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摘要

紫荆串起两地情。3月20日,香港《大公报》在副刊“城市地图”栏目用整版刊发《柳州:一花倾城 一粉飘香 一江旖旎》,报道柳州28万株紫荆花盛开,“一城花粉一城痴”美景再现。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柳州:一花倾城 一粉飘香 一江旖旎

大公报记者 朱晓峰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碧水蓝天如同美丽画卷的柳州。

农历“三月三”前后,随着一朵朵紫荆花的绽放,“一城花粉一城痴”美景再现,你会发现这样的柳州范儿: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一花倾城。花是紫荆花,粉色着墨,一顾倾城。阳春三月,徜徉在柳州大街小巷,花在城中,城在花中,人在花中,花在心中,近30万株紫荆花怒放,那半城飞花的惊艳,是难以磨灭的印记。

一粉飘香。粉是螺蛳粉,香辣酸爽,味蕾在舌尖上跳动。吃螺蛳粉是柳州人的日常,一碗粉,开始一天的生活;一碗粉,慰藉夜归的人。柳州螺蛳粉又是属于世界的美食,从“路边摊”逆袭成“网红”,柳州螺蛳粉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一江旖旎。江是柳江,九曲回环,天赐精华。江有魂,因那千古一人柳宗元,也因那两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更因那“柳江人”所代表的人类发源之秘的魅力。江有灵,山水城浑然天成,造就世界独一无二的天然大盆景。


一粉飘香螺蛳粉:舌尖上的柳州味

“阿弟,要什么粉?”“二两螺蛳粉要空心菜,多加点腐竹,加个蛋,微辣。”从每天清晨开始,柳州螺蛳粉的点菜对话,回荡在城市各个角落。

在街头的一家柳州螺蛳粉店中,煮上一把粉和青菜,舀上腐竹、酸笋、花生、木耳,淋上鲜香的螺蛳猪骨汤……65岁的店主梁秀荣煮粉动作一气呵成。大概一分钟时间,一碗热气腾腾的柳州螺蛳粉递到食客手中。

记住一座城市,大多是从味蕾开始的。

吃一碗粉,识一座城。酸、辣、鲜、爽的粉香,弥漫着整个城市,这是柳州特定的城市味道,也是柳州“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 螺蛳粉 图片/网络

“不食螺蛳粉,枉做柳州人”这句话,足以证明螺蛳粉在柳州人心中的地位。柳州人出差外地,通常在上车或登机前吃一碗螺蛳粉,返回柳州第一件事不是回家放行李,而是在街上先来一碗螺蛳粉。

螺蛳粉被称为“能够直达灵魂深处的治愈美食”,受到了全国各地吃货热烈的关切。柳州螺蛳粉,这个柳州第一原创小吃,也是柳州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到40年就被柳州人“嗍”成了百亿元的大产业,“柳州味道”从飘香龙城到香飘海内外。

在香港中环的不少写字楼里,夜深的茶水间时常飘出螺蛳粉的香味,一碗下肚,疲倦的商业白领们立马“满血复活”地接着去做PPT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味蕾深处,即是故乡。


千古才情柳宗元:柳州的文化符号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20岁中进士,25岁就到中央做官,可谓少年得意,但由于参与了政治革新运动受牵连被贬,在仕途上一蹶不振,最后贬到几近蛮荒的柳州做刺史,病死于任上,时年仅46岁。

柳宗元生命中的最后四年是在柳州度过,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文化措施,并把其纳入自己的“佐教化”的儒家理论之下,教化百姓,以戒斗杀,解放奴婢,发展生产,种柑挖井,广济生民,兴儒学,修孔庙,再建大云寺等等,他留给柳州和柳州人民的,不仅仅是“生能泽其民”的一般意义,甚至可以说,柳宗元代表的就是柳州文化形象。

“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今日柳州,柳宗元的遗迹虽然不多,但柳宗元的影响处处可见。老百姓不仅修了“柳侯祠”,还从心里默念这位曾经的“父母官”。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 柳侯祠

历史上的柳州,曾是个求神问卦、迷信盛行的地方,但那些所谓的神灵都已被淡化和遗忘了,唯柳宗元在人们的心目中历经千年仍然受到敬仰和传颂。

柳侯祠,原名罗池庙,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是为纪念柳宗元而建的祠堂。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以柳侯祠为中心兴建柳候公园,这是中国最早的公园之一,有《荔子碑》刻石立于罗池庙(“罗池”二字为柳宗元所书),距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碑文集韩愈诗文、苏轼书法、柳宗元事迹于一体,因他们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领域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因此《荔子碑》又称“三绝碑”。碑文为苏轼留存于世的少数书法墨宝,碑帖拓片被历代文人墨客奉为圣物。《荔子碑》复刻品遍布全国各地,了解它的历史就是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

