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三毛,张小娴,三个代表不同时代的女作家,你想做哪个?为什么?

广东东篱


大家好,大学教师不长胖前来答题。

张爱玲、三毛、张小娴三位生活于不同时代的女作家,从作品角度看,在文学史上地位不同,张爱玲远远高于三毛,三毛高于张小娴。如果说到“代表”时代,这三位中,只有张爱玲能获此殊荣,尽管如此还有其他女作家的粉丝不同意,例如萧红。与三毛同时代的还有琼瑶阿姨,她的影响力比三毛更高些,文学性低些。张小娴同时代的就更多了,不胜枚举。

但是你问我想做哪一个?结合她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作品成就和时代背景,我可能会选择张小娴。


人生经历:少年成名、英年早逝、平凡安稳

除去张爱玲显赫家世不提,因为这样显赫的家世背景,并不让她非常快乐。张爱玲18岁时的处女作《我的天才梦》,大多数人不一定读过,但是结尾那句话,相信每一个知道张爱玲的人,都听说过。

“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整篇文章不过一千三百字,细腻且生动刻画出一个天才少女特立独行、古灵精怪的形象。张爱玲年少成名,毋庸置疑。从此之后,她写出了许多作品,灿若繁星。民国时期才女中,她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就算不是张迷,对张爱玲的代表作也能说出几本:《金锁记》、《倾城之恋》、《第一炉香》。

女作家的感情生活,素来是众人关注的另一焦点。不论她是不是才情绝世,她的爱人代表了她人生的另一种成就

张爱玲的这一种成就,让人心疼。“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的感情态度,让她对背叛她的胡兰成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就。甚至当胡兰成与其他人生活在一起时,张爱玲依旧去看他,给他生活费。用现在的眼光看,胡兰成妥妥一个渣男,张爱玲应该是PUA受害者。只是张爱玲的伤口里开出了花,或安慰或提醒着一代又一代女性。

提到三毛的个人经历,英年早逝是无法避开的话题。爱到轰轰烈烈最疯狂,她的人生就是爱与被爱的一生。祖籍重庆,1948年跟随父母一起去了中国台湾,1967年,24岁的她只身前往西班牙留学,30岁那年与爱人荷西定居撒哈拉沙漠。八年后,她回到台北在大学任教;辞去教职后开始专心写作;48岁,在医院去世,死因成谜。有人说是自缢,也有家人辟谣并非如此。但无论如何,她短暂一生的句点,就此画上。

三毛的爱情惊心动魄。在撒哈拉沙漠居住与爱人相守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对自己的姐姐说:“我一辈子活出了你几辈子的精彩。”撒哈拉沙漠生活的八年,比普通人的一生还要精彩纷呈。三毛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的深刻与长度无关。她与荷西的世纪之恋,是文艺女青年心中的绝唱,难以企及的“佳偶天成”。

提到张小娴的生平,与上面两位杰出女性相比,“乏善可陈”。相信她本人看到这里,应该也是同意的吧。既不像张爱玲一样经历了年少成名之后的爱而不得,又不似三毛为爱而生的短暂澎湃,她的生活一直平凡且安稳,就像她的文字一样,平实且熨帖。生活中没有波澜壮阔,但每一天都值得深爱。

说到这里,三个人的生平,如果可以选择,我选哪一个。我当然选张小娴。虽然人人都被倾城之恋感动,希望能拥有绝世恋情,但是拿我平凡安稳的人生去换,还是算了。故事是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的。小确幸,挺好。


作品成就:惊为天人、天赋动人、中规中矩

说到作品,开头我就已经明确评价,张爱玲远远高于三毛,三毛高于张小娴。相信这也是大家公认的。但很有趣的是,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中国台湾地区的畅销排行榜上盘桓多年,在亚马逊(中文书籍)的销售榜上也始终排在前五十,力压张爱玲的《金锁记》和白先勇的《台北人》。所以有人笑称,《撒哈拉的故事》销量约等于中国文艺青年的数量。但是,论文学成就,轻微拉踩一下白先勇先生,三毛跟白先勇的距离,还差着两个张爱玲。

