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2.5天假期,你會在家玩遊戲,還是外出旅遊?

疫情期間,不少行業都遭受了重創,景區閉園、商場關門、餐飲歇業......

儘管國內疫情好轉,很多地方都出臺了復工政策,如河南快速開放堂食,但大部分仍處於觀望心態……這也是各行各業的一個縮影。從這個角度看,各地面臨的有序復工復產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壓力仍不小。

3月19日,江西省文旅廳發佈消息,今年二季度將試行週末2.5天彈性作息,鼓勵全省廣大幹部職工帶頭旅遊消費。彈性作息減少的工作時間,通過延長其他工作日時長補回。

給你2.5天假期,你會在家玩遊戲,還是外出旅遊?

一、用休假拉動旅遊,算不算隔靴搔癢

如果增加休息天數可以刺激旅遊,繁榮經濟,那麼為什麼是2.5,不是3天,也不是3.5天?表面上看,增加半天時間,在心理上的確是可以促進遊客外出旅行的興趣,特別是周邊地區的旅遊消費。

不過旅遊的因素並不完全取決於時間,更關鍵的是經濟實力。正如那首老歌唱得好“有了時間,沒有錢”。

目前我國人均GDP70892元,人均存款也不過在五六萬元左右,遠少於歐美髮達國家。而這些發達國家,都還沒有幾個國家實行2.5天假期。而且許多人每到月初就要頭疼交房租,還房貸,還要還各種信用卡、花唄,能夠有額外的旅行支付能力並不多。

復工後,很多人的消費心態更穩了,非剛需消費會被進一步壓縮,假期多了,玩遊戲做家務幹副業難道不好?非要出去旅遊?即使有了2.5天假期,旅遊也絕對不是首選。

給你2.5天假期,你會在家玩遊戲,還是外出旅遊?

二、在實施2.5之前,能不能先把單休年休假給解決了

現實中好多人還是單休,甚至有的單休還保證不了,還要不停地加班。你卻不知民間疾苦地提出休2.5天。

就像我們公司被收購後,新東家要求足額繳納社保,還拿這說事要考核我們。這種政策肯定是拍腦袋出來的,好多人還沒繳納社保,你卻和我談足額?考慮過員工的感受嗎?考慮過企業的承受能力嗎?

我現在每週休2天”,“每天領導帶頭加班,但沒有加班費只允許調休,可屁股後面追著一堆事情,我根本沒有時間調休。”

其他地方的情況也與此相似。“”夢想很好,現實骨感。”甘肅蘭州一位事業單位職工稱,自己每週最多休息一天半,工作任務重時只能休半天。

2.5天休假對應的不僅僅是單休,還有傳說中的年休假,以及經營不景氣的企業輪崗輪休,如前一段的攜程員工。

實際上,很多員工的休息時間遠超2.5天,但因為屬於無薪休假,窮得快要吃土了,絕對不會有旅遊的念頭。

給你2.5天假期,你會在家玩遊戲,還是外出旅遊?

三、2.5天休假的背後,到底誰買單

疫情期間,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工資一分不少,而很多企業員工一分不拿,已經引起熱烈討論。如果2.5天休息時間但不影響收入,意味著是帶薪休假。

如果在私企,這類情況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你不創造價值,老闆根本承擔不起這麼多人帶薪休假,疫情期的薪資就沒完全走政策。

但在很多事業單位,卻是理所當然,無論有什麼政策,都嚴格執行。

如果在私企推行帶薪休假,買單者是老闆,而在事業單位推行帶薪休假,最後的買單者是納稅人。

私企老闆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是不可能承擔這部分額外成本的,不然復工後的企業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輪崗輪休了。相比裁員,降薪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了。

事業單位往往旱澇保收,買單者就是納稅人。推行這個制度的時候有徵求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嗎?

給你2.5天假期,你會在家玩遊戲,還是外出旅遊?

四、休假能拉動經濟,這是什麼邏輯?

疫情期間休假時間夠長了,拉動經濟了嗎?

用2.5天休假拉動旅遊,看上去很美,但並沒有治根。

你覺得我不旅遊是因為沒時間?還是對疫情的擔心,或者囊中羞澀,也可能疫情後消費變得更理性?

這些背後,最關鍵的是,民眾對中國經濟的走勢信心不足。國內疫情期間,娛樂旅遊餐飲等受損慘重;國外疫情蔓延,外貿又陷入絕境……

有人說,大健康迎來利好,其實不然。窮人誰顧得上養生,不憋出病來肯定不去醫院的。尤其是體檢,能不去就不去,我親眼見一個老闆拒絕了一份保險合同,現在有社保就夠了。

給你2.5天假期,你會在家玩遊戲,還是外出旅遊?

可以預測,其他中下游企業的日子跟著不好過了。經濟復甦的信號,我們根本就沒看到。

這個時候你刺激我去旅遊,到底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經濟不復蘇,這種非剛需產品就不可能是我的首選。反正今年我不會買車買房,也不會花大錢出去旅遊,除了教育和一日三餐,其他都不我的支出範圍。

從這個角度看,政府想刺激經濟的初衷是好的,但卻選錯了方向。通過拉動旅遊帶動周邊經濟的算盤打的不錯,卻忽略了民眾最關心或最擔憂的是什麼?很可能註定是雷聲大雨點小。

給你2.5天假期,你會在家玩遊戲,還是外出旅遊?

最後想說,疫情已經證明了哪些經濟是泡沫,哪些才是中堅,怎麼沒看到對哪些中流砥柱行業扶持呢,從餐飲旅遊下手,最多是左手換右手,看著是熱鬧了,但本質沒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