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焦虑?

我盯着屏幕,双手放在键盘上,眼前的各种文档、方案是这几天的努力成果。转头看向窗外,灯火通明,我知道加班的不止我一个。

但我好像还不想走……
不是不想走,而是不敢走。我知道我正在焦虑,但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只是事情都做完了,却舍不得离开,为什么?明明已经很努力,为什么心中会有如此大的焦虑?

——From 一个焦虑不安的来访者

“竭尽全力的之后,我却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

越来越不敢休息,越来越担心自己落后太多,越来越害怕松懈带来的后果,越来越恐惧错过机会。

“我的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

或许我们应该揭开名为“成功”的包装,看到一直被我们忽略的:

我们的努力可能一直在为了外在,没有为了内心真正的期许。

比如:

  • 我们努力工作,或许是为了取得更高的职位,我们认为这种才是“成功”;
  • 我们努力赚钱,以为只要赚到足够多的钱,能在实现各种”自由“才是“成功”;
  • 可是当我们都实现了,可能才会发现,内心依然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成功”好像都来自于别人。

这是别人定义的成功,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成功!

越努力,越焦虑?

我们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焦虑,但焦虑的来源可能并不是努力得不够,而是:

这个“世界”一直在提醒我们“来不及”,一直在强调别人有多成功,一直在告诉我们现在的努力根本微不足道。

可是,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 觉得“来不及”,是我们对自己有期许,心中有想要做的事,才会害怕时间不够;
  • 觉得别人比较成功,我们只接受到片面的成功讯息,而他们背后的失败并没有让我们知道;
  • 觉得自己的努力“微不足道”,可能是“比较”的对象是已经努力很久的人,工作经验更多,资源更多,甚至对方是传说中的“人生赢家”、“欧皇”。

我们肯定会感到焦虑,因为我们总是拿自己去和那些已经抵达“终点”的人来比较。

这样的比较,本身就存在问题!

越努力,越焦虑?

虽道阻且长,但行之将至

当一个人在为想要的生活而努力时,就可能会陷入一种”一切都来不及“的感觉。好像别人进度总比自己快,别人的运气都比自己好。这就让很多人因此泄气,接着放弃。

但,许多的事实证明:

一个人的努力被最终看见,通常不是他做了很多的事,而是他做了很久。

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彼端,需要经历一段”马拉松“式的过程。而要想“坚持”得久,就必须有”自我肯定“,但这并不容易!因为:

我们习惯性的从外界“获取”肯定和鼓励一样,我们习惯性把外界的人和事拿来当作“参照物”。而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比不过人家!

除非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不然怎么会去肯定自己呢?

如果我们总是待在“充满”别人的世界里,那即便竭尽全力,也无法找到自己喜欢的路,因为那里没有你的路。

那么,做到肯定自我,并且不断向前,就是否不再焦虑呢?老实说,其实还是“会”!但相信我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自己的焦虑。

对于自己的选择,对于自己的努力,对于努力之后的成功,我们的看法已经不同:

  • 当我们回首看去,这一路上踏踏实实,不紧不慢;
  • 我们不仅享受着努力相应的成果,也获得了充实,我们知道自己一路来做了什么,为了什么而努力;
  • 当我们环顾周围,发现自己可能做了和别人不同的选择,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
  • 因为是自己内心期许的事情,我们也会在过程中收获各种,这让我们时刻充满“成功”;

其实,“成功”如果只能用钱、地位来定义,反而变得简单。正因为“成功”无法简单定义,才让我们向往。反过来,以前拿“钱”、“地位”定义成功的我们,显得是那么的无趣。

既然所谓“成功”的道路那么长,我们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越努力,越焦虑?

“焦虑”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焦点”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从头到尾我们都没有拒绝“焦虑”。

我们有所求,就会有所付出,自然就会有所“虑”。

只要我们追逐自己向往、期许的事情,“焦虑”就会成为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如果不是,那么焦虑就只是焦虑,是压在我们身上的负担。

人生终究是自己的,每个人也只有一次的机会好好活、认真活。走得快并不代表能走得远,走得远才真正考验一个人的能力。

给自己多一点鼓励,给明天多一点期待,不用过于担心眼前的烦恼。不管此刻雨下得再怎么大, 阳光出来了,彩虹也会随之而来。


-end-

这里是聆云心理

我们不仅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

还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