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辣椒在小编当地又叫海椒、辣子、辣茄等,属茄科,为茄果类蔬菜。现在正是辣椒育苗的时节。一般辣椒栽培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今天小编主要分享辣椒育苗的方法,希望对菜农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直播比较简单,一般在耕地上按0.7~1.0米开沟作垄,条行直播,稀撒种子,盖土约1厘米厚,以不见种子为度。当2~3片真叶时,间苗1次。7~8片真叶时,按15~16厘米株距定苗即可。

辣椒直播虽然省工,但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用种量大,幼苗不整齐,占地时间长,产量也低。因此,现在多为育苗移栽方式所代替。

★育苗虽需投入一定的人工和设备,但与直播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早春利用保护设备,人为控制幼苗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在低温严寒季节可以培育出壮苗。一旦露地气候条件适合辣椒生长,就可及早定植,延长辣椒的生育期,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

育苗可使幼苗集中在小面积苗床上生长,不但便于管理,而且缩短了生产田的占地时间,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生产上正广泛推广辣椒的杂种一代种子,由于其制种技术复杂,种子价格高,育苗可节省种子,降低成本。

由于育苗有上述优点,因此,培育壮苗是辣椒栽培中丰产增效的基础。

一、育苗的设施准备

1.阳畦

阳畦是只靠阳光增温而无其他人工加温设施的冷床。湖北地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以前打好阳畦。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距水源较近的地方造畦。阳畦为东西向延长。苗床土是7份未种菜大田土和3份腐熟的干鸡粪混拌而成。播种多采用条播或撒播,待苗长到3~4片真叶时,假植到塑料棚里供定植时使用。

湖北地区阳畦早春多用小拱棚和地膜覆盖增温、保温;夏季育苗多用遮阳网降温和防暴雨。

2. 温室

温室的种类很多。按屋面采光材料的不同分为玻璃温室及塑料薄膜温室;按加温与否分为加温温室和日光温室;按结构不同又有单屋面、双屋面、单屋面二折式、单屋面三折式等。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经济实用、适合早春育苗用的为塑料薄膜温室。塑料薄膜温室,根据有无加温设备,可分为塑料薄膜加温温室和塑料薄膜日光温室。在北方地区,加温温室除用于早春育苗外,还可进行冬季喜温蔬菜栽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塑料薄膜大棚。

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二、营养土的配制

育苗床土的好坏与辣椒幼苗生长和发育有很大关系。

1. 苗床土选择

苗床土必须肥沃,富含有机物质,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保水力强,空气通透性好。过去苗床土常用多年种植蔬菜的菜园土,虽然土壤肥沃、物理结构好,但病原菌较多,往往导致苗期病害大量发生,如猝倒病、立枯病等。因此,一般不提倡用菜园土配制营养土,最好采用未种过菜的大田土壤,这些土壤中病菌少。

床土以沙壤土为佳,加入适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这些肥料不仅能迅速和持久地供给辣椒幼苗生长发育需要,还能改善床土的物理性状。

2.基肥与土质要求

在育苗过程中,基本不需再施肥。农家肥一般用厩肥,也可用河泥、塘泥。土壤和农家肥的比例一般为6 ∶4。如果肥力不足,也可混加少量速效肥,如0.1%~0.2%过磷酸钙或复合肥料。在南方红壤土等土质酸度较高的地区,配制营养土时可加入适量的石灰,既起中和作用又增加土壤中的钙质。土壤黏重的地区,营养土中可加入10%~20%粗沙或蛭石,以降低营养土的黏度,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3.营养土配置与育苗盘选择

配制营养土时,一定要将土打碎、过筛,并混合均匀。配好的营养土可直接铺于畦内,平整后待播种。也可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或育苗盘中。育苗盘是塑料硬质箱体,底部有渗水孔,大小型号较多,常用的长×宽×高为60厘米×24厘米×6厘米。育苗盘放在温室或大棚内,由于温室内各部位温度有差别,所以要不断地改变育苗盘的位置,使幼苗生长整齐一致。

