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爭,事不比,心不求!


人生的煩惱,無計可消除,唯有修煉自己,才能儘量走得舒暢些。

關於為人處世,看過很精煉的一句話:人不爭,事不比,心不求。

做好自己,在心中修籬種菊,縱使管不好外面的世界,但至少能為自己修出一片世外桃源。

人不爭,事不比,心不求!


01、人不爭

老子的《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世間的很多紛擾,都源於一個“爭”字。

有時,越爭論,爭辯,爭搶,反而越陷入泥淖。

相反,當你換一種角度處事,也許問題會迎刃而解。

希臘神話中就寫了這樣解決問題的智慧:

大力神海格力斯,被一塊蘋果般大小的石頭絆倒了。

他大怒,拔劍對石頭便砍,沒想到石頭越砍越大,最好竟然大到能把整個道路都堵死。

雅典娜見狀,便勸大力神:

你越砍,這塊石頭就越大,再砍下去,它不僅繼續長大,還會拿出別的方法來對付你。

你如果不去理它,它反倒會很安分,很快就會縮小到原來的形狀,躺在那裡,一動不動。

大力神聽後,不再用寶劍砍這顆石頭。

石頭果然慢慢變小,最後復原了。

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爛人爛事,何嘗不是和這顆絆倒人的石頭一樣。

對於這些爛人爛事,越爭論,越反駁,越糾纏,他們也就更加囂張,更加可惡,對你產生更多的傷害。

遇事最有水平的處理方式,不是盲目地抵抗,而是聰明地冷處理。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也這樣講到同樣的道理:

生活中的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不糾纏,就是在為自己節約時間。

不爭,不怒,不在意,就是最有力的對抗。

你只管做好自己,其他時間自會為你寫出結局。

人不爭,事不比,心不求!


02、事不比

什麼人活得最累?

活在比較之中的人,最累。

明明擁有很多,卻總想著沒有得到的,結果得不償失;

明明自己做的不錯,卻處處想要拔尖,結果鬱鬱不平。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南美洲原始森林一種鳥類,叫做翠波鳥。

這種鳥非常特殊的一點就在於,它們的鳥巢非常大,是自己的身體的幾倍,甚至有的能大到幾十倍。

為什麼要費這麼大力氣,建造這麼大的巢穴?

學者捉了一隻翠波鳥觀察它的築巢過程。

人不爭,事不比,心不求!


當只有一種翠波鳥的時候,它建造的巢穴只夠自己居住就停止了。

不久,學者又在籠子裡增加了一隻翠波鳥,沒想到兩隻翠波鳥開始比著瘋狂的擴建自己的巢穴,沒有止境。

學者研究發現,翠波鳥會攀比築巢,甚至有些直到累死,才停止這場戰鬥。

翠波鳥也因此,叫做累死的翠波鳥。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或許看到翠波鳥我們覺得它太傻,但生活中我們何嘗沒有陷入這種時刻:

對於一份工作,有不錯的發展空間,卻和別人朝九晚五的清閒比較;

對於當下的生活,有幸福簡單的小日子,卻和別人的大富大貴相比;

對於一段感情,有人疼有人陪伴,卻執念於那些更優秀不屬於自己的人。

一直執念於更好的,就不可避免地弄丟了原本的美好。

人活一世,個人自有個人的一方天地。

每個人都是原創,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好好活自己,不和別人比,才能在自己的節奏裡過好一生。

人不爭,事不比,心不求!


03、心不求

聽聞過往,十憶九傷。

聽聞愛情,十有九悲。

其實很多時候,讓人難過的不是愛情和過往本身,而是在過往和愛情裡複雜悲傷的故事——

一直等一個不歸人,求一顆沒有回應的心。

三觀不合的人,小心翼翼地假裝迎合著,結果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捂都捂不熱的人,跌跌撞撞地勇敢靠近著,結果讓自己一次次地失望;

欺騙背叛過你的人,自欺欺人地繼續相信著,結果像傻子一樣跌入深淵。

最難過的是,即使是撞破了南牆,頭破血流,還在繼續付出。

殊不知,很多付出,其實感動的只有自己。

人不爭,事不比,心不求!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女孩,分手之後,還穿著婚紗,特意去男孩的畢業典禮上為他慶祝。

結果,男孩沒有絲毫的驚喜,反而感到困擾和窘迫。

場面一度陷入尷尬,一次精心的準備,卻只感動了自己,也更加傷害了自己。

就像馬爾克斯《世上最美的溺水者》裡講得那句話一樣:

“不管什麼東西,沒放在該放的地方就壞得快。”

放錯了的心,更是如此。

人不爭,事不比,心不求!


而面對這一切的求不得的心,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

年少時,覺得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所以一直把執念當勇敢。

歲月漸長,漸漸明白:愛而不得,求而不得,才是人間常態。

放下執念,萬般自在。

放下執念,成全自己。

就像網上很火的那句話說的那樣:

“如果一個人不想給你開門,你就不要再敲了,這樣是不禮貌的。”

敲不開的心,何必在門外忍受黑夜和寒冬。

你只有離開,才可能遇見一個隨時肯為你開門的人,遇見一個敞開門等著你回家的人。

心有歸處,才有塵埃落定的安全感。

雙向的奔赴,才是有意義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