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aniel Craig主演的邦德角色,谈007系列电影在21世纪的意义

在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确定再度饰演邦德一角后,第25部007电影《007:无暇赴死》,原本即将上映。因为肺炎的因素,电影虽早已杀青,却推迟到今年11月左右才上映。在等不到最新一部007电影的时候,回顾一下007的前作,大概是唯一能隔靴搔痒的事。

007系列电影改编自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的系列小说,至今已问世24部。


从Daniel Craig主演的邦德角色,谈007系列电影在21世纪的意义

007电影自1962年的首部曲开始,在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具有豪迈男子汉形象,又带有残酷优雅的气质的诠释下,007即一跃成为全球偶像。在过去数十年,007电影挟带的各种象征,是全球男性的商业典范。007的电影元素不外乎刺激的动作场面、香车美人、当代最新的科技物件、神秘的特务对决、优雅与硬汉兼具的大男人形象。这些都是许多中下层阶级男性梦想羡慕的生活。

而在这些元素下,演员的明星气质成为007最关键的要素,不但要帅,还要有型,要让全球男性向往。这也是肖恩·康纳利与罗杰·摩尔,能主演超过一半以上剧集的原因。前者形象豪迈而英雄盖世,后者优雅俊俏。乔治·拉扎贝(George Lazenby)魅力不足,仅演一集;提摩西·道尔顿(Timothy Dalton)少了明星架势,只演两集。而片商原本属意的皮尔斯·布鲁斯南(Pierce Brosnan)也在电视剧合约到期后,终于接演007一角,开启了90年代四部007电影的盛世。随着高端男性商品的置入性行销,皮尔斯·布鲁斯南的时代,也让007由单纯的银幕角色,成为一个品牌。

从Daniel Craig主演的邦德角色,谈007系列电影在21世纪的意义

但回归电影本质,007电影的原作剧情毕竟有限,片商对改编的幅度又有所坚持,这也让007电影一直在几十年不变的主角个性下,靠科技产品与动作戏的变化来吸引观众。但随着新世代特务电影的出现,以及电影特效进化的科幻动作片的普及,英雄电影带来的文本魅力与英雄特质,胜过多年不变的007老梗。2002年,皮尔斯·布鲁斯南的《007之择日而亡》可说在科技上玩到特务电影的最极限,类似罗杰·摩尔(RogerMoore)当年的《月球漫步》,从隐形跑车到靠DNA改变外形,还找来当时全球最性感美女哈莉·贝瑞(Halle Berry),饰演邦德女郎。那可说是007电影可做到的极致。但全球观众却感到厌烦,而评价不佳。

2006年开始,由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007别传之皇家夜总会》开启的四部邦德电影,则试图在老旧的套路上,杀出血路。丹尼尔·克雷格略为丑怪的外形,在电影问世之前,即受到全球影迷的唾弃。但随着电影走向的创新,重视制作与剧情发展,加上人物性格的深化描写,也让丹尼尔·克雷格被广为接受,开出007电影的新局。

就丹尼尔·克雷格的四部007来说,剧情模式走向一种「重开机」的路数,把过去20部的电影洗掉,重新开始。《007别传之皇家夜总会》是伊恩·弗莱明的第一本007小说,在系列中未翻拍过。故事讲述邦德晋身探员之后,还常冲动鲁莽行事,但在真爱背叛自己后,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由这个故事开始新的邦德,就是要重构这个经典人物。一种让邦德在21世纪重新开始的概念。

《007:大破量子危机》讲述邦德在爱人死后,开始追查隐藏的犯罪组织;《大破天幕杀机》讲谍报机构权力的重组,邦德质疑自己情报员的意义,到情报员的新旧交替,与过去情报员的复仇,然后是《007:幽灵党》揭开恶魔党的背景,以及邦德决定退休。恶魔党的路线,重新回到了首部曲《007之诺博士》DR.NO的路子上,而邦德心情的转折,也涵盖了到罗杰·摩尔为止的故事概念。21世纪的四集新邦德,等于重新交代了詹姆斯邦德作为情报员历史的概略。

从Daniel Craig主演的邦德角色,谈007系列电影在21世纪的意义

而《007:无暇赴死》的故事大要,是邦德受美国情报员菲尼克斯所托,去调查一个科学家的犯罪。这个切入点,跟提摩西·道尔顿的最后一集《杀人执照》相似。《杀人执照》里面,邦德的妻子死后,他悲伤不已,参加老友菲尼克斯的婚礼后,菲尼克斯的老婆被贩毒组织奸杀,他开始为菲尼克斯报仇。如果《007:无暇赴死》要走到这个小说线,《007:幽灵党》中出现的邦德女郎可能就会死在这集,然后邦德又将进入下个人生阶段。

就原著小说的设定来说,邦德经历爱妻之死,接着就是在跟苏俄周旋时,被俘虏然后洗脑,最后寻回自我,重新回到情报员的人生。但这其实已变相的在《007之择日而亡》时被改编过了。因为冷战时代已不再,背景改成被北韩狂人俘虏。也许《007:无暇赴死》后,未来接任的007可能不会处理这个走向,但就片商坚持以原著小说来诠释詹姆斯邦德的立场下,也很难说。

如果去谈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四部007电影,包括今年要上映的第五部,目的都是要在21世纪,以新的风格去诠释一个风靡世界数十年的角色。皮尔斯·布鲁斯南的时代,是讲述007在苏联解体之后,如何因应新的时代。而丹尼尔·克雷格则是去讲这个时代会出现的007。《大破天幕杀机》在这几部中,可说是最承先启后的一集。因为电影处理的不但是一个已经成熟的情报员,如何被上司已任务为重,差点因此牺牲;还交代了民主时代,情报机构是如何面对政治压力,以及过去谍报战时期遗留的丑恶过去,回头复仇的状态。靠着M的死亡,让007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产物,如何在新时代取得意义的辩证。


从Daniel Craig主演的邦德角色,谈007系列电影在21世纪的意义

而情报员的意义,在《007:幽灵党》中玩得更精致。恶魔党渗透到新成立的情报机构,要取消00号探员计划,取代MI6。而007的个人英雄表现,最后歼灭恶魔党,想要告诉观众,即使在非冷战时代,英雄主义单打独斗的特务人员,还是有吓阻恐怖分子的可能。可以说在这四部007电影中,人性冲突比较深刻,而情节变化的确也跟上时代,让新世代观众可以接受007电影。但整个思维套路,却还是没有新意,比较像近年来流行的「怀旧复古」,老片新拍的概念。

而看起来《007:无暇赴死》可能是为「21世纪的新007」画下句点的一集。因为故事设定已跟机构、谍报、政府间的对抗无关,可能会回到007的个人情感冲突的处理上。但走向上,也就是画下句点的路子。

而近20年的一个世代,也的确将是007交棒的时候。丹尼尔·克雷格的年纪外形与风格,都将随着新世代观众的兴起,而被新人取代。而新的007上任之后,片商是否要继续以原著小说的故事架构,来描绘007这个经典人物,还有待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