三、播期的确定

播种期的确定应根据各地的定植期、育苗的条件和技术而定。一般辣椒苗龄为70~90天,9~14片叶,所以播种期可由定植期减去苗龄推算出来。如果以早熟为栽培目的,则播种期应早,并采用大苗龄定植;以非早熟为栽培目的,在生长期允许的范围内,可采用相应较小的幼苗定植,适当晚播。

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四、种子处理

为使辣椒种子出芽快而整齐,防治病虫害,增强秧苗的抗逆性,促进生长发育,播种前一般进行种子处理。

(1)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有利于辣椒种子迅速整齐地出芽,提高苗床的利用率,防止因早春低温造成的烂种等,同时,热水浸种也可杀死种子表面和内部所带的病菌,防止种子传染病虫害。浸种催芽可较好地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①浸种:浸种时将辣椒种子浸入55℃温水中,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度,不断搅拌,直到水温降至30℃为止。然后再浸泡4~8小时使种子吸足水分后出水,并沥干水分。用湿润的麻袋布或毛巾包好后,在25~30℃环境中催芽3~7天,有60%~70%种子发芽时就可播种。浸种时间与种子的陈旧、水温等有关,新种子和水温较高时浸种时间可偏短。

②催芽:催芽过程中要经常翻动种子,并用温水淋洗,使种子受温均匀,保持透气。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恒温箱中进行催芽,没有恒温箱者可在加温温室的火道或火炉旁及暖气片上进行,但种子不能与热源直接接触,以免蒸芽。催芽时间不能过长,以免芽子过长,播种时易折断。如遇天气等特殊原因要推迟播种可使催芽温度降到5~10℃,使发芽推迟。

(2)低温和变温处理:低温处理也称冷冻处理。是把浸胀的种子,放在0℃左右的冷冻环境中1~2天,以促进发芽和增强幼苗的抗寒性。变温处理是把将要发芽的种子每天在1~5℃的低温下放置12~18小时,接着移到18~22℃的较高温下放置6~12小时,反复进行数天。变温处理有利于出苗整齐,提高幼苗的抗寒力。

(3)药剂处理:药剂浸种可杀死种子所带的病菌,防止种子传染病害。药剂处理种子应严格掌握药剂的浓度和处理的时间。如浓度太低或时间太短,则起不到杀菌的作用,但浓度过高或处理时间过长,则会伤害种子,影响发芽。将种子用清水浸4小时后,再浸入10%磷酸三钠或高锰酸钾液浸种10~30分钟后捞出,清水洗净催芽播种。用2%氢氧化钠溶液浸辣椒种子10~30分钟,清水洗净后播种,可以防治各种真菌病害和病毒病。

(4)干热处理:将完全干燥的种子置于70℃恒温箱中干热处理3~5天,可杀死种子所带的病菌,特别是对防止病毒病效果较好。正确地掌握处理的时间和温度,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五、播种

1.播前准备:播种应选晴天进行。播种前,播种床内要充分浇足底水,要求水渗透到30厘米的土层中,南方要渗透到20厘米土层。底水一定要充足,一般底水可维持到分苗前。

2.播种:待水渗下后,在苗床上撒上一薄层过筛的细土作底土,然后撒上已催芽的辣椒种子。播种一定要均匀,不能过密,在充分利用育苗床的前提下,以适当稀播为原则,一般10平方米的播种量掌握在150克左右为宜。为使播种均匀一致,可用细潮土或沙土与种子混匀后撒播。

3.覆土:播种后覆盖0.5~1.0厘米厚的过筛细土。覆土要均匀、厚度一致。覆土过薄,苗床内水分蒸发过快,土壤易干燥,同时,由于土壤压力不足,幼苗出土时种皮不易脱落,造成“戴帽”出土,影响发芽出苗和子叶的顺利展开,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和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出苗不齐,幼苗生长弱。但覆土过厚,种子周围地温低,出苗阻力过大,幼苗养分消耗过多,不利于出苗,且出土的幼苗子叶瘦小黄化,不利于幼苗以后的生长。

