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导读:本文约8700字,分引子,辖区的坚守与扩张,辖区变化引起的人口、经济规模变化——不同维度的两市对比,两市的产业气质是如何形成的,经济结构的转型,两市的发展速度,两市的新区——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载体,两市面临的挑战,结语九部分,系统的介绍了两市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问题。


引子

一条石太铁路(正太铁路)连接起了两座省会城市,东头是河北省会石家庄,西头是山西省会太原。这两座相距仅200多公里的城市,是中国最近的几对省会之一。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这两个省会城市之间,隔着一座太行山。太原东依太行山,西临吕梁山,背靠系舟山,面向汾渭平原。石家庄背靠太行山,面向华北平原。这是两个省会城市的基本地形。

太原有4700多年的历史、2500多年的明确建城史,是中国四大历史名城之一(另外三座是西安、北京、成都),拥有大量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周朝时是赵国的发源地,也是赵国的第一个国都,中国奴隶社会与地主社会的分水岭事件——三家分晋就发生在太原;秦朝开始,一直到今天,太原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山西地区的中心城市。石家庄是1910年左右因交通(铁路、港口)而兴起的四大新兴城市之一(另外三座是哈尔滨、大连、青岛);并在其兴起约1个甲子左右成为了河北省会。这是两座城市的历史简况。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辖区的坚守与扩张

太原的坚守

1972年4月,是山西历史上一个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这个月,原属吕梁专区的娄烦县划归太原市,这是迄今山西省最后一次跨地市的区划调整。至此,太原市9县区的格局形成(1998年增设晋源区,变成10个县市区),总辖区面积6900余平方公里。这个辖区面积一直持续至今。太原也成为全国行政辖区维持时间最长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大陆地区面积倒数第二小的省会城市和平原面积倒数第三小的省会城市。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虽然1998年增加了1个区,但这是对原有的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进行调整后增加的,太原市辖区面积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只是由五个区变成了城六区或主城六区。

自1972年以来,太原的市域面积已经近半个世纪未发生变化了;而今天太原的市辖区面积则和1951年时基本一致。是全国辖区面积最稳定的城市。(期间清徐县和阳曲县都曾一度短暂并入过太原市区)

石家庄的扩张

1983年11月,石家庄地区的获鹿、井陉两县划归石家庄市管辖。1986年4月,石家庄地区的正定、栾城两县划归石家庄市管辖。1993年,撤销石家庄地区,行唐、灵寿、高邑、深泽、赞皇、无极、平山、元氏、赵县等9县划归石家庄市管辖,辛集、藁城、晋州、新乐等4个县级市由石家庄市代管。至此,石家庄管辖的县区达到了23个(2014年撤销了桥东区,降为22个县市区),成为全国辖区最多的省会城市。

2014年石家庄将桥东区撤销,同时将鹿泉市、藁城市、栾城县撤县设区,石家庄由主城五区变成了主城四区+新三区,外加一个飞区——井陉矿区。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石家庄专区(地区)的地位类似于山西省的晋中专区(地区),石家庄专区曾驻正定,与晋中地区驻榆次一样,分别紧邻石家庄市区和太原市区。不同的是,在经过3次调整后石家庄地区整体并入了石家庄市,晋中地区则在1999年9月改设地级晋中市。1983年以来,

石家庄的市域面积由不到500平方公里15848平方公里,增加了30多倍!市辖区面积也由不到500平方公里增加到2206平方公里,增加了4倍多

当然,石家庄的建成区面积依然远小于太原。

辖区变化引起的人口、经济规模变化——不同维度的两市对比

2019年,太原市常住人口为446.19万,石家庄为1103.12万;

太原市完成GDP4028.51亿,石家庄完成5809.9亿,石家庄在总量上领先太原;

太原人均GDP为9.03万元,石家庄为5.27万元,太原在人均上领先石家庄。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太山龙泉寺

这是全市的情况。考虑到两市管辖的郊县数量和人口相差悬殊,石家庄在总量上、太原在人均上很容易领先,对比的意义较小,我们再看一下两市主城区的情况。

太原主城六区常住人口约380万,GDP约3650亿;石家庄主城四区常住人口约300万,GDP约1550亿。在主城区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上太原明显占优。

