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辣椒在小編當地又叫海椒、辣子、辣茄等,屬茄科,為茄果類蔬菜。現在正是辣椒育苗的時節。一般辣椒栽培有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式。今天小編主要分享辣椒育苗的方法,希望對菜農朋友有一定的幫助。

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直播比較簡單,一般在耕地上按0.7~1.0米開溝作壟,條行直播,稀撒種子,蓋土約1釐米厚,以不見種子為度。當2~3片真葉時,間苗1次。7~8片真葉時,按15~16釐米株距定苗即可。

辣椒直播雖然省工,但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用種量大,幼苗不整齊,佔地時間長,產量也低。因此,現在多為育苗移栽方式所代替。

★育苗雖需投入一定的人工和設備,但與直播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早春利用保護設備,人為控制幼苗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在低溫嚴寒季節可以培育出壯苗。一旦露地氣候條件適合辣椒生長,就可及早定植,延長辣椒的生育期,達到早熟豐產的目的。

育苗可使幼苗集中在小面積苗床上生長,不但便於管理,而且縮短了生產田的佔地時間,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生產上正廣泛推廣辣椒的雜種一代種子,由於其制種技術複雜,種子價格高,育苗可節省種子,降低成本。

由於育苗有上述優點,因此,培育壯苗是辣椒栽培中豐產增效的基礎。

一、育苗的設施準備

1.陽畦

陽畦是隻靠陽光增溫而無其他人工加溫設施的冷床。湖北地區一般在10月上中旬以前打好陽畦。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距水源較近的地方造畦。陽畦為東西向延長。苗床土是7份未種菜大田土和3份腐熟的幹雞糞混拌而成。播種多采用條播或撒播,待苗長到3~4片真葉時,假植到塑料棚裡供定植時使用。

湖北地區陽畦早春多用小拱棚和地膜覆蓋增溫、保溫;夏季育苗多用遮陽網降溫和防暴雨。

2. 溫室

溫室的種類很多。按屋面採光材料的不同分為玻璃溫室及塑料薄膜溫室;按加溫與否分為加溫溫室和日光溫室;按結構不同又有單屋面、雙屋面、單屋面二折式、單屋面三折式等。目前生產上應用最多、經濟實用、適合早春育苗用的為塑料薄膜溫室。塑料薄膜溫室,根據有無加溫設備,可分為塑料薄膜加溫溫室和塑料薄膜日光溫室。在北方地區,加溫溫室除用於早春育苗外,還可進行冬季喜溫蔬菜栽培。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是塑料薄膜大棚。

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二、營養土的配製

育苗床土的好壞與辣椒幼苗生長和發育有很大關係。

1. 苗床土選擇

苗床土必須肥沃,富含有機物質,有良好的物理性狀,保水力強,空氣通透性好。過去苗床土常用多年種植蔬菜的菜園土,雖然土壤肥沃、物理結構好,但病原菌較多,往往導致苗期病害大量發生,如猝倒病、立枯病等。因此,一般不提倡用菜園土配製營養土,最好採用未種過菜的大田土壤,這些土壤中病菌少。

床土以沙壤土為佳,加入適量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這些肥料不僅能迅速和持久地供給辣椒幼苗生長髮育需要,還能改善床土的物理性狀。

2.基肥與土質要求

在育苗過程中,基本不需再施肥。農家肥一般用廄肥,也可用河泥、塘泥。土壤和農家肥的比例一般為6 ∶4。如果肥力不足,也可混加少量速效肥,如0.1%~0.2%過磷酸鈣或複合肥料。在南方紅壤土等土質酸度較高的地區,配製營養土時可加入適量的石灰,既起中和作用又增加土壤中的鈣質。土壤黏重的地區,營養土中可加入10%~20%粗沙或蛭石,以降低營養土的黏度,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3.營養土配置與育苗盤選擇

配製營養土時,一定要將土打碎、過篩,並混合均勻。配好的營養土可直接鋪於畦內,平整後待播種。也可將營養土裝入營養缽或育苗盤中。育苗盤是塑料硬質箱體,底部有滲水孔,大小型號較多,常用的長×寬×高為60釐米×24釐米×6釐米。育苗盤放在溫室或大棚內,由於溫室內各部位溫度有差別,所以要不斷地改變育苗盤的位置,使幼苗生長整齊一致。