4.覆膜:播种完后可在播种床上覆盖农膜,以利于保温保湿。

采用育苗盘播种育苗时,营养土装入育苗盘,育苗盘不能装得太满,应留出1~1.5厘米,以便播种时覆土和出苗时再覆细潮土。播种前育苗盘用喷壶浇透水。

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六、育苗床的管理

育苗床的温度和湿度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生长健壮幼苗应该下胚轴短粗,子叶肥大,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播种至种子发芽出土时期应维持较高的温度,以利于迅速、整齐地出苗。可在播种床地面上覆盖地膜或塑料薄膜,以利于保温保湿,待80%出苗时再揭除。晚间盖严草帘保温,控制在白天温度30℃左右,夜间18~20℃。当幼苗出齐,子叶基本展开后,应适当降低温度,防止幼苗徒长,下胚轴过长,形成高脚苗。一般白天降到25℃左右,夜间降到17~18℃。当第1片真叶露尖后,夜间温度控制在15~17℃,以防徒长。在阳畦中播种时,应注意保温,如日温低于15℃、夜温低于5℃时,幼苗生长停止,时间过长就会发生死苗现象。分苗前7~10天要降低温度,白天加强通风,日温控制在20~25℃,夜温控制在10~15℃,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以利于分苗后的缓苗。

分苗前幼苗根系少,吸收能力弱,苗床内要有充分的水分供应,但水分过多又会造成幼苗徒长和猝倒病等的发生。在阳畦和日光温室中育苗,水分蒸发量较少,播种时的底水一般可维持到分苗前,所以苗床一般不再浇水,但需覆3次左右过筛的细潮土。覆土可防止床土板结,幼苗出土时“戴帽”,填盖幼苗出土时造成的床土裂缝,同时还可促进幼苗发生不定根。第1次覆土在幼苗开始出土时,第2次覆土大多在幼苗出齐后,以后一般在间苗或苗床有裂缝时覆土1~2次。覆土一般在晴天中午进行,每次覆土厚约0.5厘米左右。在加温温室中育苗苗床水分蒸发较快,除覆细潮土以外还可用喷壶浇水,但浇水不宜过多,以免温度降低过多发生猝倒病或引起徒长和土壤板结;如采用育苗盘等播种时,也易造成水分不足,可用喷壶浇水。当苗床湿度过大时,可覆干细土或干草木灰吸湿,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以减少土壤和空气湿度。土壤板结和播种覆土不足时易在出苗时造成“戴帽”(顶壳),此时可适当浇水,并覆细潮土。

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七、分苗

为防止幼苗拥挤,改善幼苗生长的通风透光条件,当幼苗生长到3片左右真叶时就要进行分苗。如分苗太晚,幼苗过分拥挤,易引起幼苗子叶黄化脱落或幼苗细弱徒长,同时分苗可切断主根,有利于侧根的发生。

分苗前要准备好分苗床、营养土。营养土的准备和育苗床相同。分苗前一天,幼苗要浇“起苗水”,以利于起苗时减少伤根,促进缓苗。起苗时要尽可能少伤根,并带有少量土壤,2株为1穴,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栽植,要浅栽,子叶露出地面。栽后浇水,水不宜太多,以免地温降低过多。为有利于缓苗,可采用“水稳苗法”(或称“开沟贴苗法”),即先按行距开沟,用水勺在沟中浇水,待水基本渗下时按穴距沿沟壁贴苗,然后覆土封沟。水稳苗法土面不易板结,同时浇水量少,有利于提高地温。但因浇水量较少,应在缓苗后及时浇水。分苗应选晴天,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进行。如在阳畦中分苗,应边分苗边将塑料薄膜盖严,以利于保温、保湿,促进缓苗。

