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做作業就畏難、焦躁、拖拉?有個母親破解了孩子的心理關!

孩子放學回家後的時間安排,絕對是個世紀性難題。

今天一位非常認真、非常用心的媽媽,孩子讀三年級。

說件讓手手君印象深刻的小事,這位媽媽買了《軟筆書法課》,進了老師的作業點評講解群,每週都堅持盯著孩子練習,很認真地聽老師講解,每次交上來的作業也都有進步。

看到她寫來的陪讀經驗,果然是世上最怕用心二字啊,孩子一點點的成長看得到。

作為一名陪讀家長,我像很多父母一樣,不可避免地經歷著很多焦慮、急躁、憤怒與無奈。孩子在思想和行為上的不配合、跟不上,都會造成我的困擾。

比如,我一度總覺得女兒Coco好奇怪。我自問還是個很善於管理情緒的老母親 ,可當Coco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任憑我怎麼耐心解釋都不管用,她總要驚天動地得吼叫和大哭。

我有時也很無奈,明明沒責怪她什麼,怎麼就情緒失控了?為什麼經不起一點點挫折呢?

這樣的問題,一直牢牢牽絆著她,也深深困擾著我。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這樣一句話,

“每個負面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似乎一下子讓我茅塞頓開了。

01

孩子負面行為

背後往往有個正面動機

我曾和女兒為了小報的標題大吵一架。

因為每天的時間都很緊,我告訴她,小報的標題就稍微粗體美化一下,不美化也行,沒關係的。(小報這種事,大家都懂的)

但她反覆用IPAD查了很久別人是怎麼美化的,又因為不知道關鍵詞該怎麼寫,始終查找不到合適的結果,最後竟然足足花了一個小時浪費在標題的美化上。

當時我終於控制不住雷霆震怒,Coco則嚎啕大哭,可她哭到最後說了一句:“我想寫得好一點,你幹嘛要這樣說我啊!”

原來,這個正面的動機被我一味追求效率而忽略了。

仔細回想起來,陪讀時這樣的事件發生過多次。其實,只要在略顯矛盾的苗頭之初,父母稍停幾秒,細細琢磨一下,以成年人的情商,基本都能找出孩子背後那個正面的動機。

可難就難在,老母親能剋制住自己的本能反應和情緒,去靜下心來找這個原因嗎?找到了之後,如何把她引導到高效的學習上來呢?

自從想明白這點,我就覺得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在這件事上是真正上了心。

當然,事情沒那麼完美,不是找個正面動機鼓勵兩句就好了。在這個琢磨方法的過程中,真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但我越挫越勇,經過一段時間,總算是小有戰績與大家分享。

02

為什麼你越安慰

孩子越生氣?

如果孩子的動機是想把事情做得完美,那就和她一起探索方法,教會她如何達到完美。

你發現沒有,小盆友們其實都挺處女座的,都喜歡完美。但由於能力問題或者對“完美”的認知和成人不一樣,他們往往會在一件事上重複做,越做越懊惱,越做越沒信心,同時造成了時間上大大的拖延。

我曾經勸說孩子“其實你不用那麼完美”那樣的話,但後來我發現這樣不好,因為這等於在否定她的能力,不僅對她當下的挫敗感毫無幫助,而且以後碰到類似的事情,孩子會沒有信心放手去做。

這個時候,大人可以溫柔地對那張已經滿是懊喪之情的小臉說:“你是想把它做得更好嗎?你覺得怎樣才是你心目中的好?”

然後,老母親需要結合實際,靈活運用場景,看能否通過引導的力量讓她自己達成目的,或者借大人一臂之力一起達成。

或者,老母親可以判斷一下是否有必要做到孩子心中的那個程度(比如小報事件),如果覺得確實沒太大必要,那也要耐心勸解,拿出孩子信服的理由,而且給出孩子可接受的方案。

03

為什麼你那麼耐心

孩子還是聽不進?

如果孩子的動機,只是不想讓自己和父母失望,那老母親就要用語言和行動充分證明,你對她的關愛不會因為她做不到而改變。

有經驗的老母親都面臨過這樣的困境,孩子做不來題目時,往往很容易焦躁崩潰。

尤其,當老母親講解後孩子如果依然理解不了,就會表現出更絕望的樣子,甚至大哭大鬧。

有時家長覺得自己明明沒有發火、也很耐心,怎麼孩子就一下子爆發了?孩子一爆發麼……老母親離爆發也不遠了,於是整個小區都能聽見了。


孩子一做作業就畏難、焦躁、拖拉?有個母親破解了孩子的心理關!


以往,我覺得這就是“畏難情緒”,是思維能力或者知識儲備還不夠,需要加大訓練度。

但後來我發現,這不僅僅和知識能力儲備有關,更和心理因素相關。

孩子往往是因為在這件事上失去了自信,也怕令父母失望,所以會有哭鬧或者沉默等各種不同的表現。

在這個時候,父母嘗試再去跟她解題,無疑就是給自己添堵,此時此刻孩子可是完全聽不進去的。

所以,不如給彼此留一個空間,等平靜的時候再去輔導,如果仍然不懂,可以暫時把難題擱一擱。

一定不要做出一副“無語問蒼天”的神態打擊孩子的信心,而是安撫她的情緒:“不會不要緊的,這個是有點難,媽媽再想想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教你,你也動動腦筋,我們一起努力。”

04

為什麼孩子有時

就是愛鑽牛角尖

如果孩子的動機是想自己嘗試,那就給他足夠的空間和機會。

再舉個例子。

有次Coco理書包,理了很久都不來洗澡。

晚上的時間本來就有限,我挺著急地在浴室喊她過來。可許久都沒聲音,這下我開始吼了,說她拖延症嚴重,結果她氣急敗壞地又哭了。

原來她理了一半,想起有道題還沒做完。她想做,又發現需要畫簡單的幾何圖。

其實,那個圖原本是讓大人協助畫的,但她想自己嘗試,試了多次都不成功,紙都快被擦破了。我又在那兒心急火燎地喊她來洗澡,她氣急交加就哭了。

從成年人考慮事情的角度,孩子當然應該是趕緊叫爸爸媽媽過來協助把圖畫好,然後儘快做完題目,趕緊去洗澡,這樣效率最高;或者甚至先去洗澡,洗完再定定心心做題也行。

可孩子有孩子的思維方式。

有時候為了效率,大人會幫孩子做掉很多事,但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率,反而讓孩子失去了應有的獨立性。

其實孩子自己是很有想法獨立完成的,這種主動性,其實很可貴。

所以,大人有時真的要忍——忍一忍急切想幫孩子把事情做好的心,忍一忍打掃戰場時的內心抓狂。

忍一忍,給孩子獨立嘗試的機會。

Coco自己剝蝦的時候,其他孩子連橘子都要大人代勞,而她現在已經能自己吃大閘蟹了,這背後又意味著我給她洗了多少次洗不乾淨的衣物啊,說多了都是淚!

所以,當我們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嘗試這些事的時候,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幷包容他一時有限的能力。

05

總結

陪讀,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所謂的經驗之談,也是在自己不斷的失敗中摸索出來的。可教育這件事,沒有什麼正確答案,我的這些心得,可能也有不妥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而且,陪讀過程中,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抗衡多式多樣,背後那個“正面的動機”也遠不止上述三種,還需耐著性子去探索。

以及,就算解決了心理關,還有方法關、刷題關……過五關斬六將,遠不是畢其功於一役的。

只願各位老母老父在這條荊棘之路上互相取經,與孩子多一點母慈子孝,少一點廝殺搏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