在县改区方面,石家庄已经完成鹿泉、藁城、栾城三个县改区,太原则启动了清徐、阳曲两个县改区。石家庄的工作显然是走在了太原的前面。石家庄的三个县改区总人口约为160余万,太原的二个准县改区总人口约为40余万,石家庄县改区的人口规模要远大于太原。此外石家庄的环市四县中还有一个正定县尚未改区,太原周边则有榆次和太谷二区是归晋中市管辖。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河北艺术中心

石家庄的井陉矿区与太原的古交市非常相似,都是因煤矿而生,人口都较少、经济规模也小。

两市的产业气质是如何形成的

论工业的话,一说到太原,就会联想到重工业,而谈起石家庄,则会和轻工业挂上钩。这两个印记是如何打上的?

既然说工业,那么,农业时代就不考虑了,农业时代积累下来的是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就从工业时代说起。

中国的近现代工业始于1861年的洋务运动。当时工业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太原和石家庄(当然,彼时石家庄还是个村庄)依旧沿着故有的轨迹行进着。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西北实业公司

太原的第一家近现代工业始于1892的山西火柴局。随后,1896年,山西商务局成立。两年后,山西通省工艺局和山西机器局成立,前者分织布、织带、木工三部分,后者从事兵工生产。这是太原工业的起点。1932年筹备、1933年正式成立的西北实业公司则是太原工业的第二个高峰。到1940年代,它已经成为与沈阳、汉阳并列的中国三大兵工厂。此外,太钢也是西北实业公司的一部分。这些重工业企业奠定了太原在中国重工业的地位,也造就了太原的重工业气质。

1950年代开始,太化、太重、晋机、新华化工、等一大批大中型重化工企业陆续在太原建立。太原成为全国主要的重化工基地。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然而,正太铁路为1米的窄轨,京汉铁路为1.435米的标准轨,二者不能互通火车,因此,两条铁路在石家庄出现了两个火车站,一是正太车站,二是京汉车站。从山西运来的煤炭和农产品,由京津运往山西的各种货物,来货、去货都需要在石家庄重新卸。货物转运业和仓储业迅速兴起,大量附近的农村劳动力到石家庄从事搬运和仓储工作,人口的迁入同时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兴起。这也是石家庄的第一批产业工人。大量的人员频繁的穿梭在铁道上,促成了石家庄现在仅存的城市起源标志——大石桥的兴建。

之后,工厂开始出现在石家庄。1914年,井陉煤矿石门炼焦厂在石门(石家庄)建成;1923年,大兴纱厂建成投产;再加上1904年建成的正太总机厂,构成了石家庄的“三大厂”。到1948年,石家庄共有工商业2881户,其中工业457户。石家庄的产业呈现出了商业——轻工业——重工业依次递减的的结构特征。这种产业结构一直持续至今。这既是石家庄轻工业气质的由来。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1950年代开始,华药、七个棉纺厂等大批轻工业企业在石家庄建立。石家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

经济结构的转型

虽然重工业城市太原也有轻工业企业,轻工业城市石家庄也有重工业企业,但两个城市产业结构均不合理。转型成为共同的诉求。

初见成果的太原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产业方面,太原和重工业牢牢的捆绑在一起。早在本世纪之初,山西省和太原市就提出经济转型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其提出时间甚至早于贵州。但是,随着人事变动,太原大力发展大数据的设想无疾而终。直到2016年底,新的班子组建并经过调研后,将经济转型的重点放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生物医药等领域。其中,第一重点是信息技术产业。

此后,太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始飞速发展。华为、百度、中科曙光、龙芯中科、中国长城、中国软件、中电科、浪潮、诚迈科技等等主要的信息产业巨头纷纷落户太原。涉及的产业包括国产电脑、服务器、芯片、主板、鼠标、先进计算中心、国产软件(操作系统)开发、智能制造、适配中心、数据中心等等。

短短3年时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形成大的产业集群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2019年9月华为鲲鹏大会在太原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脑

