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如何会出现在中国文化里


道教如何会出现在中国文化里

说起道教,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它其实就隐藏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历史人物故事,文学作品,婚丧嫁娶,起名,住宅,节日,名胜古迹旅游,到处都有无数道教的影子。5000年的中国文化是如何孕育出道教的呢?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古老而神秘的宗教,它继承远古先民对原始鬼神自然的崇拜,和由此而产生的巫文化,它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基础上,外加时政事件演化而成。

一 鬼神自然崇拜

古时人类生产力低下,远古中华先民对各种自然现象没有正确和完整的认识,日月山川草木鸟兽,在他们心中都有神奇般的力量。因此产生万物有灵的观念,他们以有限的认知对万物进行了生动的神化,祈求天地以风调雨顺。导致了对各种自然界现象的敬畏,而产生图腾崇拜。同时认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又产生了对鬼神祖先的崇拜,于是各种丧葬礼仪祭祖仪式随之而产生。后来这种对自然图腾灵魂和先祖的崇拜,逐渐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并创造出至高无上的天帝,商朝时代在以信仰天帝为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天神系统,并且出现了专门从事沟通人和神的巫师,以歌舞翔神以符咒驱逐鬼的注释与言辞,神鬼祭祀祈福,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的巫文化。

周灭商后治天下,鬼神崇拜更为系统化,并形成了天命观的神学理论。周人所崇拜的鬼神已经形成,天神,地神,人鬼的三个系统。属于天神的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属于地神的有山川五岳四海之神。属于人鬼的主要有各姓的祖先以及崇拜的圣贤。这些都是后来道教之所以成为多神教的原因。

道教如何会出现在中国文化里

二 神仙之说和方术

先秦方士想象在山岳和海滨有仙人,可以通过他们求得长生之药,因而产生了道教的神仙信仰和炼丹术,促使了道教的形成。春秋战国时代寻仙活动兴起,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的渴求。促使先秦文化的先行者们开始了对延续生命的苦苦思索。方士是其中最早的生命觉悟者,他们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引领人们将诉求变为现实。他们构想的成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寻仙,寻仙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可以长生不死的药,一种是休仙气通过凝聚修炼成神仙。寻药首先要找到神仙。

寻仙活动首先在沿海的燕国和齐国展开,燕昭王,齐宣王,齐威王,都派人多次入海寻求仙药,而不可得。秦始皇时更甚,于是就有了有名的徐福入海求药之故事。人们相信,在西方昆仑山上和东海之外的蓬莱三岛上居住着长生不死,逍遥自在神仙。君主们迫切渴望见到这些仙人,使自己也成为仙人。如何寻仙,当时方士觉得只有通过神奇的法术,才能与仙人相见,春秋时代有了这种寻仙的热潮,到了秦汉更是持续升温。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方士的鼓动下,巡游郡县,东游海上,一路上祭祀名山大川寻找仙人和长生之药。但无论用什么方法怎样挖空心思,神仙还是没有找到。而始皇寻仙失败的教训并未被后代统治者所吸取,大约100年后,汉武帝又步其后尘。派去名山海岛,寻求仙药的方士也成千上万。结果也是连神仙的影子都没找到,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一思脉融入了随后而生道教。

道教如何会出现在中国文化里


三 黄老学说中的神秘主义成分

黄老学说源于先秦时以黄老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文化,先秦其他学派的思想也影响了道教的教理和教义。老子和庄子对“道”的确立和阐释,是“道”有了哲学的意味和文化内涵。

春秋末年的老子,被公认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是超越时空的永恒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战国时代的庄子,进一步发扬了道家学说,他认为”道”是真实的,有信念的,它没有作为也没有形迹但可以心心相传,而不可以用口传授,可以用心体验。总之他把“道”说得玄而又玄,高深莫测。认为修道的过程就是要忘掉天下国家,天伦乃至个体生命之存在,达到与道同化的境界。

还有战国时期活动于齐国稷下学宫的田骈,慎道等人。他们以老子因循自然的学说为本,依托黄帝之名,写出许多著作。使奉行老子的道家也崇尚黄帝,并使黄帝和老子的思想逐步合一,形成一个新的学派,“黄老学派”。黄老道家秉承老子的《道德经》中的思想,根据现实的需求,吸纳了儒墨法等诸家的部分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摆脱了老子主张的道家那种;仅从历史的经验和个人的生命体验中观察思考问题的模式。从而治理国家,促进社会进步的务实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使道家成为君主面南之术的显学,也是道家由此从反权威主义转变为新权威主义。由在野学术变为在朝学术,在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即汉初的“文景之治”。给道教的形成埋下伏笔。

道教如何会出现在中国文化里


4 汉末教团的兴起

汉末教团的兴起使道教正式创立,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形成。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汉初治国的黄老之术,退出了政坛,政治上失去了依靠的黄老之学,不得不进入民间,逐渐与方士之道合流。黄帝和老子由历史人物变为成仙得道的神仙,形成了对黄老的祭祀历史,后来影响到了宫廷,由此黄老之道作为一种宗教,成为趋势,到东汉顺帝桓帝时,早期道教派别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相续出现标志着道教的正式诞生。东汉顺帝时修道于四川中部鹤鸣山的张道陵,自称太上老君丨授他《正一盟威符箓》,封他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道徒奉他为上天行道之师称张天师。因此创立教派为天师道,又因凡入教者,必须交五斗米,故俗称为五斗米道,其道尊老子为教主,老子《道德经》为基本经典,张道陵做《老子想尔注》阐释道教教义,道教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舞台。而后渐渐演化融入《易经》八卦阴阳五行说,吸纳儒释而大成。

从老子庄子道家思想里发端,在东汉未年以张道陵创五斗米道为始,道教正式出现在中国文化里。经历魏晋南北朝的分化和变革,在唐代因道家老子姓李,被大唐开国皇帝李渊认其为远祖,因而道教成为国教。在唐宋时达到了鼎盛,后来历元明清各朝,随封建王朝的一路衰落,走入了世俗,直到现代。道教在中国文化里,其实并非有如西方宗教在其民众心目中的那种地位,但它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思维,生活习俗。

道教如何会出现在中国文化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