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哪些朝代不是汉人统治的?都是怎样的?

程泉走天涯vlog


三国之前的朝代都是由汉人统治的,但三国以后的很多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的。

一、十六国时期。东晋时期,北方地区,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割剧政权,有冉魏、北燕、大夏、西凉等前前后后十六个左右的割据政权,咎其原因,是因为后汉及魏晋时期,为了便于管理边疆少数,大量少迁少数民族人口,这些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及山西北部、关中地区西北部、与汉人杂居,再加上西晋自身统治力较弱,为耗严重(八王之乱),因此造成后来五胡乱华之局面,西晋政权也被迫南迁。

二、北朝时期。4世纪末,鲜卑族拓拔氏逐渐强大,消灭十六国政权,建立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开启了汉化之旅,并为之推行强有力的汉化改革,重用汉族士大夫,从语言、服饰、婚姻、姓氏、制度等方面全面汉化,向先进文明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三、五代十国时期。唐代覆灭,天下大乱,由于受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中华大地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其中有一部分为少数民族所创建,从而开启第二次民族大融合。

四、辽朝。耶律阿保机创立辽国,并不断南侵,吞并北宋幽云十六州。从地质、气候方面来看,宋、辽所处时代属于小冰河期,北方草原干枯,缺乏食物,因此造成北方民族不断南侵,寻找更好的牧马之地。辽属于东北靺鞨族建立的渤海国的一支。

五,金国。金属于女真族,其祖上也为渤海国的一支。北宋与金合作,灭亡辽国,谁知金国掉转茅头,把北宋也给灭亡了,并虏走了徽钦二帝。

六、西夏。西夏是西北党项族元昊所建立的政权,与北宋之间战争不断,互有胜负,最后灭于蒙古人之手。

七、元朝。蒙古人征战世界,在东亚地区先后灭掉金、西夏、南宋、大理,在新疆以及中亚地区建立察合台汗国、在蒙古西北部建立窝阔台汗国、在伊朗高原建立伊儿汗国,吞并莫斯克公国建立金帐汗国。从整个世界来看,中国只是蒙古人建立的一个汗国-元朝,从中国角度来看,是少数民族-蒙古政权吞并了华夏政权。八、清朝。满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是女真族的后裔,通过削三藩、平台湾、灭葛尔丹等措施建立了较为稳固的少数民族政权,同时也奠定如今中华版图的基础。

总之,无论是少数民族政权还是汉族政权,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历史进程以及民族大融合。


学得文武艺


纵观中国历史,少数民族实现完整统一的只有元代和清代。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为大都(今北京),开国皇帝为成吉思汗,经历五世十一位皇帝,统治时间98年。蒙古铁骑战力强悍,所向披靡,最盛时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元朝为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和专制统治,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中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这一政策造成了严重的阶级和种族矛盾。随着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学习汉文化热情不高,进度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最终于1368年,被朱元璋所灭。

成吉思汗

清朝(1636-1912年),由满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继元代以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都城建在北京,经历十二位皇帝,关外二帝,入关后传十帝,统治268年。清朝的人口数达到封建王朝顶峰,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代经历康乾盛世以后开始衰败,至末期统治者轻视科技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看不到世界发展,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严重落后于西方。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清政府缔结了多达343份的不平等条约,开启了中国百年屈辱历史,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末代皇帝溥仪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努尔哈赤


一双公子爹vigor1030


北魏、东魏、西魏和北周是鲜卑人所建立;后唐、后晋、后周为沙陀人所建立;辽为契丹人所建立;西夏为党项人所建立;元为蒙古人所建立;金和清为女真人所建立。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 ,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接受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 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 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北朝割据政权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建都邺(河北邯郸临漳西南),以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为别都,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国土包括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东魏历时十七年。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公元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暂时拥立元亶主持朝政,但回京后以辈分错乱为由废除元亶的权力,改拥立元亶的世子,年仅十一岁元善见为帝,即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公元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覆灭。

西魏(535年―556年),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地方王朝。 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国号“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和南朝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至557年被北周取代,经历两代三帝,历时二十二年。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改元大统。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覆灭。 西魏统治时期一直都由权臣宇文泰和宇文护控制着政权,宇文泰任用苏绰等人改革,采用和北攻南策,使西魏进一步强盛。北方经济逐渐恢复,且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北周统一中国北方和隋朝统一中国的基础。 西魏期间,社会较为安定,国力日趋强盛,有效地抗击了东魏的多次进攻,而且于废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夺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觉废魏恭帝自立为帝,即孝闵帝,建立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北周。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1]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909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南安阳)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26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937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延续大唐正统,南唐也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王朝。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五代十国,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历来皆以中原梁、唐、晋、汉、周为正统一脉相承。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视后梁为闰,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出自河东集团。

后晋(936——947)是五代第三个政权,从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11年,初定都洛阳,后迁都开封。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瑭死时,立侄石重贵为继承人。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公元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公元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打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后晋亡后,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建国,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共计历经三帝,享国10年。周太祖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汉高祖刘知远重任。郭威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汉隐帝刘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郭威登基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减轻和免除了许多徭役,同时整顿军纪和管理机构内部的腐败。柴荣御极不久抵御北汉的进攻。在高平之战中他亲临战场,在出师不利、己方右翼溃退的情况下扭转战势,击败北汉军队,并乘胜追击,兵峰直指北汉京都太原。从955年到958年他三次南伐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之号,称江南国主,几乎将所有长江以北地区割给周朝。959年柴荣再次北伐辽朝,军队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攻到幽州。不久柴荣驾崩,其幼子柴宗训登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结镇、定二州将谎报说辽国和北汉联合进犯,领兵到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建立北宋。