三、播期的確定

播種期的確定應根據各地的定植期、育苗的條件和技術而定。一般辣椒苗齡為70~90天,9~14片葉,所以播種期可由定植期減去苗齡推算出來。如果以早熟為栽培目的,則播種期應早,並採用大苗齡定植;以非早熟為栽培目的,在生長期允許的範圍內,可採用相應較小的幼苗定植,適當晚播。

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四、種子處理

為使辣椒種子出芽快而整齊,防治病蟲害,增強秧苗的抗逆性,促進生長髮育,播種前一般進行種子處理。

(1)浸種催芽:浸種催芽有利於辣椒種子迅速整齊地出芽,提高苗床的利用率,防止因早春低溫造成的爛種等,同時,熱水浸種也可殺死種子表面和內部所帶的病菌,防止種子傳染病蟲害。浸種催芽可較好地滿足種子發芽所需的溫度、水分和氧氣。

①浸種:浸種時將辣椒種子浸入55℃溫水中,水量以浸沒種子為度,不斷攪拌,直到水溫降至30℃為止。然後再浸泡4~8小時使種子吸足水分後出水,並瀝乾水分。用溼潤的麻袋布或毛巾包好後,在25~30℃環境中催芽3~7天,有60%~70%種子發芽時就可播種。浸種時間與種子的陳舊、水溫等有關,新種子和水溫較高時浸種時間可偏短。

②催芽:催芽過程中要經常翻動種子,並用溫水淋洗,使種子受溫均勻,保持透氣。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恆溫箱中進行催芽,沒有恆溫箱者可在加溫溫室的火道或火爐旁及暖氣片上進行,但種子不能與熱源直接接觸,以免蒸芽。催芽時間不能過長,以免芽子過長,播種時易折斷。如遇天氣等特殊原因要推遲播種可使催芽溫度降到5~10℃,使發芽推遲。

(2)低溫和變溫處理:低溫處理也稱冷凍處理。是把浸脹的種子,放在0℃左右的冷凍環境中1~2天,以促進發芽和增強幼苗的抗寒性。變溫處理是把將要發芽的種子每天在1~5℃的低溫下放置12~18小時,接著移到18~22℃的較高溫下放置6~12小時,反覆進行數天。變溫處理有利於出苗整齊,提高幼苗的抗寒力。

(3)藥劑處理:藥劑浸種可殺死種子所帶的病菌,防止種子傳染病害。藥劑處理種子應嚴格掌握藥劑的濃度和處理的時間。如濃度太低或時間太短,則起不到殺菌的作用,但濃度過高或處理時間過長,則會傷害種子,影響發芽。將種子用清水浸4小時後,再浸入10%磷酸三鈉或高錳酸鉀液浸種10~30分鐘後撈出,清水洗淨催芽播種。用2%氫氧化鈉溶液浸辣椒種子10~30分鐘,清水洗淨後播種,可以防治各種真菌病害和病毒病。

(4)乾熱處理:將完全乾燥的種子置於70℃恆溫箱中乾熱處理3~5天,可殺死種子所帶的病菌,特別是對防止病毒病效果較好。正確地掌握處理的時間和溫度,不會降低種子的發芽率。

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五、播種

1.播前準備:播種應選晴天進行。播種前,播種床內要充分澆足底水,要求水滲透到30釐米的土層中,南方要滲透到20釐米土層。底水一定要充足,一般底水可維持到分苗前。

2.播種:待水滲下後,在苗床上撒上一薄層過篩的細土作底土,然後撒上已催芽的辣椒種子。播種一定要均勻,不能過密,在充分利用育苗床的前提下,以適當稀播為原則,一般10平方米的播種量掌握在150克左右為宜。為使播種均勻一致,可用細潮土或沙土與種子混勻後撒播。

3.覆土:播種後覆蓋0.5~1.0釐米厚的過篩細土。覆土要均勻、厚度一致。覆土過薄,苗床內水分蒸發過快,土壤易乾燥,同時,由於土壤壓力不足,幼苗出土時種皮不易脫落,造成“戴帽”出土,影響發芽出苗和子葉的順利展開,不利於幼苗的生長和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出苗不齊,幼苗生長弱。但覆土過厚,種子周圍地溫低,出苗阻力過大,幼苗養分消耗過多,不利於出苗,且出土的幼苗子葉瘦小黃化,不利於幼苗以後的生長。

