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三毛,張小嫻,三個代表不同時代的女作家,你想做哪個?為什麼?

廣東東籬


大家好,大學教師不長胖前來答題。

張愛玲、三毛、張小嫻三位生活於不同時代的女作家,從作品角度看,在文學史上地位不同,張愛玲遠遠高於三毛,三毛高於張小嫻。如果說到“代表”時代,這三位中,只有張愛玲能獲此殊榮,儘管如此還有其他女作家的粉絲不同意,例如蕭紅。與三毛同時代的還有瓊瑤阿姨,她的影響力比三毛更高些,文學性低些。張小嫻同時代的就更多了,不勝枚舉。

但是你問我想做哪一個?結合她們各自的人生經歷、作品成就和時代背景,我可能會選擇張小嫻。


人生經歷:少年成名、英年早逝、平凡安穩

除去張愛玲顯赫家世不提,因為這樣顯赫的家世背景,並不讓她非常快樂。張愛玲18歲時的處女作《我的天才夢》,大多數人不一定讀過,但是結尾那句話,相信每一個知道張愛玲的人,都聽說過。

“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整篇文章不過一千三百字,細膩且生動刻畫出一個天才少女特立獨行、古靈精怪的形象。張愛玲年少成名,毋庸置疑。從此之後,她寫出了許多作品,燦若繁星。民國時期才女中,她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就算不是張迷,對張愛玲的代表作也能說出幾本:《金鎖記》、《傾城之戀》、《第一爐香》。

女作家的感情生活,素來是眾人關注的另一焦點。不論她是不是才情絕世,她的愛人代表了她人生的另一種成就

張愛玲的這一種成就,讓人心疼。“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的感情態度,讓她對背叛她的胡蘭成一而再、再而三地遷就。甚至當胡蘭成與其他人生活在一起時,張愛玲依舊去看他,給他生活費。用現在的眼光看,胡蘭成妥妥一個渣男,張愛玲應該是PUA受害者。只是張愛玲的傷口裡開出了花,或安慰或提醒著一代又一代女性。

提到三毛的個人經歷,英年早逝是無法避開的話題。愛到轟轟烈烈最瘋狂,她的人生就是愛與被愛的一生。祖籍重慶,1948年跟隨父母一起去了中國臺灣,1967年,24歲的她隻身前往西班牙留學,30歲那年與愛人荷西定居撒哈拉沙漠。八年後,她回到臺北在大學任教;辭去教職後開始專心寫作;48歲,在醫院去世,死因成謎。有人說是自縊,也有家人闢謠並非如此。但無論如何,她短暫一生的句點,就此畫上。

三毛的愛情驚心動魄。在撒哈拉沙漠居住與愛人相守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對自己的姐姐說:“我一輩子活出了你幾輩子的精彩。”撒哈拉沙漠生活的八年,比普通人的一生還要精彩紛呈。三毛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生命的深刻與長度無關。她與荷西的世紀之戀,是文藝女青年心中的絕唱,難以企及的“佳偶天成”。

提到張小嫻的生平,與上面兩位傑出女性相比,“乏善可陳”。相信她本人看到這裡,應該也是同意的吧。既不像張愛玲一樣經歷了年少成名之後的愛而不得,又不似三毛為愛而生的短暫澎湃,她的生活一直平凡且安穩,就像她的文字一樣,平實且熨帖。生活中沒有波瀾壯闊,但每一天都值得深愛。

說到這裡,三個人的生平,如果可以選擇,我選哪一個。我當然選張小嫻。雖然人人都被傾城之戀感動,希望能擁有絕世戀情,但是拿我平凡安穩的人生去換,還是算了。故事是別人的,生活是自己的。小確幸,挺好。


作品成就:驚為天人、天賦動人、中規中矩

說到作品,開頭我就已經明確評價,張愛玲遠遠高於三毛,三毛高於張小嫻。相信這也是大家公認的。但很有趣的是,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中國臺灣地區的暢銷排行榜上盤桓多年,在亞馬遜(中文書籍)的銷售榜上也始終排在前五十,力壓張愛玲的《金鎖記》和白先勇的《臺北人》。所以有人笑稱,《撒哈拉的故事》銷量約等於中國文藝青年的數量。但是,論文學成就,輕微拉踩一下白先勇先生,三毛跟白先勇的距離,還差著兩個張愛玲。

