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在網上,看到一張老師和家長的聊天截圖,讓我有些哭笑不得。

這位老師負責任地提醒自己的學生家長: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老師等了許久,家長都沒有回覆。

直到晚上九點半,老師實在放心不下,再次聯繫家長。

竟然發現,自己已經被學生家長拉黑了。

老師很無奈,上網課是遠程操作,不得不要求家長密切配合。

如果家長不配合,老師也只能望洋興嘆,乾著急。

很多人說,上網課是對學生的一場殘酷考驗。

自律性好的孩子依舊可以“芝麻開花節節高”。

可自律性差的孩子就是“溫水煮青蛙”,快被淘汰了還不知道。

其實,網課又何嘗不是對家長的一場殘酷考驗。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清華學霸教子經》裡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對學習等艱苦的事情,不主動是常態,主動是非常態。

所以,千萬別指望孩子自覺學習。

若想讓孩子在學習上不掉隊,家長的陪伴、監督以及跟老師的密切配合,必不可少。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路上的第一道防線。

如果家庭教育沒做到位,不管是指望孩子本身還是寄希望於學校教育,家長都有可能要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巨大風險。

而家長在孩子身上偷的懶,也會變成孩子未來路上的坑。

看到孩子的人生步履維艱,家長就會明白:

有些道理,真的很痛。

這個世界,不會因為父母心疼,

而對孩子手下留情

我的二叔,老來得子,甚是寵愛。

小學時,二叔的兒子常常深夜還寫不完作業。

二叔心疼,就替兒子寫作業。

中學時,學業難度大,二叔兒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但又受不了補習之苦,二叔心一軟:

算了,大不了,花錢上高中。

高三時,二叔兒子的成績連個像樣的三本都考不上。

二叔沒辦法,只能再次花錢讓兒子上一個學費高昂的民辦三本。

盤算著:好歹有個本科文憑,到時候託關係給他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這輩子也不用愁了。

哪知,等到兒子畢業,二叔找遍了所有能幫忙的朋友,得到的回答都是:無能為力。

公務員、事業單位的招考制度越來越透明,越來越嚴格,競爭也越來越大。

好的職位,不是要求研究生畢業就是985、211畢業。

以二叔兒子的履歷,根本不用比就已經是炮灰了。

這時,二叔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心疼、退讓,是害了兒子。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現實世界,殘酷無比,不會因為父母心疼,而對孩子手下留情。

孩子沒吃過學習的苦,就要吃盡生活的苦。

沒人幫的二叔兒子,只能自己討生活。

聽爸爸說,他做過服務生,端不穩盤子燙傷了手,還被老闆大罵“沒用的東西”。

他還送過外賣。

七月酷暑,數九寒天,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

經常因為被搶單,對別人大打出手或被別人痛打。

他還做過黑作坊工人,惡劣的工作環境,14小時的工作時長,腿站到腫,每晚回家累到不想說話。

看著兒子那麼辛苦,二叔常常掩面哭泣。

可是,生活只相信強者,不相信眼淚。

無論是窮、苦、還是痛,最終,都只能孩子自己吞下。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根壞了,花朵肯定會枯萎。

不想讓孩子在將來受苦,想讓孩子體面地生活,家長就要先自我修行。

學習如何養育孩子,如何幫孩子擁有立足社會的能力。

父母不逼自己一把,不逼孩子一把,就等同於把美好的世界拱手讓給別人家的孩子。

到那時,父母所有的懶惰和退讓都會變成痛苦的眼淚。

不是“寒門難出貴子”,

而是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鄉村支教的好友,常常找我訴苦:

在農村,開展教育太難了。

很多學生的父母都是打工者,早出晚歸,顧不上孩子。

如果老師佈置一些需要家長支持和配合的學習任務,家長總是會有各種抱怨,推諉:

“我們家沒有電腦,這資料我們查不了。”

“我們家條件不好,這幾套卷子,我們不買了。

“美術、音樂有什麼可學的,浪費錢,學好主課就行。”

……

支教3年,好友最大的感觸,就是終於明白“為什麼寒門再難出貴子”。

其實,寒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寒門心態”。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阿德勒說:

一旦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模式固定下來。

那麼他所有的行為,所有的活動舉措都是沿一條固定的道路往前走,走向既定的結局。

父母自己框定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也會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勢框定孩子的人生軌跡。

他們只知道認命,遺傳貧窮,卻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逆天改命”,“逆襲成王”。

去年暑假,30平米宿舍養出兩個名校博士的新聞,讓很多人大受鼓舞。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李國平和李國安兄弟倆,“下崗工人”之子,蝸居長大。

一個被保送北大物理學院,5年直博。

一個被保送中科院物理所,5年碩博連讀。

貧窮並沒有限制住他們向上生長的腳步,艱苦也沒能禁錮住他們擺脫貧窮的決心。

他們衝破了“寒門難出貴子”的枷鎖,出人頭地,走上了康莊大道。

但我們必須知道: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為了讓兄弟倆吃下學習的苦,他們的父母咬著牙吃下生活的苦。

為了讓兄弟倆不吃自己吃過的苦,他

們的父母重視教育並以身作則,把讀書學習當成日常愛好。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事實證明: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不是這個世界不公平,是有些父母放棄了讓孩子更優秀的機會。

任何時候,讀書改變命運,都是最可行的捷徑。

如果父母在孩子讀書這件事上省心、省事、省錢,那就只能一代不如一代。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毀掉孩子的,

不是父母的“高標準”,而是“雙標”

常常會見到這樣的場景:

爸爸拿著手機,玩著手遊,時不時地抬頭督促一下身邊寫作業走神的孩子;

媽媽磕著瓜子,刷著熱播劇。

孩子走過來瞟了兩眼,媽媽立馬拉下臉說:“看什麼看,趕緊寫作業去”;

週末,父母和好友聚會打牌,但不想讓孩子放鬆,就多給孩子佈置兩張卷子,孩子一邊不情願地嘟囔一邊被迫學習……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表面上看,父母對待孩子學習,思想上夠重視,要求也夠嚴格,孩子應該越來越優秀。

可事實上,很多孩子並沒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樣,越來越優秀。

這是為什麼呢?

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說過一句話:

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

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潛移默化地作用。

父母不能嚴於律己,孩子就學不會自覺自律。

父母不能以身作則,孩子就無法如你所願。

說到底,父母“雙標”,本質上也是一種“偷懶”。

笛福在《魯濱遜漂流記》中說: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辦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江蘇省高考狀元劉夢的媽媽,每天會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幫女兒收集考試的錯題,然後分類好。

常被朋友開玩笑說,如果她女兒考清華,她就能考北大。

老師深夜“懇求”交作業別“殺死”負責的老師,別放縱偷懶的孩子

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曾在採訪時說:

監督孩子時,家長也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

鄰居的女兒9歲就已經過了鋼琴8級,她每一節鋼琴課她媽媽都陪著一起上,筆記記了厚厚的一大本。

所以,想讓孩子成為理想中的孩子,父母必須首先成為那樣的人。

父母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才能有效。

如果父母“對自己寬鬆,對孩子嚴格”,那就好比沙漏,一邊使勁,一邊洩勁,最後只能前功盡棄。

不要讓我們的懶惰和無知,成為孩子成才路上最大的阻礙。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