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话说1963年,河北省保定市发了一场大洪水,市里的一所小学遭了殃,内部设施遭到了破坏。第二年,保定市开始组织施工队对市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整修。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5月11日,施工队在这所小学挖地基时,就是这么一件极其普通的施工,却发生了一件不普通的事情:当地基挖到一米多深时,一个工人一铲子下去,一个洞出现了,工人们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批瓷器。于是他们立即将这一情况反馈给文物保护部门。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瓶

文物保护部门立即派出专家前去查看,专家将这些瓷器收走后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公之于众,全国的考古界为之震惊。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一件


经过考古人员专业清理,这个并非墓葬的竖穴内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

青花瓷六件: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一对、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瓶一对、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一件、青花八棱执壶一件。其他瓷器五件:白釉龙纹盘一件、白釉莲瓣式酒杯一件,还有宝石蓝釉金彩匜、宝石蓝釉金彩酒杯、宝石蓝釉金彩盘等三件。除此还有绿松石山子二件、彩绘玻璃瓶一件、玉片数十片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青花八棱执壶


经文物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这批瓷器应为元代作品。而此次发现,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两次发现。而1964年这批文物的出土,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今天,人们对元青花的重视和研究,正是以“至正型青花”这个概念为起点的。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元朝时期,由于蒙古人对青花瓷的喜爱,这种瓷器也逐渐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在历经了无数战火之后,元朝的青花瓷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文物价值和市场价值都极高。这次出土的瓷器中,有一件是元朝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这在当时更是弥足珍贵。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青花瓷这种瓷器,上面的釉料本为青料,而釉里红所使用的釉料则以铜为主要原料,两种釉料所需的温度并不相同,因此工匠们在烧制时,需要经过多次烧制,合格品相对稀少,因此十分名贵。而这两件元朝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盖罐,不但纹饰丰富,而且还将贴塑、青花、釉里红等装饰技法融为一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瓷器精品。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而这批横空出世的元青花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2009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的论文《元朝重臣张珪与保定出土元代宫廷酒器》,关于这一处元青花窖藏的出处给出一个探讨性的答案。

公元1279年,广东崖山,成为了南宋朝廷的最后一站。在元帅张弘范率领的元军追讨下,以文治国的宋王朝彻底画上了句号。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追讨有功的张弘范,这个出身保定豪绅的汉军首领,他的家族在新王朝的官运可谓一路繁花。张弘范一生颇受忽必烈器重,到下一代时,其子张圭是有名的饱学之士,历经三朝,圣眷不衰。元仁宗时,张弘范共受到仁宗五次赏赐,其中两次被赏赐“上尊酒”。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盛极必衰,好日子过到头了,跟着而来的便是祸事。在张弘范因病辞世后,由于卷入政治斗争,张氏家族被元文帝几乎灭门,张圭的五个儿子和几个侄子全部被杀。

这批元青花出土的地点距离今天保定市旅游景点古莲花池不过几百米,古莲池就是元文帝时被灭门的张氏居所旧址。

小学施工挖出国宝,灭门前被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张弘范雕像


很有可能,在张氏家族感觉到政治风声不好时,这批御赐之物被作为家族珍物埋在了底下,没想到一族被灭,这批珍贵的元青花直到六百多年之后,才因偶然的事件重见天日。它不仅见证了张弘范及其家族曾经的辉煌,也见证了他们最终的悲惨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