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你可以不认识,但他的这首诗你应该读一读


陈与义你可以不认识,但他的这首诗你应该读一读

文|丁十二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元代方回将其与黄庭坚、陈师道并列为江西诗派“三宗”。陈与义也工于填词,但尤以诗文著称,他诗尊杜甫,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宋史·陈与义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眺)、韦(应物)、柳(永)之间”。

今天就来读一首他的经典诗作——《春寒》,这首诗名字虽曰“春寒”,实则为咏海棠,而说到咏海棠,自然就不能不想到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陈与义此诗堪与苏东坡诗媲美。且读:

《春寒》

【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陈与义你可以不认识,但他的这首诗你应该读一读

这首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当时诗人南渡避难于巴陵(即今天的岳阳)时,诗人借住于岳州郡守王接家的后园,自号“园公”。二月的一天,诗人看到园中的海棠独立于春天的蒙蒙细雨中,不由得联想起自身境遇,于是即兴感怀,写下了这首诗。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围绕题目《春寒》交待时令、环境、气候等,二月的巴陵郡,几乎每天都刮风,春寒料峭一直没有结束,让诗人心里感到害怕。而且结合后面两句诗可以知道除了日日风,还有蒙蒙细雨,可谓风雨交加,其凄寒阴冷可想而知,这样的环境对于园中的花木来说无疑是场灾难,所以诗人为这些即将抽绿发芽、即将绽放的花木感到担心。

同时当时南宋朝廷初建未稳,尚在风雨飘摇之势,金兵大有席卷江北之势。这样的环境不正是风雨交加,让人害怕吗?而此刻诗人流离失所、漂泊无依,与那雨中的花木又有何异。

陈与义你可以不认识,但他的这首诗你应该读一读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尽管环境如此恶劣,但诗人还是在花园里看到娇嫩的海棠花,毫不吝惜将自己鲜红的花朵,独自绽放在寒风冷雨之中。在诗人眼里,海棠不惧天气恶劣,独立风雨之中,诗那样雅致高洁、傲然不屈。但花木哪有什么情感,不过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罢了。苏轼笔下的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实际感到悲凉的只是诗人自己。同样这里的海棠也不过是诗人的化身,即便流亡在外,依然保持孤高雅致的品格。

另外这最后一句其实还另有深意,虽然海棠不惧风雨,独立蒙蒙细雨之中,让人感叹其高洁之姿。但就如同周啸天教授所言:若是一位淡施脂粉的美女站在细雨之中,全然不顾、根本不觉风雨的存在,容易给人心事重重的印象。在“靖康之难”后,北方的宋人大多流离失所,被迫漂泊他乡。所以这里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漂泊之愁和故土难回的复杂、纷乱的思绪。

同为托物言志之作,苏轼《海棠》诗中的海棠圣洁、幽寂,而陈与义眼中的海棠孤高、雅致,但均是他们当时情形的真实写照。

不同于其他诗明媚的春景和令人向往的春光,这首诗读来既给人风雨飘摇、身世浮沉的悲凉感受,又给人以傲立风雨、不惧凄寒的积极情怀。让我们既能正视现实的苦难,亦能有微笑面对生活的勇气。

陈与义你可以不认识,但他的这首诗你应该读一读

之前十二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正逢成都处在二月日日风雨之中,于是也即兴做了一首《春寒》,实则咏梨花。

二月蓉城日日风,春寒料峭雨蒙蒙。

可怜桃李无颜色,唯有梨花笑雨中。


你觉得苏轼《海棠》和陈与义的《春寒》,谁更好? (单选)
0人
0%
苏轼《海棠》
0人
0%
陈与义《春寒》
<button>投票/<button>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图片/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