張愛玲雖然被詬病格局一般,深度了了,慣常寫身邊人和家裡事,但論人物刻畫、寫作風格的獨特性,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有一席之地的。後來者即使是模仿她的風格,也能一眼看出,這很“張愛玲”。

三毛的文學造詣,更多依靠天賦。她的文字與張愛玲相比,更加平實、生活化,樸素而浪漫是三毛的標籤之一。與其評價三毛的寫作技巧,不如談談她的寫作天賦。她是把自己完全丟到文學作品中的典型。雖然她寫的也是自己的經歷,不同於張愛玲的抽離,她把自己完完全全展開給讀者看,好的壞的,只要她認為可以分享。三毛的生活方式成就了她的文學創作。

張小嫻的作品,也是有的。但是跟前兩位比,確實有些不夠亮眼。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也是,一個健在的當代作家,怎麼好跟驚世才女和英年早逝的作家比?怎樣都是輸啊。她的作品我就不列舉了,

四個字,中規中矩。現代生活中女性的愛恨情仇,無論怎樣激烈,在真正的生離死別面前,總是難免落得個“茶杯裡的風波”的評價。但是,誰說茶杯裡的風波不是風波?小看茶杯麼?雖然茶杯確實跟大海比不了,風波不論大小,都是風波。

作品成就,我只能順從內心,我選張愛玲。畢竟,驚世才情可遇不可得。相信張小嫻本人,做這道選擇題,也是會選張愛玲的才情吧。(如果不,就算了,也不用告訴我)


時代背景:戰火紛飛、文化衝突、歲月靜好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很多人詬病,這是年少輕狂。殊不知後面還有解釋:“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這就不得不提,張愛玲生活的時代。

民國時期的動盪,每一個人都不能倖免。這是時代的悲哀,即使個人才華橫溢,也無法跳脫出時代的底色。在動盪中,張愛玲寫出了《傾城之戀》,傾一座城,成一段情。這個故事放在當下,根本不成立;但是在張愛玲生活的時代,呼嘯而過的炮彈,低空盤旋的敵機,是每一天的日常。在生存都是問題的年代,大家還要談戀愛,“死了都要愛”不是一種比喻,而是真實的生活。動人麼?又嚇人又動人。不用選,再動人的愛情都不能抵消我對活著的嚮往。我愛和平。

三毛活在東西方文化衝突極強的年代。這一點在她的個人經歷上體現也十分深刻。她早年接受的是傳統的東方文化教育,在西班牙留學期間,逐漸接受並且愛上了西方文化中的浪漫主義和冒險精神。東方文化的含蓄和西方文化的熱烈,她似乎做了選擇,又沒有。荷西離開之後,有人說她是鬱鬱而終。這也是時代的原因,彼時經歷了重創的東方文化,比較弱勢。但是生於斯長於斯,三毛骨子裡的東方情結始終不能放下。在我看來,是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衝突,最終導致她人生終點的悲劇。

張小嫻是當下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女作家。雖然作品中規中矩,人生平順無波瀾,但是,這不是我們所希望過的一生麼?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事業有成,生活幸福。我都不想描述,跟以上兩位相比,我們生活的時代有多幸福。相信每一位都能體會到。

至於某些民國文化的狂熱追隨者,認為穿越回去更幸福。天哪,想想家世顯赫的張愛玲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香港上學還要躲炮彈。你家祖母的爹爹也是李鴻章麼?那你也得跟她一樣躲炮彈,親媽打牌輸了學費不讓你上學催你早點嫁人,親爹天天抽大煙,家裡都是暮色沉沉的氣氛;弟弟好不容易從家裡偷跑出來找她,她卻沒有能力留下弟弟一起生活,傷心地看著他回到舊家庭。

也有一些人對臺灣有濾鏡。作為中國大陸第一批赴臺交換的大學生(真是暴露年齡),中國臺灣確實保留了一些民國時期的文化,但是文化發展太緩慢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亞洲四小龍的時代早已過去。

所以,綜合個人經歷、作品成就和時代背景,各方面都“平平無奇”的張小嫻完勝。畢竟,對普通人來說,驚世才情有則最好,沒有也沒關係;但是平穩的大環境、安穩的生活,才是一個人生存的最大前提。感謝時代,感謝國家,我還能坐在家裡,回答腦洞這麼大這麼有意思的問題。


