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最美的天使”⑤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2020年1月27日,北京世纪坛医院5名来自重症科、呼吸科、感染科的医师及8名护士组成13人医疗队,加入北京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诊治工作。至今,他们仍然坚守在武汉。“我们会坚守在这里,一直到这场战役胜利。”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队长丁新民坚定地说。

  筑牢安全“防火墙”

  1月29日下午3点,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12层病区迎来了第一批转运的病人。丁新民把自己排在接诊的第一班。他说:“我是呼吸与危重症的医生,又是入党多年的党员,我有责任第一个上。梳理好流程,查找出可能的疏漏,后面的班次就顺畅安全一些。”

  丁新民与陆非平、苑晓冬、臧学峰医生以及北京老年医院的田蓉医生一起,成为疫情一线的“排头兵”。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兼队长丁新民

  进驻后,医疗队就制订了充分的预案,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一名患者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这名患者五十多岁,送到时血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正常人值为95),呼吸衰竭。医疗团队迅速给予了面罩高流量吸氧、补液,导尿等措施,血氧饱和度数值这才逐步升高。清醒过来的患者听说他们都是北京来的呼吸及重症方面的专家,焦躁的情绪很快稳定了下来。

  随后,确诊患者一个接一个被送入了病区。丁新民和团队队员们以娴熟的医术有条不紊地检查患者情况,按照每名患者的危重程度,进行评估。

  第一个班次结束后,丁新民脱下隔离衣来到清洁区,顾不上脱下被汗水浸湿的衣衫,马上根据诊治体会写下工作总结,将隔离区接诊病人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写得清清楚楚。为了筑牢安全“防火墙”,他还为护士们画了一个操作规范草图,提醒护士操作时的站位,一定要注意避免与病人呼吸相向面对。

  与此同时,经历过SARS的“老战士”苑晓冬也起草制订了穿脱防护服的规章制度,将安全防护作为头等大事制度化。他说:“医务人员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不损兵折将,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有了制度,他还是不放心,每个人第一次进出隔离区,他都会亲自帮助穿脱防护服,每穿好一件,会严格检查是否合格;每脱下一件,也会随时提醒:做手消、不能碰这、不能碰那。队员们感动地称他是“贴心暖男”。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苑晓东与患者交谈

  堡垒无言,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鼓舞骁勇斗志

  支部委员陆非平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党员。考虑到他年龄最长,医疗队本不打算给他排夜班,他却坚决不同意。在给丁新民队长发的信息中,他说:“我是军人出身,没问题。我想和年轻人在一起互相照顾,同甘共苦。”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好几个小时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三层手套里的手被捂得肿胀发白,面对这些,58岁的陆非平从来都是那句话:“我是军人出身,没问题。”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刚走出病房隔离区的陆非平

  从穿上防护服踏进隔离区的那一瞬间,北京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委员刘英就全身心投入到服务患者的工作中去了。治疗开始前,她忙着给病人打水,送饭,洗水果、剪指甲,调整床位高度,协助患者上厕所;治疗开始后,趁护目镜还没沾上雾气,要赶紧为病人动脉穿刺,扎留置针,留置胃管、尿管。刘英说,一个上午,光需要“测”的就有体温、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需要“输”的有营养液、消炎药、平衡液、免疫球蛋白等。与此同时,她还要时刻留心注意着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治疗仪是否有效,一旦有仪器发出警报声,就要马上对患者采取简易呼吸器通气,使用预抢救药物,实施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埋静脉留置针是刘英平时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但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戴着三层手套,找血管并不容易。但每次,刘英都能凭着过硬的功夫一针见血。病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刚走出病房隔离区的刘英

  在战“疫”一线,党员医护人员的行动时刻在为党旗增辉。34岁的臧学峰值凌晨一点的班已经一个多月了,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的习惯坚持不变。有时等不及班车,他骑着共享单车就去到医院。他说,早一点儿到岗,上一班的医生就可以早点下班休息,给他们减轻一些压力。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臧学峰(左)与医疗队员讨论病例

  在遇到吸痰、鼻饲等难度大、风险高的操作时,李群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上无创呼吸机、留置导尿管、抽动脉血气等操作,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更要过硬。李群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每次都顺利完成。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李群护理重症患者

  堡垒无言,凝聚强大力量;旗帜无声,鼓舞骁勇斗志。看到身边的党员同事不顾个人安危日夜扑在救治一线,医疗队里年轻队员受到鼓舞,思想受到震动。在前线工作的第7天,林雪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她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多年的愿望,为此我一直在努力。这次来到武汉,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我一定不负世纪坛医院的重托,圆满完成支援工作,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递交满意答卷。”1月31日,林雪和张捷、檀学兵、刘宇航、李想、郑云辉一道,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林雪的入党申请书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不是一句口号,是一位位青年医护人员愿意承担起前辈们誓死守护的那份责任,是对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役的信心与决心。

  “我们一直和你们在一起”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医疗队每一位成员心里装的,都是如何与死神抢时间,早日战胜病毒,让更多的患者康复出院。在治愈病人身体的同时,“心理护理”也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一环。为患者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才有助病情早日康复。

  执行第一班工作任务时,大家心里还没底,在穿防护服时,不知谁忐忑地问了一句:“穿上防护服谁也认不出了,有事找谁呢?”这时候,丁新民队长脱口而出:“有事找我。”随后,同伴在他防护服帽子上写下了“有事找我”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本是给医护人员吃定心丸的,没想到更给了病人极大的安慰。一些烦躁恐惧的病人看到丁新民头上的几个字,很快就安静下来。丁新民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能给患者带来如此大的安慰。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队友在丁新民防护服帽子上写下“有事找我”四个字

  在病房时间长了,重症患者的情绪难免会低落,有人甚至会悲观烦躁。护理病人时,檀学兵的动作都会尽量轻柔,言语极尽安慰,以减少他们身心的不适。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会看到病人惊恐无助的眼神。该怎么安抚他们呢?她灵机一动,让同伴在自己防护服的胸口写上几个大字:“不怕,我们在,加油!”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温暖穿梭于病房之中,扫去了很多病人的恐慌、害怕和不安。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檀学兵鼓励患者

  2月25日,对北京医疗队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分管的三个病区共有31人出院,同时,世纪坛医院医疗队也迎来了新的战友——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的20位医护人员。

  看到来了更多的医生和护士,病区的患友们更踏实了,然而有几个患友又担心新的医生来了,北京的医生护士是不是要走了?来病区会不会少了,见面少了?了解到患友们的担忧,丁新民爽朗地说:“这样吧,我建一个‘协和西院区医患沟通’微信群,让北京世纪坛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全部进群,大家有事随时留言,我们一直和你们在一起,不用担心!”就这样,一个特别的微信群诞生了。

  此后,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医护人员又多了一项工作:为微信群里的病患答疑解惑,同时有针对性地发布一些科普宣传和康复指导。只要有人提问,无论多晚,都有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解答。有了这份陪伴,患友们更加安心,对战胜病魔也更有信心了。

追光“最美的天使”⑤|爱之所向,勇往无前

  一天,病情慢慢好转的好几位患者找到檀学兵,表示想录段视频说几句心里话。其中有一位阿姨精神状态特别好,对着镜头说:“谢谢你们!我们恢复得很快!感谢北京医疗队,感谢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医生护士,你们对我就像亲人一样,真的非常感谢!我们一起加油!”还有一位阿姨对檀学兵说:“我家就住在武大边上,等我康复了,也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时候,我一定带你们去吃一碗热干面,去看看武大的樱花灿烂得如同最美的云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