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古都邯郸为什么会衰落?

冷月钩沉


地缘政治和地理因素、农业经济的改变导致了邯郸的衰落。

首先是地缘政治和地理因素。

学过围棋的都知道,围棋上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角的作用大于边,边的作用大于中心。

以中国地图为例,秦汉时期,鉴于边境没有大的开发,所以“角”就是关中、河北、巴蜀这几个地方。河北北部的燕地较为偏僻,难以形成巨大的战略力量,所以河北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一面是太行山、一面是大海、背后是燕山山脉,前面有黄河,地势易守难攻,加上沃野千里,还有河北大泽,不缺水源,又不担心洪涝灾害,确实是帝王基业,这也是刘秀建立东汉的底气所在。

邯郸及其周边地区,恰好处于黄河和太行山之间狭窄的咽喉处(黄河古代河道),可以控制太行上上的要道及黄河河口,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成长为古代都市。


随着燕地一带(北京、天津、唐山)的开发,燕地经济发展,已经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出现,河北一带面对燕地无险可守——三国时期以河北为基地的袁绍必须消灭燕地的公孙瓒才能南下与曹操争霸;南北朝时期,京津唐一带的鲜卑人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以京津一带为基地,一个冲锋就平推到黄河边;北宋时期,北宋不得不以人造工事以面对辽国的铁骑,国防压力极大。所以邯郸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


这个时候的河北已经不能成为“金角”,只能成为“银边”,邯郸的地位也随之下降。


历史上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城市,即便被毁灭,还有重建的可能、战略地位下降之后,几乎没有重新建立的可能。比如丝绸之路衰败后,敦煌就失去了商业重镇的地位,从而衰落;大运河建立之后,长安和洛阳就逐渐衰落;近代平汉线开通后,开封的地位也就随之衰落,这是无法避免的。


农业经济因素。

随着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以及西晋南渡之后南方的大开发,南方长江流域农业经济逐渐开始了大发展,到了南宋时期已经反超北方,北方几乎所有的传统大都市都衰落了,长安、洛阳、开封都衰落了,何况邯郸。


近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海洋经济的发展,只有沿海城市才有巨大的发展机遇,邯郸作为内陆的城市,几乎没有大的发展机遇。


象眼观天下


邯郸作为地名,屹立3000年而不改名,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邯郸。他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也是非常的重要。中国的很多典故都与邯郸有关,大约有1300多个。其中,邯郸学步、完璧归赵、刎颈之交、黄粱美梦、奉公守法、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围魏救赵、毛遂自荐、纸上谈兵等等。

邯郸的重要还在于它的磁山文化。早在8000多年前,开始种植粟类作物和养殖家鸡。比仰韶文化早了1000多年。修改了世界农业史上最早的养鸡种粟历史。

邯郸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最初的辉煌莫过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肥沃的沃土。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七雄的赵国就在此定都。最后又有五个小国,先后在此定都360多年。汉魏时期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为"五都盛会″。在北宋时期,因黄河决水而湮灭。

邯郸辉煌的历史。离不开它肥沃的土地,粮丰草肥,逐鹿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连年的战争,使这片膏腴之地,历经沧桑,耗尽了元气。除了兵慌马乱,还有肆虐的黄河水患,西门豹治邺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一场大雨,黄河决堤,把北宋的百年繁华,葬身在于五尺水下。隋朝时期,随着重要交通京杭大运河的东迁,邯郸逐渐成为被历史遗忘的一角。昔日荣华已成梦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