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軍的散文:《媽 對不起》

媽 對不起

作者 張福軍

今天是我生日,然而,卻沒有一點兒慶祝的心思,有生以來,為人處事做得並不成功,老早就給妻兒和兄弟姐妹們增加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天天為我提心吊膽。今天,親朋好友都向我表示祝賀和祝福,我十分感謝。其實,這個日子,最值得紀念和感激的,更應該是我的老媽,可充塞我腦海的,卻是揮之不去的對母親的愧疚和自責。


01 為什麼我不能像司馬光那樣充滿智慧


我們家人口很多,最多時有10口人之巨,父母、五個閨女、兩個兒子、還有一個老奶奶。令人不解的是,六畜卻總是不興旺。在我的印象中,雞從來沒有超過六七隻,多一點兒就鬧雞瘟,常常是一覺醒來,就得從雞窩裡拽出幾隻死雞。肥豬好像也沒有超過150斤的。但是,黴運並沒有阻擋住父母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阻止住他們對黴運的抗爭,他們始終不服輸。


終於那一年展露出吉運的曙光。不僅一頭老母豬生了一窩豬仔,而且不久一頭小母豬也生了一窩。全家人都充滿了喜悅和期待,母親更是無微不至的餵養著她們,那可是能打一個翻身仗的最大希望和寶貝啊!

張福軍的散文:《媽 對不起》

歲月水潺潺,

張家老院。

一磚一瓦記過去,

一草一木訴昨天,

念根思源。


突然,有一天,厄運又意外地降臨到這個善良、貧窮的家庭,徹底打碎了一家老小發個小財的夢想。


那天,母親要給大家改善生活,從一個小缸裡掏出了一塊醃肉。心裡正在思想著這一家老小一年半載才吃上一頓的炒醃肉的快樂情景,不禁喜上眉稍。


母親很會過日子,善於安排生活,她講究細水長流。因此,在那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我並沒有捱餓的記憶。每年臘月都能殺一頭小肥豬,不論多小都要殺一頭,因為我們根本買不起肉,爸爸再難也不能容忍他的妻兒們過年吃不上肉。


殺豬那天,要請親家當業吃一頓,名曰請客(qie),居家過日子,這是不能缺少的。還要給至親送一些,比如大野峪的我大姨家。一般會用去四分之一。有時還要賣點兒,解決用錢方面的燃眉之急。剩下大約一半,母親要把它切成一塊一塊的小方塊,放進一個小缸裡,每塊肉之間要撒上食鹽,這樣可以一年不壞。


也就是說,這一小缸肉是一年待客撐面子、全家解饞的全部資本。母親一邊往外掏肉,一邊想像著一家老小終於吃到一頓香噴噴的臘肉的幸福情形,清瘦的面龐也露出幸福的微笑。


正在這時,一頭不速之客悄悄來到母親的身後,那頭小母豬,趁母親不備,突然一口叼走了母親手裡的一塊豬肉,母親被突然的變故驚呆了,緩過神來就去追打小母豬,企圖奪下豬嘴裡的這塊肉。我們大家聞訊也加入了對小母豬的圍追堵截大戰。


然而,從豬嘴搶肉,也無異於虎口奪食,談何容易!果然,怎麼追打小母豬也不鬆口,實在無路可逃,一頭撞進了豬圈門子的空隙,於是悲劇發生了,豬圈門子卡在豬脖子上,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在場所有人都驚慌失措,手忙腳亂。


不久,在眾目睽睽、束手無策之下,小母豬氣絕身亡。大家都很沮喪,母親更是嚎啕大哭、傷心欲絕。她後悔,因為一塊肉逼死了這顆搖錢樹; 她傷心,辛辛苦苦的餵養2年,在即將收穫的時候打了水漂。可是,她不就是為了讓一家老小一年半載解一次饞嗎?她哪知道豬也會為食而亡呢!


