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摘要

紫荊串起兩地情。3月20日,香港《大公報》在副刊“城市地圖”欄目用整版刊發《柳州:一花傾城 一粉飄香 一江旖旎》,報道柳州28萬株紫荊花盛開,“一城花粉一城痴”美景再現。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柳州:一花傾城 一粉飄香 一江旖旎

大公報記者 朱曉峰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碧水藍天如同美麗畫卷的柳州。

農曆“三月三”前後,隨著一朵朵紫荊花的綻放,“一城花粉一城痴”美景再現,你會發現這樣的柳州範兒: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一花傾城。花是紫荊花,粉色著墨,一顧傾城。陽春三月,徜徉在柳州大街小巷,花在城中,城在花中,人在花中,花在心中,近30萬株紫荊花怒放,那半城飛花的驚豔,是難以磨滅的印記。

一粉飄香。粉是螺螄粉,香辣酸爽,味蕾在舌尖上跳動。吃螺螄粉是柳州人的日常,一碗粉,開始一天的生活;一碗粉,慰藉夜歸的人。柳州螺螄粉又是屬於世界的美食,從“路邊攤”逆襲成“網紅”,柳州螺螄粉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一江旖旎。江是柳江,九曲迴環,天賜精華。江有魂,因那千古一人柳宗元,也因那兩千多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傳承,更因那“柳江人”所代表的人類發源之秘的魅力。江有靈,山水城渾然天成,造就世界獨一無二的天然大盆景。


一粉飄香螺螄粉:舌尖上的柳州味

“阿弟,要什麼粉?”“二兩螺螄粉要空心菜,多加點腐竹,加個蛋,微辣。”從每天清晨開始,柳州螺螄粉的點菜對話,迴盪在城市各個角落。

在街頭的一家柳州螺螄粉店中,煮上一把粉和青菜,舀上腐竹、酸筍、花生、木耳,淋上鮮香的螺螄豬骨湯……65歲的店主樑秀榮煮粉動作一氣呵成。大概一分鐘時間,一碗熱氣騰騰的柳州螺螄粉遞到食客手中。

記住一座城市,大多是從味蕾開始的。

吃一碗粉,識一座城。酸、辣、鮮、爽的粉香,瀰漫著整個城市,這是柳州特定的城市味道,也是柳州“舌尖上的城市名片”。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 螺螄粉 圖片/網絡

“不食螺螄粉,枉做柳州人”這句話,足以證明螺螄粉在柳州人心中的地位。柳州人出差外地,通常在上車或登機前吃一碗螺螄粉,返回柳州第一件事不是回家放行李,而是在街上先來一碗螺螄粉。

螺螄粉被稱為“能夠直達靈魂深處的治癒美食”,受到了全國各地吃貨熱烈的關切。柳州螺螄粉,這個柳州第一原創小吃,也是柳州最年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到40年就被柳州人“嗍”成了百億元的大產業,“柳州味道”從飄香龍城到香飄海內外。

在香港中環的不少寫字樓裡,夜深的茶水間時常飄出螺螄粉的香味,一碗下肚,疲倦的商業白領們立馬“滿血復活”地接著去做PPT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味蕾深處,即是故鄉。


千古才情柳宗元:柳州的文化符號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20歲中進士,25歲就到中央做官,可謂少年得意,但由於參與了政治革新運動受牽連被貶,在仕途上一蹶不振,最後貶到幾近蠻荒的柳州做刺史,病死於任上,時年僅46歲。

柳宗元生命中的最後四年是在柳州度過,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文化措施,並把其納入自己的“佐教化”的儒家理論之下,教化百姓,以戒鬥殺,解放奴婢,發展生產,種柑挖井,廣濟生民,興儒學,修孔廟,再建大雲寺等等,他留給柳州和柳州人民的,不僅僅是“生能澤其民”的一般意義,甚至可以說,柳宗元代表的就是柳州文化形象。

“柳州舊有柳侯祠,有德於民民祀之”。今日柳州,柳宗元的遺蹟雖然不多,但柳宗元的影響處處可見。老百姓不僅修了“柳侯祠”,還從心裡默唸這位曾經的“父母官”。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 柳侯祠

歷史上的柳州,曾是個求神問卦、迷信盛行的地方,但那些所謂的神靈都已被淡化和遺忘了,唯柳宗元在人們的心目中歷經千年仍然受到敬仰和傳頌。

柳侯祠,原名羅池廟,建於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是為紀念柳宗元而建的祠堂。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以柳侯祠為中心興建柳候公園,這是中國最早的公園之一,有《荔子碑》刻石立於羅池廟(“羅池”二字為柳宗元所書),距今已有近八百年曆史,碑文集韓愈詩文、蘇軾書法、柳宗元事蹟於一體,因他們三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歷史文化領域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力,因此《荔子碑》又稱“三絕碑”。碑文為蘇軾留存於世的少數書法墨寶,碑帖拓片被歷代文人墨客奉為聖物。《荔子碑》復刻品遍佈全國各地,瞭解它的歷史就是一場獨特的文化之旅。