张爱玲虽然被诟病格局一般,深度了了,惯常写身边人和家里事,但论人物刻画、写作风格的独特性,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有一席之地的。后来者即使是模仿她的风格,也能一眼看出,这很“张爱玲”。

三毛的文学造诣,更多依靠天赋。她的文字与张爱玲相比,更加平实、生活化,朴素而浪漫是三毛的标签之一。与其评价三毛的写作技巧,不如谈谈她的写作天赋。她是把自己完全丢到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虽然她写的也是自己的经历,不同于张爱玲的抽离,她把自己完完全全展开给读者看,好的坏的,只要她认为可以分享。三毛的生活方式成就了她的文学创作。

张小娴的作品,也是有的。但是跟前两位比,确实有些不够亮眼。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是,一个健在的当代作家,怎么好跟惊世才女和英年早逝的作家比?怎样都是输啊。她的作品我就不列举了,

四个字,中规中矩。现代生活中女性的爱恨情仇,无论怎样激烈,在真正的生离死别面前,总是难免落得个“茶杯里的风波”的评价。但是,谁说茶杯里的风波不是风波?小看茶杯么?虽然茶杯确实跟大海比不了,风波不论大小,都是风波。

作品成就,我只能顺从内心,我选张爱玲。毕竟,惊世才情可遇不可得。相信张小娴本人,做这道选择题,也是会选张爱玲的才情吧。(如果不,就算了,也不用告诉我)


时代背景:战火纷飞、文化冲突、岁月静好

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很多人诟病,这是年少轻狂。殊不知后面还有解释:“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这就不得不提,张爱玲生活的时代。

民国时期的动荡,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这是时代的悲哀,即使个人才华横溢,也无法跳脱出时代的底色。在动荡中,张爱玲写出了《倾城之恋》,倾一座城,成一段情。这个故事放在当下,根本不成立;但是在张爱玲生活的时代,呼啸而过的炮弹,低空盘旋的敌机,是每一天的日常。在生存都是问题的年代,大家还要谈恋爱,“死了都要爱”不是一种比喻,而是真实的生活。动人么?又吓人又动人。不用选,再动人的爱情都不能抵消我对活着的向往。我爱和平。

三毛活在东西方文化冲突极强的年代。这一点在她的个人经历上体现也十分深刻。她早年接受的是传统的东方文化教育,在西班牙留学期间,逐渐接受并且爱上了西方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和冒险精神。东方文化的含蓄和西方文化的热烈,她似乎做了选择,又没有。荷西离开之后,有人说她是郁郁而终。这也是时代的原因,彼时经历了重创的东方文化,比较弱势。但是生于斯长于斯,三毛骨子里的东方情结始终不能放下。在我看来,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她人生终点的悲剧。

张小娴是当下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女作家。虽然作品中规中矩,人生平顺无波澜,但是,这不是我们所希望过的一生么?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我都不想描述,跟以上两位相比,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多幸福。相信每一位都能体会到。

至于某些民国文化的狂热追随者,认为穿越回去更幸福。天哪,想想家世显赫的张爱玲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香港上学还要躲炮弹。你家祖母的爹爹也是李鸿章么?那你也得跟她一样躲炮弹,亲妈打牌输了学费不让你上学催你早点嫁人,亲爹天天抽大烟,家里都是暮色沉沉的气氛;弟弟好不容易从家里偷跑出来找她,她却没有能力留下弟弟一起生活,伤心地看着他回到旧家庭。

也有一些人对台湾有滤镜。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批赴台交换的大学生(真是暴露年龄),中国台湾确实保留了一些民国时期的文化,但是文化发展太缓慢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亚洲四小龙的时代早已过去。