爸爸回來了,現場一片狼籍,看到此情此景,他一句話也沒說,默默地處理小母豬後事,看得出他也十分傷心,情緒非常低落,但一家之主的責任讓他不能有所表現。


悲劇的後果很快顯露出來,小母豬留下的幾隻小豬仔,轉給了豬姥姥代養,哪知豬毒也食子,隔三岔五就咬死一個。最後就剩了一個,個頭如大老鼠一般。本來,賣不出去,但袁瑞華非得要,說是給他家小豬做個伴。爸爸要2塊,商量了一晚上,一塊錢買走了。就這樣,本來可以收入幾百元的一窩小豬,就這樣化為了烏有。


此後直今,媽媽那悲傷、悔恨的哭聲經常在我腦海中浮現。我感到無比慚愧,為什麼我當時沒有像司馬光砸缸那樣,用斧子劈開豬圈門子,救出小母豬呢?那樣母親不就不會悲傷了嗎?我自責,是我沒出息沒能幫助我那可憐的媽媽。


我也一直在納悶兒,為什麼當時在場的那麼多人沒有一個想出辦法救出小母豬呢?

張福軍的散文:《媽 對不起》


夢境常思念,

親情血緣。

老父威嚴娘慈善,

長帶幼小苦累擔。

淚水漣漣。

02 為什麼我就不能考慮考慮老媽的心理感受呢?


我媽確實是一位可憐人,從小沒媽,從來不知道自已的生日是哪天,我們從來也沒有給她過過生日,就知道她屬雞。姥爺也是個盲人,十幾歲的時候,老媽領著姥爺外出討飯,路過金雞溝老張家,被奶奶相中,嫁給了老爸。


媽媽身體不好,年輕時候氣管嚴,年老時轉成肺氣腫,印像最深的就是一天到晚的咔咔咳嗽聲。而且後來又患青光眼,雙目失明。我們家人口多,沒勞力,一直很困難,在我的印像中,老媽從來沒有穿過新衣服,有限的機會都讓給了我的幾個姐姐。


我在石家莊上學的時候,四妹已經當上了村裡小學的民辦老師,我覺得既然當老師了就應該體面些,所以,我有機會就給四妹子買一兩件新衣服,也是為感謝她為我伺候老爸老媽所付出的辛苦。


可是,有一天,老媽突然對我說,想要一件新衣服。然而,我卻沒能理解老媽的愛美之心。不加思索的說道,你一個整天在家哪也不去,穿新衣服有啥用?還不如給四妹子多買兩件到外面好體面些。那時年少,不懂事,怎麼想就怎麼說,覺得親孃親兒子怎麼說都無所謂。


其實不然,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應該講究說話的藝術,都應當考慮聽話人的感受,親媽也不例外。沒想到,一句不用客氣的大實話卻深深傷害了老媽,她一句也沒反駁,卻默默地抹起眼淚來。當時我就很後悔。老媽也想美啊!


回到縣城,我到供銷商場,買了一塊灰底碎花布,給她做了一件半袖衫。但我從來沒看她穿過,因為粗心也沒顧上問她為啥不穿。老媽去世以後,姐姐打開了她精心整理的包裹,這件嶄新的灰底碎花半袖衫,疊得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地放在裡面。我頓時淚流不止:媽媽,你是還在生我的氣嗎,不稀罕穿嗎?不喜歡它的質地款式嗎?還是捨不得穿啊?


都怪我啊:你是不應該穿嗎?你是沒資格穿嗎?我們是穿不起嗎?不出屋、看不見就不應該美嗎?我好糊塗啊!


媽媽,我錯了。你含辛茹苦把我們一幫人養大,一天福沒享到,比誰都有資格穿新衣服; 我們都大了,我也參加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你比誰都有條件穿新衣服。是我沒有及時發現您那顆尚美之心!沒有考慮到您的真實的心理感受。

張福軍的散文:《媽 對不起》

往昔七十年,

創業賀蘭。

姐妹兄弟皆灑汗,

甘苦故事道不完

朝霞滿天

03 為什麼我就不能體諒您的難處呢?