柳州因柳宗元受封“文慧侯”而彰显神韵,柳侯祠因柳宗元“有德于民”而千年长存,成为柳州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柳宗元之名与柳州共存,以至世人又称其为“柳柳州”。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 柳江区百朋镇万亩莲藕基地 李斌/摄

一花倾城紫荆花:姹紫嫣红春意浓

从钢筋混凝土丛林中走来,到粉红色的花海里去吧。

春天,飞花如烟。花在城中,城在花中,人在画中──这便是紫荆花季柳州的盛世美颜。

近30万株紫荆花绽放的柳州,是内地享有紫荆花最多的城市,柳州市和香港特区同将紫荆花作为市花和区花,似乎彰显著两个城市奇妙的缘分。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 平流雾中的柳州文庙景色 李斌/摄

“同根同源同花开,紫荆花开幸福来。柳州的紫荆花实在是太美了,成片成片布满大街小巷,真的很有视觉冲击力。”早前,一批来自香港和台湾的书法家、画家、音乐家曾赴柳州与粤桂黔湘的26家媒体人员共赏紫荆花海,香港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秦一彪对柳州紫荆花赞不绝口:奇山秀水的柳州文化底蕴深厚,富有感染力,香港和柳州应以花为媒,开展文化交流,促进友谊。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 紫荆花盛开的柳州市区一角 李斌/摄

“这样的城市,让人不能不爱,也让人还想再来。”钦州日报社副总编辑田时胜称赞城市道路的绿化带,居住区配套的公园,以及穿城而过的柳江,随处可见的郁郁葱葱、鲜花飘香的场景。各大公园是免费开放的,让市民零距离接触绿色生态,享受山水之乐,这是柳州的惠民大手笔。


一江旖旎柳江水:东流逐潮大湾区

烟雨中的柳江,柔软了柳州这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

每年三四月间,烟雨中的柳江,柔软了柳州这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柳江环绕着柳州城,厚泽着龙城人民,“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以250公里为半径,广西最美的风景都集纳在一块,也把经济活跃的区域圈在了一起;而随着柳江东流入西江,再延伸至珠江,汇入粤港澳大湾区,更让柳州有了竞逐潮头的活力和动力。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 2018年建成通车的柳州市白沙大桥 李斌/摄

翻阅史料追溯柳江,可“穿越”到久远以前:距今5万年,古人类“柳江人”在此生息;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南亚最早的现代人“柳江人”在这里刀耕火种;汉武帝时期,这里始有潭中县,唐初又因柳江而定名柳州;唐代时,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传下千古文风……

到了近现代,柳江成为“发达交通”的代名词。柳江上通湖南、贵州,下接广州、香港,自古以来就是黄金水道,是柳州目前最直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条路径。柳州的水泥从这里启航,最终凝固成为香港机场新跑道填海工程的一部分。如今,仅需3元人民币乘坐水上公交“小黄蜂”便可一览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壮美。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 游客乘船游览柳州喷泉 李斌/摄

柳江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江滨公园、蟠龙山人工瀑布、环江滨水大道、东堤春晓、龙壁回澜……让人发出“水天一色”的感叹。

柳江有韵,贵在水质。2019年,柳江水质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二,151种鱼类畅游在55.5公里的百里柳江中,八届水上狂欢节吸引八方来客共赏。


今年这个“三月三”不一般,到云上“嘿撩撩啰”!

不一样的“三月三”,“云上”相约赶歌圩,你准备好了吗?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从3月26日起,“壮族三月三•桂嘉年华”柳州市2020年“紫荆花城 醉美柳州” 系列创新体验活动将在线上陆续推出,让百姓在网络云端共享民族文化大餐。


“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

柳州市2020年“紫荆花城醉美柳州”线上活动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本次活动集中时间为3月26日至4月26日,内容包括线上文化活动、线上旅游宣传推广、线上体育活动、“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情满龙城活动以及“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系列线上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等,通过再现历届歌圩作品、紫荆花创意拍摄、网络体育综合运动会、“三月三暖心生活节”等,展现歌圩盛况,普及民歌文化,感受紫荆花的独特魅力。此外,为凝聚力量、提振消费,“三月三暖心生活节”将延续至5月26日。

据悉,活动主要围绕“战疫情、奔小康、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突出“不一样的‘三月三’,网聚也精彩”的特色,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活动,以此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复工复产和扩大消费,大力宣传展示我市“紫荆花城 醉美柳州”城市形象,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分享】香港《大公报》整版报道柳州:一花倾城、一粉飘香、一江旖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