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稅局幫扶一老人詢問需要什麼,首次聽見如此回答:一面新國旗

在位於喜馬拉雅山麓、聶拉木縣樟木鎮的邦村中,曾有一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國旗老阿媽”的藏族老人。她在長達45年的時間裡,每天堅持將五星紅旗掛在自己的院子裡,哪怕曾被人誤解,也從不曾間斷停下過。在舊世紀,當地人主要靠交換土特產和出賣苦力為生,而險峻的山路常會使很多苦力中途喪命,因此這一帶有著“地獄之路”的惡名。

國稅局幫扶一老人詢問需要什麼,首次聽見如此回答:一面新國旗

而那位藏族老人次仁曲珍,就在1910年出生於這裡,那時人們生活本就艱辛,還要面對頭人等的役使,於是為了躲避賦稅,許多村民都選擇了繞路躲避關卡。次仁曲珍也曾多次在漆黑的夜裡於懸岸邊符負重摸索攀行,這是她在苦難的環境夾縫中生存下去的方式。

國稅局幫扶一老人詢問需要什麼,首次聽見如此回答:一面新國旗

當時有太多村民在懸崖峭壁下葬送性命,曾經年幼的次仁曲珍和大她六歲的姑姑頭頂60多斤重的鹽包,爬行在山路上,由於姑姑沒踩穩一聲尖叫過後慘劇突發,姑姑和貨物一起被崖底洶湧的河水吞沒。這樣令人絕望、備受壓迫的日子直到1960年解放軍的到來才宣告結束,那群舉紅旗穿軍裝的人租地付租金,借東西會歸還,而且還會付報酬等等,這些讓當地人漸漸明白好日子真的要來了。

國稅局幫扶一老人詢問需要什麼,首次聽見如此回答:一面新國旗

在聶拉木到樟木四十公里的路,是強行在懸崖峭壁上開鑿的,為了攻克這極為險峻的工程,有87位烈士因修築中尼公路而長眠於此。解放軍修路的形象是那個時代留給老人最深刻的記憶,公路修通的那年,正式將老人的一生劃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這是老人親自見證了當地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代表。

國稅局幫扶一老人詢問需要什麼,首次聽見如此回答:一面新國旗

曾經在1997年國稅局對老人家實施幫扶,當時在詢問道老人還需要什麼時,他們卻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回答。我每天掛的國旗很舊了,你們方便的話就送我一面新國旗吧,之後大家再去看望老人,一定會為她戴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這對祖國對解放軍懷有深情熱愛的老人在103歲時因病逝世,但她與國旗的故事依然感動著很多很多的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