2019年,基于华为鲲鹏CPU的中国第一台全国产计算机和服务器在太原诞生,随后,基于龙芯CPU的国产电脑在同一家企业面世;2020年1月1日,在太原的中国长城生产基地下线了基于飞腾CPU的国产电脑。上述计算机和服务器均搭载国产操作系统。两家企业太原基地电脑年产能合计为300万台。此外中科曙光在太原建了年产能100万台的自主计算机生产基地。

中国最大的自主可控计算机生产研发基地就此诞生。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太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已经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深圳。

此外,全国最大、全球第三大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研发基地于2020年3月在太原投产。同时作为半导体上下游的群创光电等相关企业也纷纷落户,半导体产业集群迅速形成,同样是从无到有。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2020年3月,中国最大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投产仪式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已经有江淮、比亚迪、德志三家整车企业落户,同时带动了数十家上下游企业落户。

除了现代工业外,太原在服务业方面特别是文化旅游业方面同样成效显著。

华强方特在太原建设的华夏文明传承园(方特乐园)将于2020年夏开园;太原欢乐谷项目只剩国家文物局这最后一个省外审批环节:太原古县城项目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作为中国唐代土木建筑标杆项目的太山龙泉寺景区已经于2019年对游客开放;作为汉代土木建筑标杆的晋文公祠即将进入布展阶段;中国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官衙建筑群——千年府衙(山西府衙博物馆)将于2020年夏天对游客开放;......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千年府衙

提升空间很大的石家庄

在太原确定经济转型主攻方向后不久,2017年石家庄确定了“4+4”的经济转型方向。随后引进了中国振华EBD等项目。但目前石家庄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目前石家庄引进的大型工业项目有奇瑞新能源汽车、振华EBD、格力等。但总体上龙头企业少、行业分散度高、产业聚集度较低,没有出现像太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那样迅速形成大型产业集群的现象。

事实上石家庄早在2011年左右就开始打造半导体光谷项目,虽然引进了一批相关企业,但一方面缺乏重量级企业,另一方面引进的企业数量也少。因此,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其产值远未实现最初的设想目标。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与经济转型力度相对应的,是经济的增长速度。2016年,石家庄GDP为5857.8亿,2019年为5809.9亿,经过3年的发展,下降了近48个亿。2016年,太原市完成GDP2955.6亿,2019年是4028.51亿,增长了1073亿。

两市的发展速度

有网友说,石家庄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发展到现在的程度,算是可以了,发展速度也挺快的;太原是老牌城市,发展的太慢了。真的是这样吗?

从上面“两市的产业气质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章中我们知道了太原的近代工业始于1892年的山西火柴局,石家庄的近代工业始于1904年的正太总机厂,两市的起点只差了12年,但石家庄的起点要更高端些。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1949年,太原和石家庄两市的人口均为20万左右,彼时已经是规模相当的两座城市了。注意当时的城市规模统计口径只包括建成区。另外当时的工业资料缺乏,无法进行比较。

应当说,在清末到民国的五六十年时间里,两地的工业发展是大致同步的。建国后的头五十年里,两市的发展依然步伐接近。1990年,石家庄的生产总值只比太原低10亿左右。当然,当时的统计口径是市辖区,即石家庄是桥西区、桥东区、长安区、新华区、郊区、井陉矿区这六个区,太原是南北城区、南北郊区和河西区这五个区。

1993年,石家庄的经济总量超越了太原。但这并非是因为石家庄经济发展的快,而是因为石家庄市合并了石家庄地区的13个县市,行政区划的急剧扩大导致的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本世纪以来,两市的发展速度则不再同步

2000年,石家庄全市GDP为1003亿,太原是347亿,石家庄是太原的2.89倍;20年后,

2019年,石家庄全市GDP为 5809.9亿,太原是4028.51亿,石家庄已经骤降到只有太原的1.44倍。换句话说,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石家庄GDP的年均增速不到太原的一半

两市的新区——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载体

自从1992年10月,国家在上海设立浦东新区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在浦东样板的示范效应下,建设新区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成为各地趋之若鹜的选择。

