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真的有影视剧里演的那么优秀吗?

面朝大海99


老版《平原游击队》李向阳,手持两只驳壳枪的形象深入人心。

驳壳枪就是德制毛瑟C–96半自动战斗手枪,真实的情况是该枪在它的生产国并不受欢迎,原因是射程太近比不过步枪,火力持续性差不如冲锋枪,所以它地位很尴尬,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不受待见。

但是它1920年代后到了我们中国就不一样了,由于一战之后国内军阀混战、北伐开始,欧美列强以“制止战争”的目的对华实施武器禁运,但所谓的“武器禁运”只是表面文章暗地里仍旧供给军火给他们扶持的军阀,一战后的德国由于被要求解除武装,使得大批的军火被销毁,在巨大的损失面前德国军火商将眼光投向了我国…从那时起“毛瑟C–96”战斗手枪开始大量进入到我国。

张嘉译版《平原游击队》,上下两图对比可以发现右手的这只驳壳枪没有准星,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据当年老版电影工作者们对老一代武工队员们的考证,那支没准星的是一支枪状况很差的老枪,也就是膛线已经磨损很严重了,原则上来说这样的枪早就应该丢弃 但当时我抗日军民武器极度缺乏,不舍的丢掉就把它当做近距离防身武器,C–96手枪没有外套筒,枪的指向性很好,在5米内近距离接敌射击准确性很高,而锉掉准星的目的是插在腰带上防止快速把枪时准星勾挂腰带。

驳壳枪相对的短小精悍,便于隐藏比较适合游击队或者侦察员使用,后期的M1931改进型C–96具备了自动射击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快慢机”,不到2秒的时间就能把弹匣里的20发子弹打完,具备一定的火力压制密度,在与敌小股部队交战时不落下风。

但它到了正规战场上除了营连级指挥员拥有防身外其他人没人喜欢它,其原因就是开头所说的射程太近,其7.63毫米子弹最远有效射程才150米,远低于“中正”步枪和三八式歩兵铳,没等进入到有效射程内就被敌人压制了,所以它不适合正规战场上使用。

李向阳左手这支驳壳枪带有枪勾,便于挂在腰带上,游击队这种武装都是突袭行动,比的就是谁出枪更快一点,力求达到一枪制敌的目的,基本上是不用枪匣的,不过要注意李向阳拿的是C–96半自动手枪,采用固定式10发弹仓设计不具备连发射击能力。

抗战时期的我国是农业国家,武器装备不但少性能也不佳,在严重缺乏武器的情况下得到一支驳壳枪已经很好了,而得到它的战士都会倍加珍惜它,在使用上也根据它特点,创造了很多的使用方式,这也早就了它成为一代传奇武器。


皇家橡树1972


说“驳壳枪”,那怎么肯定会想起许多抗日神剧的画面,我方军队的英勇战士(也就是男主角),很可能就会手持一把无限弹匣的驳壳枪冲入敌营,直接就来了个伤敌1000、毙敌800的画面。

这很可能会造成我国许多民众,会觉得在二战时期的驳壳枪,是当时所有手枪里面性能最为优越的枪械。说实话,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咱们也不排除驳壳枪的确拥有着非常优越的性能,但无论多么优越的枪械,它总归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

那么,在二战时期我国抗日军民大量使用的驳壳枪,它的优点与缺点都为哪些呢?

先说说优点吧!

驳壳枪也叫毛瑟军用手枪,是德国毛瑟军工厂与1896年正式开始生产的一款军用手枪,除了有弹夹弓弹的版本之外,甚至还拥有加长弹匣20发的高配置版本。

在实战中,除了能够单发精准射击之外,还可以使用加强弹匣,进行连续性的自动火力射击,也可以说这款手枪,在必要时候可以在战场上提供一定量的火力压制性能,最大射击性能可高达每分钟900发以上,这是当时许多军用手枪所做不到的。


另外,这款毛瑟军用手枪的优点,还有火力强大、射击精度极高、以及威力巨大等等。

在火力性能方面,这款手枪如果实行全自动射击的话,都可以匹敌当时某些冲锋枪、甚至机关枪所提供的火力压制性。

而射击精度的话,这款手枪的最大有效射程超过了150米,如果某些训练有素的神枪手,甚至都可以利用这款手枪完美的击中200米以上的目标。

说到它的威力,这款手枪所发射的7.63毫米手枪弹,其所造成的威力杀伤性,真的可以匹敌当时许多步枪所造成的伤害。如果加上木制枪托的话,许多人都会把这款手枪当做步枪去使用。


当然啦,这款手枪也有非常多的缺点所在!

