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不需要考虑操控,操控对应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不需要考虑操控,操控对应的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不需要考虑操控,操控对应的是什么?

首先,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不需要考虑操控,由于国内驾校重考试不注重实际操作且驾考与实际脱节严重、当前的交通状况很难给驾驶员带来驾驶乐趣、社会大环境将慢与安全划等号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其实提升的相对较慢。就我自己而言,我的驾驶水平也是16年去了一趟德国之后才大幅度提升的,德国的山路一般情况下限速100,而且大家的车速一般也是这个数值,不会有人为了“安全”慢慢开,说实话最开始我跟上车流还是有点吃力的,但是周围的环境一直逼迫我要进步,当我能从容地跟上车流的时候,我的车技其实就已经提升很多了。

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不需要考虑操控,操控对应的是什么?


当时我租的车是丰田Avensis旅行版,这车长这个样子,车身尺寸基本上跟凯美瑞差不多,可以说基本上跟操控两个字是不搭边的。即便如此,开着这个车在山路上跑100也还离车辆极限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其实开一辈子车都不一定能接触到车辆的极限,那么对于操控的理解仅限于主观的评价,而当车速不够快、驾驶水平不够高时,主观上又能体会到多少呢?而且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相辅相成的,进一步降低了国人对于操控的需求。

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不需要考虑操控,操控对应的是什么?


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分析这个事情。1、横向对比,操控这个事情,对应的是什么,舒适,省油等。所以谈操控那肯定是德系车为首的欧洲车,比如典型的福克斯在英国常年销量第一,高尔夫横行德国几十年,更有标致雪铁龙在法国。欧洲的交通环境造成了他们车小注重操控的特性。而且欧洲贵的车型也有手动挡,销售主力车型也是手动挡,世界其他地区的贵的多数都是自动挡。那么除了欧洲注重操控其他国家呢。美国典型就是大马力皮沙发,并不注重操控。典型车型凯迪拉克就是大马力皮沙发,坐船一样,舒服。

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不需要考虑操控,操控对应的是什么?


日本注重的是省油耐用,日本销量主要的是k-car这种0.66排量的小车。那中国呢,通过最近这些年发展,典型就是小排量的suv成为了社会的重点车型,比如哈佛h6,还有常年称霸轿车排名的朗逸、轩逸,都是典型的大空间省油耐用的车型。也就是说世界主要汽车国家只有欧洲是在乎操控,其他的都不是最关注的。2、纵向对比,单看中国国内的汽车发展历史分析这事。中国改革开放40年,真正连农村都开始买汽车也是2003年之后,每个村镇都开始有私家车,而且还是面包车开始,拉人多,还能拉货。

而真正小轿车进家庭也不过是2008年之后才大范围开始,suv更是刚兴起不到10年。现在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也是世界主要大国中落后的。也就是说,我们正在处于一个汽车大范围普及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已经到了末期。下面才会事汽车消费升级,比如北京上海就有大量的,原来开的普通车,现在换个奔驰车。消费升级,从有个车代步,到有个更好地享受。操控车型就属于这种消费升级的产物。最简单明白这个事情,就是,当你预算10万以内买车考虑的更多是省钱实用,20万买车考虑的就是面子和舒适,到了更多预算时候,才能买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车,操控呀,品牌,舒适,动力等等。

3、说说操控,什么是操控,就不得不说什么是驾驶乐趣,因为你想要操控不过就是想要驾驶乐趣。那驾驶乐趣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觉得动力强,推背感就是,有人觉得过弯支撑好就是,有人觉得安静舒服皮沙发就是,很感性,不能用数据统计来分析出什么样的车就是驾驶乐趣好的。既然驾驶乐趣就跟离不开公路,中国的道路有驾驶乐趣吗?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生活的北京周围,真没觉得有,天天堵车,北京周围的高速公路出北京和进北京的时候全是汽车,限速120的高速,能开到100巡航就算不错。如此糟糕的路况,要什么操控,能舒服安静的不路怒,心情好点就算不错了。

大部分人的驾驶技术不需要考虑操控,操控对应的是什么?


另外操作,在路上算不算危险驾驶,比如年年都被批评的高速连续变道,可能自己觉得是速度与激情,别人觉得你就是危险驾驶,开车要注意自己的命,也要注意别的车主的命。最后给本文写个总结:1、您要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操控好的车有的是,只要钱够;2、玩真的操控别在公路上玩,去赛车场,封闭的道路,想怎么玩都行,别危害别人的命;3、人都有喜好,没有统一标准,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