4.覆膜:播種完後可在播種床上覆蓋農膜,以利於保溫保溼。

採用育苗盤播種育苗時,營養土裝入育苗盤,育苗盤不能裝得太滿,應留出1~1.5釐米,以便播種時覆土和出苗時再覆細潮土。播種前育苗盤用噴壺澆透水。

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六、育苗床的管理

育苗床的溫度和溼度管理是培育壯苗的關鍵。生長健壯幼苗應該下胚軸短粗,子葉肥大,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播種至種子發芽出土時期應維持較高的溫度,以利於迅速、整齊地出苗。可在播種床地面上覆蓋地膜或塑料薄膜,以利於保溫保溼,待80%出苗時再揭除。晚間蓋嚴草簾保溫,控制在白天溫度30℃左右,夜間18~20℃。當幼苗出齊,子葉基本展開後,應適當降低溫度,防止幼苗徒長,下胚軸過長,形成高腳苗。一般白天降到25℃左右,夜間降到17~18℃。當第1片真葉露尖後,夜間溫度控制在15~17℃,以防徒長。在陽畦中播種時,應注意保溫,如日溫低於15℃、夜溫低於5℃時,幼苗生長停止,時間過長就會發生死苗現象。分苗前7~10天要降低溫度,白天加強通風,日溫控制在20~25℃,夜溫控制在10~15℃,對幼苗進行低溫鍛鍊,以利於分苗後的緩苗。

分苗前幼苗根系少,吸收能力弱,苗床內要有充分的水分供應,但水分過多又會造成幼苗徒長和猝倒病等的發生。在陽畦和日光溫室中育苗,水分蒸發量較少,播種時的底水一般可維持到分苗前,所以苗床一般不再澆水,但需覆3次左右過篩的細潮土。覆土可防止床土板結,幼苗出土時“戴帽”,填蓋幼苗出土時造成的床土裂縫,同時還可促進幼苗發生不定根。第1次覆土在幼苗開始出土時,第2次覆土大多在幼苗出齊後,以後一般在間苗或苗床有裂縫時覆土1~2次。覆土一般在晴天中午進行,每次覆土厚約0.5釐米左右。在加溫溫室中育苗苗床水分蒸發較快,除覆細潮土以外還可用噴壺澆水,但澆水不宜過多,以免溫度降低過多發生猝倒病或引起徒長和土壤板結;如採用育苗盤等播種時,也易造成水分不足,可用噴壺澆水。當苗床溼度過大時,可覆幹細土或乾草木灰吸溼,同時加強通風換氣,以減少土壤和空氣溼度。土壤板結和播種覆土不足時易在出苗時造成“戴帽”(頂殼),此時可適當澆水,並覆細潮土。

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七、分苗

為防止幼苗擁擠,改善幼苗生長的通風透光條件,當幼苗生長到3片左右真葉時就要進行分苗。如分苗太晚,幼苗過分擁擠,易引起幼苗子葉黃化脫落或幼苗細弱徒長,同時分苗可切斷主根,有利於側根的發生。

分苗前要準備好分苗床、營養土。營養土的準備和育苗床相同。分苗前一天,幼苗要澆“起苗水”,以利於起苗時減少傷根,促進緩苗。起苗時要儘可能少傷根,並帶有少量土壤,2株為1穴,按株行距10釐米~10釐米栽植,要淺栽,子葉露出地面。栽後澆水,水不宜太多,以免地溫降低過多。為有利於緩苗,可採用“水穩苗法”(或稱“開溝貼苗法”),即先按行距開溝,用水勺在溝中澆水,待水基本滲下時按穴距沿溝壁貼苗,然後覆土封溝。水穩苗法土面不易板結,同時澆水量少,有利於提高地溫。但因澆水量較少,應在緩苗後及時澆水。分苗應選晴天,於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進行。如在陽畦中分苗,應邊分苗邊將塑料薄膜蓋嚴,以利於保溫、保溼,促進緩苗。