小的時候,我們有一個三人小團伙,王真明、張福華和我。那段時間,我們仨關係很鐵,業餘時間都是我們仨在一起玩兒,他們倆割柴火的割、捆、挑等技能也是我帶會的。一有閒暇,他倆就去找我玩兒,有時還幫我乾點兒小活兒,那種友誼的確很美好,感覺很有伴兒。


後來,我上了初中,就逐步散了。但我們的友誼一直延續到現在。我和福華的感情,就比別人深得多。他們倆家境都比我好,有時他們還向我顯擺,讓我羨慕攀比。有一次,他們倆穿上了新涼鞋,並去找我玩兒,還故意把穿著新涼鞋的腿伸得老長。我感覺美的不行,十分羨慕,下決心也要弄一雙。


於是,就跟老媽生氣,無數遍的嚒嘰:我要涼鞋!我也要涼鞋!看得出老媽很為難。一再解釋沒錢買,可我就是聽不進去。奇怪的是老媽一直也沒生氣,可能是她覺得兒子這點兒小要求都滿足不了,有點愧疚。其實,現在想來,當時她該有多難啊!


我們家人口多,老力少,沒人掙工分。老爸忙一年,一天也捨不得歇工,再加上姐姐們掙點兒,農家肥再頂點兒,最多一年也就是一萬分。那時,生產隊統一分糧食,一口人360斤左右,一斤收費一角,我們家10口人,應收360元左右。


記得有一年,我們生產隊決算,一個日工即10分才核2角錢,名曰“剎兩角錢”。我們家一年工分,一萬分左右,總收入也就是200元。收入和支出兩者互衝後,我家還要欠生產隊160元。這就叫“缺糧戶”。如果收入大於支出就叫“餘糧戶”,大伯家人口少,掙分多,就常常是“餘糧戶”。那時,不允許做買賣,我爸會做買賣的特長無法發揮,又沒有其他的收入。所以,還上欠隊裡的錢,是相當不易的。每逢隊裡年終決算,那是父親最屈辱最艱難的時候。


有一次,我也跟老爸去生產隊的決算會上玩兒,公佈完各戶的收支賬後,我們家是“缺糧戶”,一屋子的人都逼迫我爸向隊裡還錢,因為如果“缺糧戶”不交錢,“餘糧戶”就拿不到錢。爸爸實在想不出辦法,就得向“餘糧戶”借,名曰“過”。那時誰家都缺錢,自然誰也不願借,最終爸爸求這個求那個,別人都沒給,還是大伯家給過了,儘管一百個不情願,但親哥哥還是比別人強。我現在想想,我還特別的心疼老爸,他是那麼好強的人,低三下四的求人,對他自尊心該是多麼大的傷害啊!為了還錢,只能從嘴裡摳。


媽媽善於精打細算,加上閨女多飯量小,能省出一些糧食。那時不允許買賣糧食,但是我們家經常被迫偷著賣些。有一次,深更半夜,有人偷著來買糧食,聽說是河西一家有好幾個光棍、糧食不夠吃的人來買的,我能聽到他們悄悄的說話,但我還得裝睡。


當年我家貧困的情形,現在的年輕人是無法想像的。在我的印象中,老媽從來沒鋪過褥子,只有一塊不知從哪兒弄來的舊綿羊皮。我在高中之前也從來沒穿過內衣。上中專時,褥子太薄,父親買了一塊粗白布,縫成一個口袋,裡面裝滿烏拉草,墊在褥子下面。


這麼貧困的家境,自然媽手裡也沒錢。我卻沒能體諒她的難處,用生氣和嚒嘰逼迫她給我買涼鞋。但自始至終老媽都沒有真正生氣,至多是笑著罵我。最終,母愛戰勝了貧困,媽媽用糧食和孟召申家換了錢,給我買了第一雙黑色涼鞋。


涼鞋的穿用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愧悔卻是一生的。我不應該盲目跟別人攀比,為自己享受而難為老媽。人所處的環境、條件各有不同,日子各有各的過法兒,人也各有各的活法兒,要過出自己的特色,那才叫本事,活出自已的精彩,才最重要。


回想過去,像這樣對不起媽媽的事情還有許多。媽媽去逝的時候,我忍不住哭了幾天幾夜,其中一個 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對不起她老人家的事情一起湧上了心頭,淚水就止不住地流……今天,反思這些事,就算是對老媽的紀念吧!


文字:張福軍

繪畫:張曉飛

農 歷2019年臘月十六於石家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