所以,综合个人经历、作品成就和时代背景,各方面都“平平无奇”的张小娴完胜。毕竟,对普通人来说,惊世才情有则最好,没有也没关系;但是平稳的大环境、安稳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大前提。感谢时代,感谢国家,我还能坐在家里,回答脑洞这么大这么有意思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不长胖,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专注医学教育、科研和信息传播。欢迎大家关注、留言互动。感谢阅读。


喝奶茶不长胖


张爱玲,三毛,张小娴是三个不一样的女性。也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影响下而造就的不同作者。

张爱玲文风是凉薄的,是很清醒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

三毛对于生活的态度,更多是经历磨难后依然不曾失望。她的自由流浪文风影响很多人。

张小娴写过很多感情故事,像个知心姐姐。

她们每个都是不同的,是让人无法临摹的作者。张爱玲出生最早,三毛和张小娴或多或少都曾应该读过她的文章,是否有影响到她们,那说不好。毕竟人是独立个体,思想发展是不确定的。

若问想做哪个,像三毛一样的作者,像张小娴一样的女人这样或许刚刚好。张爱玲太凌厉,不是不爱,只是对自己也狠。


荒年荒事


三毛。一是,可以看遍世界各地的风景,了解各国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过不同的生活。可以时而是个农民,时而是个渔夫,时而是个花匠,时而是个建筑工,时而是个猎人,只要想做的都能尝试去做,想过的生活都能尝试着过,不在意生活的长短、结果,随心随性。二是,在不同的国家流浪,为了生存,得学会当地的语言,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能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三是,心性的洒脱,虽然是一女子,却不囿于世俗的成见,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有所成就,却依然平易近人,谦逊地做自己。四是,身上没有俗气,虽然要生存,但是对身外之物却很坦然,来即接受,去也不惋惜。



精神食粮喂养者


每个时代的作家身上都弥漫着她那个时代的气韵,没有标准说谁更比谁优秀,有时候是时势造英雄,比如波澜壮阔的中国大革命时代造就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没有这种时代背景他可能就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或者以为儒雅的学者诗人。

所以对于张爱玲,三毛,张小娴这些深受大众喜爱的著名女作家,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庞大的粉丝群,恰是因为她们每个人的作品都戳到了一部分人心灵底部最柔软的伤痛。

张爱玲的作品主要以言情为主,作品弥漫着浓郁的陈旧的悲剧色彩,对于塑造人物以及把握人物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极为老到,像是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却能不经意间似麦芒一样扫到你心灵的痛处。

对于三毛的作品风格主要跟她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基本上跟她的人生经历相切合,她最早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作者未成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中的迷茫心路历程,这个时期的文字主要是表现悲伤,忧郁和空灵的风格。之后随着她定居沙漠,尤其是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丈夫荷西之后,在广袤的沙漠里有一段童话般的爱情,这段时期的作品贯穿着健康,明朗,畅快,诙谐的风格。到后期,尤其是她的爱人荷西去世之后,三毛的心灵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她的作品风格也随之黯淡下来,重回那种寂寥、落寞、婉丽和悲凉的调子。

张小娴的作品中融入了女性创作经验,表现了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变化和成长,透露出强烈的女性关注意识,她的作品描写的是都市里平凡小人物的爱情故事,虽然爱情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平凡而又感人。同时,她作品语言平和、叙事性强,且句句富有哲理性,传达了对人生、人性的感悟,她笔下的人物总是不经易得就抓到你的心,爱情很真实就好像是你我身边一样。作品人物经历中闪耀出很多平实而充满哲理的经典爱情语录。





星河历史观


哪个也做不了。所以就没有后面的“为什么”。


验诗


张爱玲,最喜欢她的冷清。最爱她的《倾城之恋》


乘乖


我个人喜欢张小娴,超喜欢她的《谢谢你离开我》,真的好好看


Sherley小时候的梦想


想做三毛,

原因简单,就是因为喜欢她关于撒哈拉沙漠的的故事。


知识迷航


三毛儿 不娇柔不造作不讲大道理 精彩


JunJun乐道


我想做张爱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