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扎根教育沃野的“乡村树”

一株扎根教育沃野的“乡村树”


一株扎根教育沃野的“乡村树”

刘琰是阜阳市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小学一名语文高级教师,他于1987年任教,33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辛勤耕耘在乡村教育园地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韶华。同事们说,他就像一株扎根教育沃野的“乡村树”。

01/爱岗敬业,根植于单位“大家庭”

传道、授业、解惑,把爱播撒给学生。刘琰老师以校为家,每天总是早到校、晚离校,无论有课没课,上下午都会早早到校,或认真备课,或批改作业,或与其他教师探讨教学问题。他从不落学生一节课,两次因腿部摔伤拄拐给学生坚持上课。刘老师还经常深入班级为学生辅导功课,找学生谈心,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改进教学,最大效率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株扎根教育沃野的“乡村树”

刘老师始终致力于教学研究,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为给学生们找出更合适的学习方法 他努力探索教学新思路,力争创造个人教学特色。他利用分层分级、合作探究、互相竞赛式教学模式,多次参加校级、镇级、区级公开课,受到了教师们一致好评。2017年荣获区级“优质课”一等奖。

有一年,刘琰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全班51人,不会拼音的学生多达一半。为此,他制定了拼音过关计划,先后抽出6节课时间补教拼音,并利用课余时间做到人人过关。同时还开展了学生查字典过关行动,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查字典。一学期下来,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了加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素质得到了提高。此外,刘老师还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学生每天写日记活动,组织班长、组长每日逐人检查日记写作情况。开始学生不太习惯,甚至有点抵触情绪,刘老师就以较低的要求来努力培养,只要求格式正确,后来逐步对内容、语言等方面提出新要求,逐步过渡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带的学生不但日记写得合格过关,而且不少学生日记内容很有可读性,作文水平也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在六年级镇级素质检测中,刘琰老师所代的班级学生综合成绩名列前茅。

一株扎根教育沃野的“乡村树”

02/爱生如子,为学生撑起“一片天”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刘琰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让学生在心理上亲近自己,并乐意从他们所尊敬的人那里获取知识和道理。

刘琰老师经常和学生谈学习、谈生活、谈家庭,课余时间总有一些学生围着他说个不停。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关爱班里的留守儿童、扶贫学生,还定期到所包保的一名扶贫“三残儿童”家中资助送教。2020年3月,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刘老师向武汉捐赠2000元。

有一次,学生秦某某突然生病,班里同学首先想到找班主任刘老师。当时,刘琰正在给学校一位老师印试卷。闻此情况,他立即放下手中工作,急忙赶到教室进行帮助和抚慰,并从口袋里拿出50元钱,组织学生送到医院就诊……因此,平易近人、待人随和的刘老师,竟被他的学生们送了个“刘老妈”的雅号。

一株扎根教育沃野的“乡村树”

爱是互相的。2019年,刘琰老师在和学生打篮球时,脚被崴伤了。六年级学生快毕业了,他想:不能因为个人小伤而误了44个孩子的前程。于是,刘老师借来四轮电瓶车和双拐,坚持继续上课。刘老师带伤上课,学生很懂事,也很感动,不仅上课很安静,而且下课还不忘照顾老师,给他拿饭盒,给他上楼拿备课资料等等,同学们都争着去给老师“办事”呢!所有这些,都是刘老师真诚关爱学生的结果。

一株扎根教育沃野的“乡村树”

多年来,刘琰老师以高尚的师德、扎实的业务、无私的爱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积极“充电”,不断反思,撰写了上百篇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文章,发布在个人博客空间和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乡村树”上。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区级“教研工作先进个人 ”、镇级“优秀教师”、“优秀辅导教师”,2018年晋升为语文高级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