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古都邯鄲為什麼會衰落?

冷月鉤沉


地緣政治和地理因素、農業經濟的改變導致了邯鄲的衰落。

首先是地緣政治和地理因素。

學過圍棋的都知道,圍棋上有“金角銀邊草肚皮”的說法,在逐鹿中原的過程中,角的作用大於邊,邊的作用大於中心。

以中國地圖為例,秦漢時期,鑑於邊境沒有大的開發,所以“角”就是關中、河北、巴蜀這幾個地方。河北北部的燕地較為偏僻,難以形成巨大的戰略力量,所以河北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一面是太行山、一面是大海、背後是燕山山脈,前面有黃河,地勢易守難攻,加上沃野千里,還有河北大澤,不缺水源,又不擔心洪澇災害,確實是帝王基業,這也是劉秀建立東漢的底氣所在。

邯鄲及其周邊地區,恰好處於黃河和太行山之間狹窄的咽喉處(黃河古代河道),可以控制太行上上的要道及黃河河口,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成長為古代都市。


隨著燕地一帶(北京、天津、唐山)的開發,燕地經濟發展,已經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力量出現,河北一帶面對燕地無險可守——三國時期以河北為基地的袁紹必須消滅燕地的公孫瓚才能南下與曹操爭霸;南北朝時期,京津唐一帶的鮮卑人南下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大的抵抗;安史之亂中,安祿山以京津一帶為基地,一個衝鋒就平推到黃河邊;北宋時期,北宋不得不以人造工事以面對遼國的鐵騎,國防壓力極大。所以邯鄲這個時候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


這個時候的河北已經不能成為“金角”,只能成為“銀邊”,邯鄲的地位也隨之下降。


歷史上具有巨大戰略意義的城市,即便被毀滅,還有重建的可能、戰略地位下降之後,幾乎沒有重新建立的可能。比如絲綢之路衰敗後,敦煌就失去了商業重鎮的地位,從而衰落;大運河建立之後,長安和洛陽就逐漸衰落;近代平漢線開通後,開封的地位也就隨之衰落,這是無法避免的。


農業經濟因素。

隨著隋唐時期大運河的開鑿,以及西晉南渡之後南方的大開發,南方長江流域農業經濟逐漸開始了大發展,到了南宋時期已經反超北方,北方几乎所有的傳統大都市都衰落了,長安、洛陽、開封都衰落了,何況邯鄲。


近代以來,隨著國際貿易、海洋經濟的發展,只有沿海城市才有巨大的發展機遇,邯鄲作為內陸的城市,幾乎沒有大的發展機遇。


象眼觀天下


邯鄲作為地名,屹立3000年而不改名,留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邯鄲。他在中國的文化史上也是非常的重要。中國的很多典故都與邯鄲有關,大約有1300多個。其中,邯鄲學步、完璧歸趙、刎頸之交、黃粱美夢、奉公守法、南轅北轍、驚弓之鳥、圍魏救趙、毛遂自薦、紙上談兵等等。

邯鄲的重要還在於它的磁山文化。早在8000多年前,開始種植粟類作物和養殖家雞。比仰韶文化早了1000多年。修改了世界農業史上最早的養雞種粟歷史。

邯鄲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節點。它最初的輝煌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肥沃的沃土。是兵家必爭之地。戰國七雄的趙國就在此定都。最後又有五個小國,先後在此定都360多年。漢魏時期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共為"五都盛會″。在北宋時期,因黃河決水而湮滅。

邯鄲輝煌的歷史。離不開它肥沃的土地,糧豐草肥,逐鹿中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連年的戰爭,使這片膏腴之地,歷經滄桑,耗盡了元氣。除了兵慌馬亂,還有肆虐的黃河水患,西門豹治鄴就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一場大雨,黃河決堤,把北宋的百年繁華,葬身在於五尺水下。隋朝時期,隨著重要交通京杭大運河的東遷,邯鄲逐漸成為被歷史遺忘的一角。昔日榮華已成夢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