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又一批企業復工了,他們盡然是這樣做的!

近日,按照武漢市委、市政府關於復工復產安排部署,武漢市一批企業精準有序復工復產。作為武漢市屬國有大型企業,武漢農業集團旗下所屬3家子公司部分項目和生產線(場)復工復產,其他5家子公司正在著手復工復產準備。同時,他們還做了這些事情。

保供應促民生防疫零中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集團公司發揮“壓艙石”“頂樑柱”作用,全力以赴配合做好有關商超、物資供應、隔離點支援、社區封控、民政志願等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工作,確保抗疫相關領域“不停工、不斷供、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集團公司組建25名黨員突擊隊,投入到全市16家中百倉儲參與維持秩序和支援服務;四次累計捐贈1120斤試驗用餌料給漢陽動物園,保障珍稀鳥類庫存飼料供應。集團公司60餘噸草魚、鯿魚產品進入市水產品保供企業名錄,保障全市水產品供應。累計接收福建、四川、重慶、安徽等省外及省內來鳳縣等16批392.73噸援助蔬果、大米,捐贈到疫情防控一線和基層社區。兩次下沉100名黨員到社區和隔離點參與疫情防控,連續工作46天,參與社區封控、買菜送藥、心理疏導、關愛幫扶等群眾生活服務保障工作。

精準發力穩企援崗助困

集團公司多措並舉,及時落實市國資委相關政策,通過減免租金、創新擔保方式、簡化審批流程、摸底招聘崗位援崗就業等舉措,授權運營的政策性金融支農產品“惠農貸”、“保證保險貸款”、“農業企業融資應急基金”和“武農貸”等惠農支農工具,精準發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對疫情衝擊、全力抗疫保供,支持中小企業減輕陣痛、復工復產。截至目前,集團公司轄下農投公司已經為武漢大漢口食品有限公司1190萬元貸款辦理“惠農貸”展期業務;為4家企業辦理“武農貸”業務900萬元,為2家企業出具900萬元的貸款推薦函,另有10餘家農業企業、3000餘萬元融資需求正在受理中。2019年底至今,累計辦理“武農貸”業務4820萬元,為24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出具推薦函,實際到位發放資金2410萬元;正在對接辦理有融資應急基金業務需求意向的企業,累計金額約14000萬元。

精準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集團公司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並制定了《武漢農業集團復工復產工作計劃》等響應準備工作,做到防控機制、員工排查、設施物資、環境消殺、安全生產“五個到位”。集團公司成立由總經理鍾細明任組長的復工復產工作組,統籌集團公司系統復工復產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建立防疫工作機制,設立隔離觀察區域,分批返崗上班,開展安全檢查,加強返崗人員健康管理,研究和應用國家和省市應對疫情惠企優惠政策費減免和金融優惠政策,按照“目標不變,任務不減”要求,在應對疫情防控工作不放鬆的前提下,制定2020年度經營目標計劃,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工作,努力把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確保企業穩定發展,確保完成2020年度經營目標。集團公司3月26日起全面復工復產。

聚焦發展謀劃重點工作

財務管理全面開工。集團公司已完成總部在市農商行1億元貸款的授信展期、3000萬元貸款的展期和為農投公司3000萬元貸款提供擔保工作,積極推進中信銀行3000萬元貸款的續貸工作,保證集團公司資金流暢通。同步重啟因疫情耽誤的2019年報表審計工作,時刻關注各項疫情有關稅收政策,對集團公司稅收減免的金額進行彙總、預測,為後續復工復產做好準備。

加快在建項目有序推進。在原有黃虎文創村一期投資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推進以蔡甸嵩陽大道為主線的共享農莊集群建設,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積極推進共享農莊集群政府債項目申報;加大力度落實新農建公司新春保障房交房核價工作,啟動瑞雅大廈項目建設;推進武湖公司禁捕補償政策落實和生態湖泊修復工作,在不影響禁捕政策的情況下謀劃申請生態捕撈方案;繼續跟進青山良種場、額頭灣土地收儲、資金到位工作;在原有現代智慧漁業示範基地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現代漁業種業科技園項目,打造國內外領先的“水產種業硅谷”和全國一流的現代漁業種業產業基地;利用農業產業引導基金政策謀劃股權公司發起5億元的子基金項目,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放大效應,撬動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

謀劃儲備一批轉型升級項目。為助力武漢疫後恢復經濟,積極對接山東水發集團投資100億菜籃子工程項目;與泰國正大集團洽談,推進總投資12.5億元的新洲區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建設50萬頭生豬養殖、300萬隻蛋雞、15000畝農業園區項目;與上海喃嶸水產集團接洽,招商引資總投資11億元的1500畝華中水產品冷鏈物流基地,成為華中最大的鮮活水產暫養基地和活品倉庫;繼續推進蔡甸官塘生態農業特色小鎮,打造5000畝產業、文化、生態“三位一體”的“國家級特色文化小鎮”。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張曉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