为保护根系和有利于定植操作及定植后的缓苗,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采用营养钵或营养土方分苗。在营养钵中装入营养土,无土育苗时可加入蛭石、草炭等基质,栽好幼苗后浇水,以浇透营养钵为度,不能大水漫灌。营养土方分苗,即在分苗当天将营养土掺水和成泥,在整好的畦底先铺一层细沙或灰渣作为隔离层,再将和好的泥平铺在畦内,约10厘米厚,然后切成10厘米见方的泥块,在每一泥块的中间戳一小穴,将辣椒苗栽入穴内。栽后用细土填缝。

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八、分苗床的管理

根据分苗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和栽培管理的特点,可把分苗床管理分为缓苗期、幼苗旺盛生长期和炼苗期3个阶段。

1.缓苗期

分苗后约1周内,应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利于缓苗。平均地温为18~20℃,气温白天25~30℃,夜间20℃。当地温低于15℃时,不利于根系恢复生长。分苗后5天左右,土壤可进行中耕时应及时进行第1次中耕,此次中耕宜深,在幼苗四周中耕深3厘米左右。约1周后幼苗新叶开始生长时,表明幼苗已开始发生新根,此时可适当通风降温,以防幼苗徒长。

2.旺盛生长期

①缓苗后:幼苗的根系已恢复生长,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下幼苗旺盛生长。为防止徒长,温度要适当降低,白天气温20~25℃,地温16~18℃;夜间气温15℃,地温13~14℃。

②新叶开始生长后:随气温升高,苗床水分蒸发增加,应适当浇水。

③追肥:分苗床中应以营养土和施入大量有机肥作为基肥,苗期一般不再追肥,但可在定植前15~20天追1次化肥,以利于定植后生长,一般浓度为0.2%的尿素或复合肥,随水施入。如苗床施肥不足,下部叶片发黄脱落时,应及时追肥浇水,也可进行叶面施肥,通常喷施浓度为0.1%~0.2%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④浇水:苗期浇水量不宜过大,每次浇水后要及时中耕,以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减少空气湿度和病害发生。此时中耕以不伤根为度,宜浅中耕。

⑤温湿度调控:这一时期,气温逐渐回升,应及时通过调整覆盖物的揭盖时间和放风量来调节分苗床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幼苗徒长,培育壮苗。随幼苗生长和气温升高,逐步早揭晚盖,增加幼苗光照时间和控制保护地内温度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在阴天也要掀开不透明覆盖物。

注意:育苗期间,苗床温度偏低时,辣椒生长缓慢,节间细短,叶色淡绿,叶片较小;温度偏高时,辣椒生长过速,节间长,叶片大而薄;温度适宜时,生长适中,节间较粗,叶片大而肥厚,深绿色有光泽

3.炼苗期

定植前为增加幼苗对早春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的适应性,要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定植前10~15天,逐步降温至白天气温15~20℃,夜间5~10℃,在幼苗不受冻害的限度内,应尽可能地降低夜温。但低温锻炼应逐步进行,不能突然降温过度,以免幼苗受冻害。低温锻炼时,白天逐步揭开覆盖物,逐步加大通风量,定植前3~5天夜间去除覆盖物,使幼苗处于与露地等定植地相一致的环境下。但定植地环境条件好的,可不强调炼苗。

用营养钵育苗时,应特别加强营养土配制的育苗期间的水分管理。营养钵育苗水分蒸发快,应注意补充水分,特别是用蛭石和草炭进行无土育苗,更要注意加强水分管理,同时要及时浇灌营养液;由于幼苗在苗床中位置不同,其光照和温度也不同,造成幼苗生长不一致,育苗期间可搬动几次,将大小幼苗的位置对调,使幼苗到定植时生长整齐一致。

辣椒栽培正当时——辣椒育苗技术,收藏有用


★结语:

辣椒栽培,育苗是辣椒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掌握育苗技术是辣椒丰产的助力条件。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补充及给予意见或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