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扶贫路上的“90后”


基层一线 | 张园:扶贫路上的“90后”


以真诚扎根基层 用真心书写扶贫答卷

“奔波在田间地头,微信运动的步数每天都在增加,但我心里的愿望是贫困户的数字每天都减少。”张园真诚地对记者说。张园是喀什市浩罕乡依西强村的扶贫副书记,她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扶贫项目的施工现场、深夜的办公桌前……

记者和张园走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只见道路两旁改造完的抗震房排成一排,房前屋后、果园里的杏花含苞待放。暖阳下,村里的大妈们在春忙之余,清扫自家门口的尘土,见到张园,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唠起家常:“张书记,我家房子盖好了,来我家坐坐?”,“刚给石榴树松了土,大棚也种上了蔬菜。”

2016年3月,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喀什市浩罕乡党建办专干张园和另外8名同事组成“访惠聚”工作队,正式入驻浩罕乡依西强村开展扶贫工作。2017年,张园结束了依西强村一年的“访惠聚”驻村工作,而当时喀什市脱贫攻坚工作正处在紧要关头,她又主动申请开展第二年驻村工作,继续为打赢该村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层一线 | 张园:扶贫路上的“90后”


年仅29岁的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于2018年3月被任命为该村扶贫副书记。作为村里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新担当,在工作中,为及时了解情况,张园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活动。该村通过村务公开栏、周一升国旗宣讲等多种方式宣传扶贫项目及建档立卡的相关政策,基于农村广大贫困群众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特别是一些困难群众不识字和白天忙农活的实际情况,张园和帮扶干部上门面对面宣传讲解,帮助群众了解精准扶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透、把要求讲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群众真正理解精准扶贫工作。

为做到精准识别,张园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来来回回无数次。坚持走访调研,深入群众,掌握村情民意第一手资料,了解农户基本情况,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具体脱贫计划,落实扶贫项目,帮助解决生产发展难题,目前已有211户村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该村村民阿卜拉江·阿卜都热西提家中缺技术、缺资金,再加上双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一直是张园特别关注的对象。春耕这段时间,她和村干部一起帮助他家进行蔬菜大棚的种植后,又帮扶他开起了便民超市,真正做到了因人制宜,精准施策。


基层一线 | 张园:扶贫路上的“90后”


依西强村位于喀什市东部远郊农村,村道狭窄泥泞、房屋破败不堪,贫困率较高。这些情况曾让初来乍到的张园夜不能寐,再加上基础差、底子薄,她试图在千头万绪中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是夯实扶贫基础的重要任务,为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张园和村干部一起极力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最终危房改造工程全部顺利完成。2013年至2019年全村共实施安居富民工程835户,其中贫困户214户,真正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的目标。此外,张园和干部们紧密结合“路、林、渠”院外三件事,极大地改善村容村貌,现在的依西强村已经焕然一新了。

“党员干部走在前,脱贫攻坚就不难。”作为一名党员,张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扶贫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来。加强扶贫干部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素质,定期开展扶贫工作应知应会考试,全面提升扶贫专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使得扶贫工作在村里能够全面有效地开展。(记者:常亚萍)

基层一线 | 张园:扶贫路上的“90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