辽国(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

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1125年被金国所灭。

辽末,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11]。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国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宋朝、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国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一度将辽国(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并于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朝,天会五年(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天会八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南宋成为金朝属国。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从881年李思恭任定难军节度使起,李氏政权共计346年。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末因平定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获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夏毅宗到崇宗时期,大权掌握在皇帝的太后与母党手中。西夏因为皇党与母党的对峙而内乱。

金朝崛起后,西夏改臣服金朝。夏仁宗期间发生天灾与任得敬分国事件,但经过改革后,到天盛年间出现盛世。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西夏最后于西夏保义二年(1227)亡于蒙古。

西夏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占地两万余里。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前期与辽和北宋经常发生战事,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期与金并立,末期受蒙古的威胁。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1]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社会生活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的探索和改革。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乾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鸱夷子皮君


直说时间比较长的吧,北魏,鲜卑族。辽国,契丹族。金国,女真族。元朝,蒙古族。清朝,满族。周天子来源于古羌族,也就是说汉族的前身也是游牧民族。中原是块宝地,汉族人先抢到了就说中原是汉人的,你们夷狄老老实实在北方待着不许过来抢我土地粮食。然后鲜卑人趁着汉人内乱入主中原,宣布中原是鲜卑人和汉人的土地,留在北方的鲜卑同胞被称为柔然,也是夷狄不许踏入中原。后来鲜卑人变成了汉人的一部分。契丹人入主中原后也成了新的汉人,跟老汉人,鲜卑人一起抵御新的夷狄女真人。女真人又和汉人一起抵御蒙古人。蒙古施行落后的农奴制度,激起了老汉人,新汉人,契丹人,女真人所有民族的反抗,最后被朱元璋赶回了蒙古草原。朱元璋是乞丐出身,可能是穷怕了。用国家政策设计给所有朱氏子孙优厚待遇。偏偏他们又特别能生孩子,明朝末年朱氏子孙已经上百万,国家财政养不活啊,普通百姓民不聊生就发动起义。起义军攻下了北京城,崇祯煤山上吊。起义军和明军两败俱伤,满洲军趁虚而入主中原。满洲罗有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等于是联合了三个民族的武力,打败了不得人心的朱明王朝。到了清朝末年,慈禧毒死光绪皇帝,丧权辱国,只顾自己享福失去了包括满族在内的所有中华民族的民心。武昌起义100多个士兵就把清朝推倒了!日本后来强大了,眼红中国这块肥肉,悍然全面侵华。激起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抵抗,八年抗战最后日本投降。经历血与火的考验的中华民族更加团结了,抗美援朝打败美国在内的16个国家的军队。


白谨赫单眼皮国字脸


大一统的朝代有元(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清(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建立清),非大一统的朝代很多,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有很多。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拓跋焘,比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是沙陀族。

非汉人统治中原,失败者如元朝统治者,虽入主中原,却依然视自己为中原的掠夺者,而不是拥有者,想抢就抢,想拿就拿,把人分为四等也就不奇怪了。

成功者如清,利用各种手段把汉人培养成了天生的奴隶,养成奴性,若不是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和大炮,清朝只怕还会坚挺更久。


历史喵历史喵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但汉家江山也只是穿插在中国历史中,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

首先,来看看汉族的由来。

汉族,即广义的汉人,“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就史料记载汉族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远古的华夏部落,为当代中国主要民族。\r

在历史上, 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 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

由此可见,汉人并不是单一部落血统的后代,更像是同一文化的传承者。

而今认为的汉人,则始于汉代。以汉代为时间节点,之前的人们以周天子分封的封国自称,比如秦人,燕人,齐人……汉以后,这些人统一称汉人。而汉以后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则成为少数民族。

——————————

下面来看看,有哪些朝代为非汉人统治。

其实,有很多,这里需要注意,中国历史并不是一直都是大统一的,经常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此,大统一的朝代很清楚,非汉人统治的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1.大统一的非汉人朝代只有两个:元朝和清朝,分别为蒙古族和满族统治。

2.非大统一,形成与汉家江山对峙的,则有不少。如,宋朝时的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辽(契丹族)、大理(白族)……再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鲜卑族)……

3.总体来看,中国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他民族统治,多出现在分治时期。主要提现在两个阶段:

(1)汉亡之后的几百年间,直到隋再次一统天下。虽然这期间也出现了三国,更出现了晋一统天下。但晋是羸弱的,更没有形成强力的中央集权,遂导致国家并不强大,很快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非常混乱,北方文明受到极大破坏。但各民族最终也被逐渐汉化,形成汉文化圈的一份子。

(2)第二个时期是唐亡以后,直至宋亡。这一阶段先是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随后很多少数民族也不再受唐节制,纷纷自立为王。比如回纥汗国、契丹、吐蕃、南诏等等。

这一时期形成的分治王朝,并没有随着宋的建立而瓦解,反而与宋形成了分治局面。

非常有意思,可以把这两个时期进行对比。

汉-三国-晋与各民族分治;

唐-五代十国-宋与各民族分治。

按照唐崛起的套路,似乎应该在宋之后有个类似隋的王朝崛起,为再次的大统一铺路。然而,出现了一代雄主成吉思汗,一统欧亚。但结果,元在中原也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被明所灭,似乎也有点类似秦汉、隋唐的一短一长配合。

明朝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明朝的政治体制,很像现代英国、日本这种君主立宪制,皇帝基本不管事,靠首辅团队来维持国家的运作。但是很不巧,明朝遇上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小冰期,气候偏冷,造成灾害不断,政府疲于奔命。即便是出现了崇祯这样励精图治的明君,在位17年,仍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最终只能自挂景山明志。

清朝的出现就跟明朝的覆灭一样,历史的偶然,又确实是事实。你想想,十万铁骑就可以进关统治上亿汉人,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偏偏就这样发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