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爺孫三代都是忠烈

一說到楊家將,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滿門忠烈,戰死沙場,讓人很是佩服。雖說《楊家將演義》帶有虛構成分,楊家將裡面的諸多人物有些不符實,但是,楊老令公楊業,卻是實實在在的人物,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爺孫三代都是忠烈。

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爺孫三代都是忠烈

楊業,生於幷州太原,後漢麟州刺史楊弘信之子,從小灑脫大氣,擅於騎馬射箭,每次打獵所得都比別人多好幾倍。成年之後,他繼承了父親的武將事業,負責鎮守代州,為北漢皇帝效力,打仗屢戰屢勝,人送外號“楊無敵”。

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北漢皇帝劉繼元二話不說就投降,楊業只能歸順於宋朝,宋太宗很早就聽說過楊業的名氣,派使者重金懸賞,並任命他為鄭州刺史。皇帝對自己如此器重,楊業自然要好好把握,展現他強大的軍事才能。

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爺孫三代都是忠烈

太平興國五年,遼國皇帝遼景宗御駕親征,發兵十萬攻打雁門。雁門關乃是大宋咽喉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當時的守將恰恰是楊業。他帶領數千騎兵繞道雁門關以北,在路上突襲遼軍,之後與主帥潘美前後夾擊,打得遼軍死傷無數,殺死遼國駙馬,俘獲遼國大將。經此一役,楊業被封為雲州觀察使,鎮守三州,他的名聲讓遼人聞風喪膽。

人怕出名豬怕壯,楊業在遼軍中名聲大振,契丹人一看到楊業統率的旗號,紛紛掉頭就跑。但是,楊業也因此遭到同事的嫉妒,許多邊疆主將暗中上書誹謗他,宋太宗看完一遍後,將奏摺也給楊業看,不再過問,表示對他的信任。

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爺孫三代都是忠烈

雍熙三年,宋太宗兵分三路伐遼,想要收復燕雲十六州。東路由曹彬指揮,中路是田重進指揮,西路則是潘云為主將,楊業為副將。各路大軍層層推進,很快拿下雲州、應州、寰州、朔州四地,形勢一片大好。由於東路主帥曹彬進攻節奏過快,導致後勤部隊跟不上,最後糧草部隊被切斷,只好無奈撤退。

曹彬的失利導致其他兩路優勢全無,紛紛跟著撤退,朝廷下令將四個州的百姓轉移到內地,可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需要一定的技術。楊業此時提出了一個建議:我的部隊在應州,讓雲州的部隊先撤退,契丹人必定前來抵抗,之後讓朔州百姓出城進入石碣谷,安排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再配合騎兵中路支援,三州的百姓可以安然撤退。

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爺孫三代都是忠烈

原本是完美的撤退計劃,卻遭到了監軍王侁的反對,認為幾萬精兵應該直奔雁門關,再和遼軍作戰,由於嫉妒楊業的威名,汙衊他貪生怕死。楊業明知此戰要敗,但他一向將名聲視為生命,知道再多爭辯也無用,表明願意帶頭先鋒,誓死一戰。

上戰場前,楊業知道這一戰九死一生,為了給部下爭取一線希望,依舊與潘美約好,在陳家谷口埋下伏兵,等自己撤退到此地時,能夠前後夾擊遼軍。陳家谷戰爭持續幾個小時後,王侁、潘美聽聞楊業在追擊遼軍,以為契丹人已經被打跑,為了搶奪軍功,於是下令追擊遼軍,當發現前線的楊業身處險境時,又下令撤退。

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爺孫三代都是忠烈

傍晚時分,楊業帶著殘兵退到了陳家谷口,以為能夠脫離險境,結果宋軍一個人影都沒有,心中滿是悲涼,只能統率士兵奮力殺敵,親手殺死數百名遼軍。然而,此時的楊業身上十多處受傷,士兵也快死光了,在戰亂中二兒子楊廷玉被殺,自己也被俘獲。為了表示忠心,絕食三天而死。

聽聞楊業戰死後,宋太宗非常心痛,追贈為太尉,賜給楊家慰問品,並將潘美連降三級,監軍王侁被罷免,一干將領被流放,以慰藉楊老令公在天之靈。

北宋赫赫有名的大將,被俘後絕食三天而死,爺孫三代都是忠烈

楊業雖然死去,但他的兒子楊廷昭扛起了楊家將的大旗,楊廷昭就是大名鼎鼎的楊六郎,鎮守邊關二十多年,被契丹人視為剋星。而楊六郎有一個兒子叫楊文廣,也是赫赫有名的抗遼名將,爺孫三代滿門忠烈,血戰報國的事蹟,為後人所歌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