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對楚王問



 用現今的話說,宋玉的群帶關係大概是糟透了。不僅是同僚中傷他,非議他,沒少給他打小報告,就連“士民眾庶”都不大說他的好話了,致使楚襄王親自過問,可見其嚴重性。

面對楚襄王的責問,宋玉不得不為自己辯護,然而整篇應對之詞,卻又沒有一句直接為自己申辯的話,而是引譬設喻,借喻曉理。

分別以音樂、動物、聖人為喻作比。先以曲與和作比照,說明曲高和寡;繼以鳳與鷃、鯤與鯢相提並論,對世俗再投輕蔑一瞥;最後以聖人與世俗之民對比,說明事理。

總之,把雅與俗對立起來,標榜自己的絕凡超俗,卓爾不群,其所作所為不為芸芸眾生所理解,不足為怪。“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既是對誹謗者的有力回擊,也表現了自己孤傲清高的情懷。

  宋玉的形象,頗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里,除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僚文人或未爬上高位的奴才文人之外,絕大多數知識分子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宋玉的性格特徵。

他們才高而命薄,正直而軟弱,對社會的黑暗與醜惡十分敏感,卻又無能為力。他們大都想入仕,想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但“世”是俗的,是小人的天堂。

因此,他們常常在仕途上失意潦倒,最後只落個自命不凡,自命清高,懷著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憤慨而孤芳自賞。這一性格特徵演化至現代,便形成所謂的“小資”情調。

  宋玉與屈原,都具有中國曆代知識分子的共性,區別僅在於性格的剛毅與軟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