成績。

在2015年的PISA中,中國學生的生活滿意度自評得分排全世界最後一名,也就是說,我們的孩子覺得非常不快樂,有些甚至到成年後還會反覆做關於高考的噩夢,成績,成了吞噬孩子快樂的罪魁禍首之一。

所以,家長應避免“成績至上”的心態,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當父母擁有一顆平常心時,他們會更理性地朝權威型父母靠攏。

2、減少不公平的教育政策

如果社會能夠降低一些不公平的教育政策,減少兩極分化,我們的家長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在教育這一塊,其實可以借籤芬蘭的教育體系。芬蘭學校無論公立私立都是免費的,學生還可以享受到很多免費的教學資源,學校沒有官方排名,並且條件與教學水平都差不多,不存在學區房或通過面試來挑選學生這一說,重視教師的資質培養,所有教師都是碩士以上,並且通過統一的機構培訓上崗等。

當整個教育系統變得均衡、公平化時,家長焦慮的程度也會大幅度降低,家長的焦慮程度降低了,他們在教育方面就會變得更加的從容與耐心。

3、父母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父母能夠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灌輸,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自主地熱愛上學習,而非“被迫”或帶著某種“目的”學習。

而想成為權威型父母,這需要家長在觀念上做出改變,並且重視育兒知識的輸入,只有瞭解孩子的需求與心理發育,父母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作用。

為什麼越來越多家長變身成“直升機父母”?看完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五、結語

總之,從未來的教育趨勢來看,整體教育體系我們應持樂觀態度,無論是專斷型或放任型,向權威型轉變都是一個趨勢,這需要時間,也需要社會群體的支持,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教育體系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