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元稹這位比白居易小七歲的唐代大詩人,與白居易一生為友,詩篇風格相近,經歷相似,功名不少、挫折也不少。不同的是,元稹一生愛情故事也多,在封 建社會環境下,可稱轟轟烈烈。

元稹(779—831年),唐朝大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

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元稹十四歲時,即明經及第。唐代科舉有進士和明經兩科,進士較明經要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元稹選擇了比較容易的明經早早入了科,但一直沒有任官職。二十歲的時候,寄居母親遠房崔姓親戚家的時候,和人家的女兒一見鍾情,即崔鶯鶯,後來元稹寫下著名的《鶯鶯傳》,即後世的《西廂記》,將自己化名張生,寫了自己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

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但和崔鶯鶯的愛情並不是元稹理想的婚姻,雖然崔家比較富裕,但沒有權勢,無法助力於元稹的仕途。遂又進京應試求官。這次進京結識了京兆尹韋夏卿並被賞識,這可了不得,京兆尹是什麼官?相當於長安城的老大呀,後來還成為太子的師傅,更巧的是這位韋市長還有一個漂亮賢惠的小女兒。

元稹二十四歲時,拋棄了日思夜想的崔鶯鶯,娶了比他小四歲的韋叢。雖然有高攀之嫌,但韋叢聰明賢惠,一點兒也沒有公主病,這讓元稹喜歡的不得了。但多情的元稹還是忘不了崔鶯鶯,寫下了《鶯鶯傳》以紀念之。

可惜,好景不長,韋叢於二十七歲時去世了,元稹特別痛苦,寫下今天我們下面要說的這首千古名篇《離思》來懷念亡妻。

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但多情人就是多情,韋叢去世後,元稹調任四川監察御史,與蜀中名女薛濤相識,此時薛濤四十二歲,大元稹十一歲,二人一見如故,被才情所吸引,迅速起到一起。後來元稹調離四川到洛陽,二人書信傳情,寫下一首首情詩,也創造了著名的"薛濤箋"。但畢竟年紀相差太大,加之薛濤出身風塵,這段佳話自然無果,後來薛濤離世入道,獨自承受了這段戀情。

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元稹四十四歲時,任職紹興(當時叫越州)老大,結識了劉採春。劉採春當時已有老公,老公名為周季崇,周季崇夫婦及其弟周季南共同組建戲班,在紹興演出時,被元稹看到了,喜歡得不得了,據說,劉採春雖然才情不如薛濤,但比薛濤長得漂亮,二人一拍即合,開始了長達七年的戀情,而且不避諱外人,在紹興任職七年,兩人好了七年,當然,周季崇也戴了七年的綠色帽子。

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五十一歲時,元稹從浙江返回長安任職尚書左丞,相當於第一副丞相了,官職達到了人生頂峰。但為官剛直,次年即被貶。五十三歲時暴病而亡。結束了不太長的轟轟烈烈的一生,留下崔鶯鶯、薛濤、劉採春等痴情女子為之傷懷,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八百餘首詩篇,更有千古愛情絕唱《離思》五首其四。

介紹完元稹同學的一生愛情故事,來欣賞一下這首《離思》吧。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到過滄海,別的都不叫水,見過巫山的雲,別處的都是雲,路過花叢我都懶得看,一半是因為我的修養,一半是因為你呀。

這話說的,正在熱戀中的女子哪個受得了?不過剛寫完這首詩紀念韋叢,轉身就認識了薛濤,看來"一半是因為你"是有道理的,這是給自己留的後路啊。自古痴情女子負心漢(男同胞不要砸磚,我只是在說元稹同學),不過,元稹對誰好都是真心的好,只是多情罷了,歷史嘛,過去了,都是雲煙。

三體手書元稹《離思》五首其四,共賞這首千古名篇。

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戲說元稹《離思》,一位多情才子的愛情故事

注:圖片來自網絡,書法作品作者郝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