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过度”分析一次方方日记

这几天读了好几篇方方的日记,没有按照日期,很随意地点开看的,看得我有点毛骨悚然,不吐不快,因此,这几天断断续续发了好几篇分析方方日记的措辞的文章。

同意我的留下了不少点赞与留言,反对我的也没有闲着,帽子自然是不少的,像“过度解读”“偷梁换柱”“牵强附会”“别有用心”“断章取义”的评语也收获了一堆,可是等我虚心请教他们的时候何处有误的时候,他们一个一个的就都藏拙了。

这稿子我准备再写一篇,日记我也是随便选从方方的众多日记里点开的,没有特意去找,我人本来就懒,工作也还忙,真犯不着为这个事情投入太多精力,好在方方老师很给力,随便选一篇都是“宝藏”,从来不曾让人失望过。

我这次抽中的日记是方方老师3月1日的日记,开篇天气开头,总感觉看方方日记,天气就没有好过,不过这个并不重要,我不至于还去查天气预报,疫情期间,武汉同胞向来心情不会好,这样开头是可以理解的。随之而来的家短里长,让日记的生活气息非常浓郁,特别是其中一段对社区基层干部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是看得出来,方方老师也不是完全看不见光的人。

同事给我看一个视频,是她所在小区的。一个老百姓在向社区干部表达谢意,男性的社区干部泪水涟涟。

随后,方方老师介绍了在疫情中牺牲的市中心医院的江学庆主任,方方老师借她大学同学的太太的口,很详细的介绍了江医生的生平与事迹,看得我也很伤感,为我们失去了这样的一位优秀的医生感到痛惜,可是方方老师没有等我酝酿好情绪,就笔锋一转:

医生朋友亦给我留言,说江主任是甲乳领域全国唯一的一个“中国医师奖”获得者。这一次疫情,医护人员的牺牲太惨烈。而江医生之死,我听说背后有着无法言说的故事,这是悲哀的故事。不只是生命逝去的悲哀,更有不准说出来的悲哀。我也不说。

方方老师所谓揭露的真实,或者是方方老师倡导的追责难道都是用这种句式说出来的吗?故作高深的姿态,没有目标的指控,没有证据的暗示,这种制造悬念的修辞手法不知道用在这里准备意欲何为?

那到底背后有啥我不知道,互联网上唯一能查到的疑似负面的线索是:一月上旬,张医生开会的时候戴口罩,被院领导批评一事。但这个事显然不属于不能言说的事情,能让方方都不敢说的事情,得有多大?看来此事必有蹊跷——这就是方方想传达的意思,先渲染情绪在前,煽动大家无根据地去猜测构建假想敌在后,顺利地把人们的悲伤转为了对背后阴谋的憎恶,这样的写作手法,居然有人说方方有“大爱”?

随后另一位医生进入了方方老师的视线——李跃华,这位医生现在怎么样了,百度应该能告诉我们。在方方老师的日记里她的关注点是:

一,李跃华目前是否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治疗方法是否有效?……


二,很多民间医生都是被那个医师资格证卡住了,……


三,有关部门这样做实际上是罔顾事实进行打压,名义上很是正义,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方方老师前两条没有问题,但是三条层层递进,目标感极强,逻辑陷阱浑然天成。第一第二条都很正常,非常正确,让人找不到一点点的不对之处,正确而完美。于是顺理成章到了第三条,扔出了一个全凭想象的指控式语句。这种写作手法就像是问了读者5遍1+1等于几,突然第六遍改成1-1对于几一样,更刺激的是,比起算术题来,这个还真不一定能让人马上觉察到自己其实上当了。


随后,方方老师并没有收手,反手就是一句“名义上很是正义,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样故作高深的姿态,同样没有证据的暗示,还有跟“明眼人”对暗号的刺激,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这就是方方老师笔下的真实。

分析方方日机的文章这个算第四篇吧,写起来真的没有多少意思,方方翻来覆去,就这么几招。以后我不会再以这个主题写主贴了,但是看到看不过去的,表示坚决反对我还是会继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