比如它的造价真的非常昂贵,这也就造成了当时许多国家,甚至作为生产国的德国,都不愿意去大量装备这款手枪的最大因素所在。

另外还有它庞大的“身躯”,几乎是大部分手枪里面体积最大的存在了,这对于在室内、巷战等狭小空间使用的手枪来说,这无疑会造成非常大的不便之处。当然啦,如果你把它当做步枪,用于在野外地区进行作战的话,那么它的这种缺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另一种缺点,就是这款毛瑟军用手枪在射击的时候,强大的后作力会产生枪口大幅度上跳的缺点
,造成下发子弹射击时必须要重新大幅度的瞄准目标。

不过在我国许多抗日军民眼中,毛瑟军用手枪枪口大幅度上调的问题几乎不大,利用在射击时将这款手枪的枪身成45度角瞄准目标这种方法就得以解决。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军器战位


驳壳枪,一般指的是毛瑟C-96,口径7.92mm,10发弹仓供弹,有效射程50m,只能单发射击的那种,国内战争时期,大量装备的就是10发驳壳枪。
改进型的毛瑟C-96手枪,口径7.92mm,采用20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0m,既可单发,也能连射,称盒子炮、快慢机、二十响、大肚匣子等。无论是驳壳枪,还是盒子炮等,原产地是德国毛瑟兵工厂,这两把手枪随枪都配有木质枪盒,枪柄接驳木质枪盒以后,都可以实施抵肩射击,此时,有效射程就提高到了150m。
至于抵肩射击时,有效射程成倍提高了,原因说不清、道不明,但可参考战后日本自卫队装备的62式7.62mm通用机枪,两脚架轻机枪射击状态时,有效射程600m;三脚架重机枪射击状态时,有效射程提高到1100米。驳壳枪、盒子炮的原产地,德国军方采购装备数量极少,原因就是这两把枪体积大、重量大,空枪就有1.25公斤,盒子炮加上一只20发实弹匣,重量将近有3斤,拿在手上死沉,因此,历来不受德国军队的待见。
德国军队看上重量轻、体积小,握持舒适本国产的鲁格P-08、沃尔特P-38手枪,包括从西班牙采购的阿斯特拉600/43、从比利时采购的勃朗宁 HP-35手枪等。

反倒是万里之遥的中国,从德国大量采购驳壳枪,包括此后改进可自动射击的盒子炮,原因是国内装备杂七杂八的手枪不仅容弹量小,而且威力小,军队基本上是以5发手动步枪为主,缺乏冲锋枪等自动枪械,因此,中国正规的军队是将盒子炮抵肩射击,当微型冲锋枪来使用的。

在国内拍摄特别是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驳壳枪、盒子炮出镜率非常高,是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武装的主要装备,排长以上的干部都佩戴这两把手枪。
此外,坚持敌后抗战和打游击的游击队,也大量装备这两把枪,拿在手上、插在腰上,或藏在木质枪盒内背在肩上。对于驳壳枪,就是10发弹仓供弹的那种,本文作者是接触过的,握在手中死沉,要瞄准了打,50m的胸靶,估计都不会上靶,因为手抖动得厉害。
因此,对于射手来说,出枪对着目标就射击,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手势很重要,影视剧中也看不到手持驳壳枪,提在手中眯起眼睛瞄准了打的,对准目标抬手就是一枪,这就对了,有的是横着来打,大致对准目标,根本就不是眯眼瞄准射击的。至于驳壳枪是否优秀,本文作者只能说,就是把烂枪,死沉死沉的,搁身上哪都不方便,战争年代,之所以成为主要装备,据网络上文章这两把枪包括仿制的,国内的装备数量不会低于100万把,就是没有其他什么好枪可选,有什么武器就打什么仗。
战争结束以后,为什么驳壳枪特别是火力强大的可以连射20响的盒子炮都被淘汰了,就是太过于沉重了,使用实在不方便。
军方有了7.62mm54式手枪,尽管只有8发弹匣供弹,火力明显弱于驳壳枪特别是20响的盒子炮,但军方仍然毫不犹豫地就将这两把枪械给撤装了。