应当说,两市的新区建设起步都比较晚。太原的第一个新区是2007年开工建设的长风商务区,但是规模较小,定位也窄。10年后太原的第二个新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开工,这个新区的规模为600平方公里,由省直属,是囊括了产业、科研、教育、居住、医疗、商务会展、物流等综合功能的新城。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石家庄的第一个新区是2009年设立的正定新区,规划建设用地 135平方公里。计划发展商务会展、创意旅游、商贸、科教、工业、居住等功能。起步区为35平方公里。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两市新区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我们先看石家庄的。

2010年,正定新区管委会成立,为石家庄市的派出机构;2017年2月,正定县、正定新区实行“县区合一”管理体制改革。

2019年6月12日,《河北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8-2030年)》公示。该规划显示正定高新区的范围包括了正定古城、原正定新区起步区(北至正无路、西至京珠高速、南至滹沱河畔、东至太行大街以东)、原正定高新区南区和北区。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正定新区起步区

应当说2014年石家庄撤县设区时,正定县没能设区对正定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后新区的发展并没有朝着当初规划的方向迈进。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目前正定新区起步区建成的主要项目有园博园、奥体中心、会展中心、商务中心、职教园区等公共项目,以及数个商务办公项目和商业住宅项目。而最重要的高科技、工业项目则没有出现。

2018年9月,位于长安区的东部新城基建项目开工建设,东部新城规划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再看太原的。

与正定新区起步区功能类似的是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2007年开工建设。2011年开始陆续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截止2019年底,建成投运的有山西大剧院、山西省科技馆、山西省图书馆、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中国煤炭交易中心、太原为民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局、税务局、人社局、住建局、房管局等等多数市级局委集中于此)、太原市公检法三家的办公大楼等公共项目,以及数个商务办公项目、商业项目和商业住宅项目。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长风商务区

2017年2月,山西综改示范区成立。总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由太原高新区、太原经开区、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晋中经开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榆次工业园区、山西科技创新城3个省级开发区以及山西大学城共8个产学研园区整合而成,并在此基础上新设立面积为343平方公里的潇河产业园区

其中主战场为潇河园区

目前潇河园区太原起步区5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有山西现代建筑产业园、中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多个大型产业项目投产,德志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此外,园区内大量道路、桥梁等基建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等都已进入设计阶段。同时园区的二期也于2020年3月进入了规划设计阶段。一个产城融合的新城正在快速崛起中。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土地资源不足是太原在过去发展中最大的痛点,但山西通过省里直接设立示范区,将全省的土地指标向太原集中,解决了太原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山西综改区太原片区总面积约363平方公里,其中待开发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左右。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足够太原在未来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大展拳脚了。此外,还有规划面积为14.86平方公里的太原市属的不锈钢产业园区和29.99平方公里的清徐开发区(均为省级开发区)。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土地资源集中度低是石家庄发展面临的最大痛点。为整合资源,石家庄在2016年对开发区进行了优化整合,其开发区优化整合方案于2016年8月获河北省批复。截止20120年3月,石家庄都市区范围内分布着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开区、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化工园区,正定高新区、鹿泉经开区、藁城经开区、河北自贸区正定片区(含正定保税区)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石家庄和太原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对辖区内的开发区进行了整合。截止2020年3月,在太原都市区范围内(六城区、清徐县、阳曲县;不含晋中市部分),共有3个省级或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综改区为省直管、正厅级开发区),批复面积为近408平方公里;在石家庄都市区范围内(四城区、新三区、正定县),共计有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批复面积为不到200平方公里。

两市面临的挑战

对于太原来说,招商引资虽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依旧不能松懈,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在更多的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进而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的吸引力。