柳州因柳宗元受封“文慧侯”而彰顯神韻,柳侯祠因柳宗元“有德於民”而千年長存,成為柳州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名片。柳宗元之名與柳州共存,以至世人又稱其為“柳柳州”。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 柳江區百朋鎮萬畝蓮藕基地 李斌/攝

一花傾城紫荊花:奼紫嫣紅春意濃

從鋼筋混凝土叢林中走來,到粉紅色的花海里去吧。

春天,飛花如煙。花在城中,城在花中,人在畫中──這便是紫荊花季柳州的盛世美顏。

近30萬株紫荊花綻放的柳州,是內地享有紫荊花最多的城市,柳州市和香港特區同將紫荊花作為市花和區花,似乎彰顯著兩個城市奇妙的緣分。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 平流霧中的柳州文廟景色 李斌/攝

“同根同源同花開,紫荊花開幸福來。柳州的紫荊花實在是太美了,成片成片佈滿大街小巷,真的很有視覺衝擊力。”早前,一批來自香港和臺灣的書法家、畫家、音樂家曾赴柳州與粵桂黔湘的26家媒體人員共賞紫荊花海,香港中華文化交流協會主席秦一彪對柳州紫荊花讚不絕口:奇山秀水的柳州文化底蘊深厚,富有感染力,香港和柳州應以花為媒,開展文化交流,促進友誼。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 紫荊花盛開的柳州市區一角 李斌/攝

“這樣的城市,讓人不能不愛,也讓人還想再來。”欽州日報社副總編輯田時勝稱讚城市道路的綠化帶,居住區配套的公園,以及穿城而過的柳江,隨處可見的鬱鬱蔥蔥、鮮花飄香的場景。各大公園是免費開放的,讓市民零距離接觸綠色生態,享受山水之樂,這是柳州的惠民大手筆。


一江旖旎柳江水:東流逐潮大灣區

煙雨中的柳江,柔軟了柳州這座以工業聞名的城市。

每年三四月間,煙雨中的柳江,柔軟了柳州這座以工業聞名的城市。柳江環繞著柳州城,厚澤著龍城人民,“百里柳江,百里畫廊”,以250公里為半徑,廣西最美的風景都集納在一塊,也把經濟活躍的區域圈在了一起;而隨著柳江東流入西江,再延伸至珠江,匯入粵港澳大灣區,更讓柳州有了競逐潮頭的活力和動力。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 2018年建成通車的柳州市白沙大橋 李斌/攝

翻閱史料追溯柳江,可“穿越”到久遠以前:距今5萬年,古人類“柳江人”在此生息;舊石器時代晚期,東南亞最早的現代人“柳江人”在這裡刀耕火種;漢武帝時期,這裡始有潭中縣,唐初又因柳江而定名柳州;唐代時,柳宗元“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傳下千古文風……

到了近現代,柳江成為“發達交通”的代名詞。柳江上通湖南、貴州,下接廣州、香港,自古以來就是黃金水道,是柳州目前最直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條路徑。柳州的水泥從這裡啟航,最終凝固成為香港機場新跑道填海工程的一部分。如今,僅需3元人民幣乘坐水上公交“小黃蜂”便可一覽百里柳江百里畫廊的壯美。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 遊客乘船遊覽柳州噴泉 李斌/攝

柳江的人文景觀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江濱公園、蟠龍山人工瀑布、環江濱水大道、東堤春曉、龍壁回瀾……讓人發出“水天一色”的感嘆。

柳江有韻,貴在水質。2019年,柳江水質在全國城市排名第二,151種魚類暢遊在55.5公里的百里柳江中,八屆水上狂歡節吸引八方來客共賞。


今年這個“三月三”不一般,到雲上“嘿撩撩囉”!

不一樣的“三月三”,“雲上”相約趕歌圩,你準備好了嗎?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從3月26日起,“壯族三月三•桂嘉年華”柳州市2020年“紫荊花城 醉美柳州” 系列創新體驗活動將在線上陸續推出,讓百姓在網絡雲端共享民族文化大餐。


“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

柳州市2020年“紫荊花城醉美柳州”線上活動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本次活動集中時間為3月26日至4月26日,內容包括線上文化活動、線上旅遊宣傳推廣、線上體育活動、“壯美廣西·三月三暖心生活節”情滿龍城活動以及“壯族三月三·和諧在八桂”系列線上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等,通過再現歷屆歌圩作品、紫荊花創意拍攝、網絡體育綜合運動會、“三月三暖心生活節”等,展現歌圩盛況,普及民歌文化,感受紫荊花的獨特魅力。此外,為凝聚力量、提振消費,“三月三暖心生活節”將延續至5月26日。

據悉,活動主要圍繞“戰疫情、奔小康、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突出“不一樣的‘三月三’,網聚也精彩”的特色,開展豐富多樣的線上活動,以此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復工復產和擴大消費,大力宣傳展示我市“紫荊花城 醉美柳州”城市形象,助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分享】香港《大公報》整版報道柳州:一花傾城、一粉飄香、一江旖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