国平军史


在中国近代战争史轻武器当中知名度最大的手枪绝对是驳壳枪,抗日战争及电影电视剧荧幕让其登上了中国最具威力手枪的宝座,威力与个头并存、革命与正义同在,好像电影当中正面人物用的全是驳亮枪,反面人物用的则几乎没有,除了《乌龙山剿匪记》里,土匪田大榜用的也是驳壳枪。



记的人们还为这种枪取了别名,统称盒子炮、二十响、盒子枪或者驳壳枪;有连发功能的叫快慢机。

该枪作用优良,其系列中最为经典的版本是7.63毫米口径,初始速度可达每秒钟425米,有效射程150-200米,远超普通手枪的射程与威力,当然个头儿也是。


即便在国外枪界,驳壳枪当初也是名噪一时,许多名人都是它的拥趸,比如二战三巨头之一英国首相丘吉尔,据说曾因使用驳壳枪而捡回了一条命。

驳壳枪最开始在英国的军队中大受欢迎,广泛装配,即便经费有限而许多军官都慕名愿意自费购买。只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期侯就逐渐名气衰落了。

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英军当年是和印度军队、苏丹军队短兵对垒,面对的是等同于冷兵器时代的长矛和大刀,甚至连弓箭都少遇到,只要是手枪就具有极大优势可言,而驳壳枪的特点就弹仓装弹多,精度高,威力射程也都足够,骑兵用它比用马刀方便多了。



而到了一战时,战场上的对手均为手拿步枪的欧洲人,驳壳枪的长处就没了,短板就显现出来,作为主要武器就射程方面不能指望它和步枪玩对射,白刃战更没门儿,自卫用又太笨重,军官们不需要一把一公斤多重的手枪别在腰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别不住飞了,还有别克枪价格也比普通的手枪高很多,因其用料和加工成本都摆在那里。


而在当年宽广辽阔的中国战场及战事中,却恰好为驳亮枪提供了大放异彩之广阔天地,这方面的记载也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对于驳壳枪的说法相信军迷们肯定知道,就是相传当年游击队用它时,会将枪身横转过来,手心朝上,要么手心朝下,据说这样的特点是自动射击模式时子弹会在水平面上形成一个扇面,增加其杀伤范围,使其威力达到报限。

不过话是这样说,真要想达成这样的效果,必须要和目标距离极近,要不然在近似于盲射的情况下,距离稍远些就会变成泼水一般的乱射了,而且驳壳枪的全自动射击时速度极快,每分钟能接近1000发,10发子弹瞬间就没了,(一战时有把十支驳壳枪连在一起用特定扳机使用的),这时它的一个弱点就显现无遗,固定弹仓的驳壳枪需要用弹夹供弹,相当麻烦,实战的时候瞬间会打光枪里的子弹,装弹间隙又长,所以这样选择打法真不是个好选择。



《平原游击队》里李向阳不仅是最经典的英雄形象,其握枪姿势,如仔细观察的话,能看见右手的枪管上居然没有准星,但可以说非常还原史实了,真实的场景就是如此。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和电视剧《亮剑》广为人知,不管是英雄李向阳还是独立团团长李云龙用驳壳枪的确有这种握法,但其实这只是手枪腰际持枪的一种方法,其最大的特点还有就是防止敌人上前夺枪,便于马上开火迎敌。而且这种姿势胳膊可以紧贴身体,形成夹角后有支撑依托会很稳定,毕竟驳壳份量在那儿,有的电影里单手持枪随手就射太夸张了。



驳壳枪真正的使用方法在影视剧里其实难得一见,我认为最能体现其实力优良的实际案例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在面临日本警察追捕时,曾经在300米外用驳壳枪击中日本警官伊藤少佐的胸部,其当时随身带了三把手枪,其中一支就是9毫米长管驳壳枪,另外两支是小型手枪,射程及威力较弱,毫无疑问只有杨将军用驳壳枪在抵肩射击的情况下才能有如此惊人的射程与命中率,他的枪法堪称非常惊人,有二战时期美军狙击手用远射步枪射击近300米外的人形靶也非常困难,用手枪射击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所以杨靖宇将军才是真正把驳壳枪使得如同抗日神剧般出神入化的人。



最后,向所有曾使用驳壳枪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抗日英雄及民族英雄们致敬!


山河与你们同在!


茶如荼


真的优秀,欧洲早就装配了。

中国没得选,这个综合性好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