关于吸引力,有网友认为大同受北京的吸引力更大,运城受西安的影响更大,晋城受郑州的影响更大,因为这些城市都在省境的边上。然而,现在有大数据这个高科技东西,各种大数据表明,山西省内所有地市的人外出最多的城市都是太原,也就是说对大同、运城、晋城、阳泉等城市的居民影响力最大是太原。而不是有些人想当然的北京、西安等省外城市。北京、西安等城市只是吸引大同、运城等地的人去购物、旅游啥的,就业、定居方面更多的是选择太原,而且地位非常稳固。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此外,区划调整是太原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对太原盆地的整合。涉及晋中市的撤并、吕梁平川市县的归属变更。太原盆地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虽然小于石家庄市目前辖区内的平原面积,但也有860万人口,截止2019年也有约6000亿GDP。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八、九百万人口将使太原的平原面积和人口达到全国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6000亿的GDP也会使太原的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30名。这一切将使太原的城区人口和城区GDP在全国的排名相匹配,太原城区人口目前在全国排第19名,城区GDP在全国排二十多名。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对石家庄来说,招商引资是个头等大事,特别是尽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城市扩张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主城四区的发展并不充分,土地远未开发完毕,主城区的经济密度也过低;另一方面三个县改区也需尽快从“县”转变成实打实的城区。

除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外,石家庄还面临着选择城市发展方向的难题

太原在城市发展方向上,可以说是“一路向南”。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一直在南部。如今正厅级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核心就在太原南部的小店区和清徐县。主要的产业项目和基建项目都在综改区的潇河园区和唐槐园区。此外机场、高铁站、三个大学城、一个职教城等都在南部。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石家庄就比较麻烦了。过去石家庄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向东。高新区、经开区、化工园区,这三大园区都在东部。2010年代初,石家庄将发展方向转向滹沱河北岸,开始建设正定新区。在正定新区建起一些类似于太原长风商务区的公共项目后,又掉头向东发展了。东部地区的北半部有大片未开发地带,且紧邻老城区,发展空间较大;但南半部却有个大型化工园区,对东部的整体发展造成了极大制约。此外,与多数城市把高铁站放在城市的主发展方向上不同,石家庄的高铁站在城市南部,并非城市的主攻方向,高铁站附近还迁入了几所大学,使得好多城市重点打造的高铁新城或高铁片区概念在石家庄大打折扣。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在吸引力方面,石家庄面临的是个无解的问题,面对北京和天津,石家庄只能说一句无能为力。其影响范围只能限缩在衡水、邢台等少数几个地市。但其影响人口也在三千万级别,和太原相差不大,只是影响的面积要比太原小。

结语

有人说石家庄的交通区位比太原好,在今天的中国,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今天的中国,交通优势的区别主要在有无优良的港口,太原和石家庄同为内陆城市,显然均无此优势。港口之外是大型机场,在全国的城市中目前只有郑州获批航空港示范区,太原和石家庄则无此待遇,另外两市的机场等级相同,但太原的吞吐量始终高石家庄一大截。至于铁路,在一带一路时代,在产品的高附加值时代,向东运输的货物,太原的运费略高于石家庄,向西运输的货物,石家庄的运费略高于太原,谈不上谁有优势;至于客运方面,太原到石家庄的火车票在37.5元到64.5元之间(从快车到高铁;不考虑上下浮动),时间在1个多小时到2个多小时。这对商务活动的影响为零。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至于通达度,石家庄的铁路客运通达度比太原高,但集中体现在远端城市,如贵阳、海口等距离遥远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商务客流显然首选飞机。至于打工客流,目前没有两市的数据,倒是有两省2019年的人口流动数据,山西省人口净流入近二百万人,是整个北方除京津外人口净流入最多的省份,河北省人口净流出一百四十多万人。至于货运通达度,两市并未差别。

上个世纪前半叶,是铁路影响甚至导致城市崛起的时代;现在,中国号称基建狂魔,普铁、高铁四通八达,铁路影响城市发展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港口和大型国际空港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太原和石家庄,谁发展的更好?从清朝到未来,细说两地的前世今生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太原跑的比石家庄快很多;在2017年左右开始的经济转型中,太原取得的成就也远大于石家庄。

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太原需要的是打造更多新的产业集群,以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持续集聚;同时也需要更高层能有魄力调整太原盆地的行政区划,使其变的合理。

对石家庄来说,需要尽快在新兴产业集群上找到突破口,争取在经济发展方面跟上脚步;同时也需要尽快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一张蓝图绘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