為保護根系和有利於定植操作及定植後的緩苗,在條件較好的地區,可採用營養缽或營養土方分苗。在營養缽中裝入營養土,無土育苗時可加入蛭石、草炭等基質,栽好幼苗後澆水,以澆透營養缽為度,不能大水漫灌。營養土方分苗,即在分苗當天將營養土摻水和成泥,在整好的畦底先鋪一層細沙或灰渣作為隔離層,再將和好的泥平鋪在畦內,約10釐米厚,然後切成10釐米見方的泥塊,在每一泥塊的中間戳一小穴,將辣椒苗栽入穴內。栽後用細土填縫。

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八、分苗床的管理

根據分苗後幼苗的生長狀況和栽培管理的特點,可把分苗床管理分為緩苗期、幼苗旺盛生長期和煉苗期3個階段。

1.緩苗期

分苗後約1周內,應保持較高的溫度以利於緩苗。平均地溫為18~20℃,氣溫白天25~30℃,夜間20℃。當地溫低於15℃時,不利於根系恢復生長。分苗後5天左右,土壤可進行中耕時應及時進行第1次中耕,此次中耕宜深,在幼苗四周中耕深3釐米左右。約1周後幼苗新葉開始生長時,表明幼苗已開始發生新根,此時可適當通風降溫,以防幼苗徒長。

2.旺盛生長期

①緩苗後:幼苗的根系已恢復生長,在適宜的溫度、水分和光照下幼苗旺盛生長。為防止徒長,溫度要適當降低,白天氣溫20~25℃,地溫16~18℃;夜間氣溫15℃,地溫13~14℃。

②新葉開始生長後:隨氣溫升高,苗床水分蒸發增加,應適當澆水。

③追肥:分苗床中應以營養土和施入大量有機肥作為基肥,苗期一般不再追肥,但可在定植前15~20天追1次化肥,以利於定植後生長,一般濃度為0.2%的尿素或複合肥,隨水施入。如苗床施肥不足,下部葉片發黃脫落時,應及時追肥澆水,也可進行葉面施肥,通常噴施濃度為0.1%~0.2%的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④澆水:苗期澆水量不宜過大,每次澆水後要及時中耕,以利於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地溫,減少空氣溼度和病害發生。此時中耕以不傷根為度,宜淺中耕。

⑤溫溼度調控:這一時期,氣溫逐漸回升,應及時通過調整覆蓋物的揭蓋時間和放風量來調節分苗床的溫度和溼度,防止幼苗徒長,培育壯苗。隨幼苗生長和氣溫升高,逐步早揭晚蓋,增加幼苗光照時間和控制保護地內溫度在適宜生長溫度範圍內。在陰天也要掀開不透明覆蓋物。

注意:育苗期間,苗床溫度偏低時,辣椒生長緩慢,節間細短,葉色淡綠,葉片較小;溫度偏高時,辣椒生長過速,節間長,葉片大而薄;溫度適宜時,生長適中,節間較粗,葉片大而肥厚,深綠色有光澤

3.煉苗期

定植前為增加幼苗對早春低溫、乾旱等不良環境的適應性,要對幼苗進行低溫鍛鍊。定植前10~15天,逐步降溫至白天氣溫15~20℃,夜間5~10℃,在幼苗不受凍害的限度內,應儘可能地降低夜溫。但低溫鍛鍊應逐步進行,不能突然降溫過度,以免幼苗受凍害。低溫鍛鍊時,白天逐步揭開覆蓋物,逐步加大通風量,定植前3~5天夜間去除覆蓋物,使幼苗處於與露地等定植地相一致的環境下。但定植地環境條件好的,可不強調煉苗。

用營養缽育苗時,應特別加強營養土配製的育苗期間的水分管理。營養缽育苗水分蒸發快,應注意補充水分,特別是用蛭石和草炭進行無土育苗,更要注意加強水分管理,同時要及時澆灌營養液;由於幼苗在苗床中位置不同,其光照和溫度也不同,造成幼苗生長不一致,育苗期間可搬動幾次,將大小幼苗的位置對調,使幼苗到定植時生長整齊一致。

辣椒栽培正當時——辣椒育苗技術,收藏有用


★結語:

辣椒栽培,育苗是辣椒獲得高產的重要因素,掌握育苗技術是辣椒豐產的助力條件。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請大家補充及給予意見或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