大家好,我是不長胖,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老師,專注醫學教育、科研和信息傳播。歡迎大家關注、留言互動。感謝閱讀。


喝奶茶不長胖


張愛玲,三毛,張小嫻是三個不一樣的女性。也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活背景影響下而造就的不同作者。

張愛玲文風是涼薄的,是很清醒的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女人。

三毛對於生活的態度,更多是經歷磨難後依然不曾失望。她的自由流浪文風影響很多人。

張小嫻寫過很多感情故事,像個知心姐姐。

她們每個都是不同的,是讓人無法臨摹的作者。張愛玲出生最早,三毛和張小嫻或多或少都曾應該讀過她的文章,是否有影響到她們,那說不好。畢竟人是獨立個體,思想發展是不確定的。

若問想做哪個,像三毛一樣的作者,像張小嫻一樣的女人這樣或許剛剛好。張愛玲太凌厲,不是不愛,只是對自己也狠。


荒年荒事


三毛。一是,可以看遍世界各地的風景,瞭解各國各地不同的民俗風情,過不同的生活。可以時而是個農民,時而是個漁夫,時而是個花匠,時而是個建築工,時而是個獵人,只要想做的都能嘗試去做,想過的生活都能嘗試著過,不在意生活的長短、結果,隨心隨性。二是,在不同的國家流浪,為了生存,得學會當地的語言,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還能結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三是,心性的灑脫,雖然是一女子,卻不囿於世俗的成見,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有所成就,卻依然平易近人,謙遜地做自己。四是,身上沒有俗氣,雖然要生存,但是對身外之物卻很坦然,來即接受,去也不惋惜。



精神食糧餵養者


每個時代的作家身上都瀰漫著她那個時代的氣韻,沒有標準說誰更比誰優秀,有時候是時勢造英雄,比如波瀾壯闊的中國大革命時代造就了一代偉人毛澤東,沒有這種時代背景他可能就是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或者以為儒雅的學者詩人。

所以對於張愛玲,三毛,張小嫻這些深受大眾喜愛的著名女作家,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龐大的粉絲群,恰是因為她們每個人的作品都戳到了一部分人心靈底部最柔軟的傷痛。

張愛玲的作品主要以言情為主,作品瀰漫著濃郁的陳舊的悲劇色彩,對於塑造人物以及把握人物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關係極為老到,像是嘮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卻能不經意間似麥芒一樣掃到你心靈的痛處。

對於三毛的作品風格主要跟她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基本上跟她的人生經歷相切合,她最早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作者未成年到成年的成長過程中的迷茫心路歷程,這個時期的文字主要是表現悲傷,憂鬱和空靈的風格。之後隨著她定居沙漠,尤其是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丈夫荷西之後,在廣袤的沙漠裡有一段童話般的愛情,這段時期的作品貫穿著健康,明朗,暢快,詼諧的風格。到後期,尤其是她的愛人荷西去世之後,三毛的心靈遭受了致命的打擊,她的作品風格也隨之黯淡下來,重回那種寂寥、落寞、婉麗和悲涼的調子。

張小嫻的作品中融入了女性創作經驗,表現了現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變化和成長,透露出強烈的女性關注意識,她的作品描寫的是都市裡平凡小人物的愛情故事,雖然愛情模式也不盡相同,但是平凡而又感人。同時,她作品語言平和、敘事性強,且句句富有哲理性,傳達了對人生、人性的感悟,她筆下的人物總是不經易得就抓到你的心,愛情很真實就好像是你我身邊一樣。作品人物經歷中閃耀出很多平實而充滿哲理的經典愛情語錄。





星河歷史觀


哪個也做不了。所以就沒有後面的“為什麼”。


驗詩


張愛玲,最喜歡她的冷清。最愛她的《傾城之戀》


乘乖


我個人喜歡張小嫻,超喜歡她的《謝謝你離開我》,真的好好看


Sherley小時候的夢想


想做三毛,

原因簡單,就是因為喜歡她關於撒哈拉沙漠的的故事。


知識迷航


三毛兒 不嬌柔不造作不講大道理 精彩


JunJun樂道


我想做張愛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