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民工將面臨下崗,原因有這4點,網友:農民工太可憐了

在農村,幾千年以來農民都是種地為生,種地能夠滿足農民的基本溫飽問題,但現如今基本溫飽已經滿足了,農民想要往小康的生活去發展,可是僅僅靠種地根本無法實現小康生活,於是很多農民選擇了更快捷的方式,那就是進城打工。

農民工進城給大城市增加了很多的勞動力,他們分佈在各行各業,做的的工作都是髒累的工作,比如服務員、流水線工人、刷完工、清潔人員、建築工人等,這些工作一般城裡人都不願意乾的活。然而,這幾年情況有所變化,有部分農民開始返鄉,城市裡出現了招不到工人的現象,很多農民不外出打工了,而是選擇就近就業,小編詢問了外出打工的人員,他們說了外出打工太難了,城市套路太深,未來還會更難,農民工分析了原因主要有

1、在大城市裡花費大。農民工現在在大城市裡打工其實工資是很高的,收入不比城市裡的白領差多少,相差得只是沒有五險一金, 農民工在城裡打工做的活都是髒累的,有些活還很危險比如建築行業,都是靠農民的體力完成的,如果在城裡生活,還要面臨的交房租,水電費都是不小的開支,在廠裡的另說,一年下來攢下的錢也就幾萬塊錢,甚至更少,假設再去外面唱歌基本上一個月的錢就沒剩多少了,所以打工難。

2、城裡套路深,包工頭會拖欠農民工工資。進城務工,很多農民工都希望找一份更高工資的工作,但高工資的工作通常都是建築行業,而建築行業都是包工頭帶頭,工資通常會好幾個月才發放,弄不好有些包工頭因為資金不到賬,會拖欠農民工的工資。有新聞報道,有些農民工工資被包工頭拖欠,一年的辛苦,錢都拿不到,有些人被拖欠好幾萬,最後鬧到法庭,還是沒能要到工資,後來就不了了之,對農民工的傷害可想而知。

3、文化水平低,基礎性操作工作被取代。現如今,科技在發展,很多的基礎的崗位將會被智能機器人取代,像如今大量的流水線基本操作的員工,也被機器取代。還有超市裡出現了無人超市,減少了很多的收銀員,有部分農民工只能回鄉創業了。

4、60、70年代農民工年齡大,沒人要。不光是打工難,現在種地也很難,地也很少,最難的是現在五六十的這代人,打工好多地方都不要了,回來種地,幾乎沒有多少收入,廠裡上班大約二三千元,現城裡的房子大約五六千一平,城裡一要小二十萬,原來計劃生育罰款,縣,鄉提留。都沒存一下多少錢。最可悲的一代人。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要麼不要,要麼限制招聘。工廠公司都想18歲到30歲的員工。但現在的年青人都不願受束縛。再加上都是中專大學生畢業,肯定想更好的工作,挑挑揀揀的。肯定難找到稱心工作。

對此網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一:現在開始,農民掙錢太難了,農民工太可憐了,沒有工地了,沒有打工的地方了,都是機械活了,工程太少了,那個行業都費勁了

網友二:農民工何去何從:在城裡農民工乾的最髒最累的活,拿著最少最可憐的工資,有建樓的機會,沒住樓的資本。到老拿每月只夠買鹽的七十元的養老金!如果全體農民工撤出城市回鄉,試問廣大吃官飯的老爺們,你們的日子能過的舒適嗎?誰能保障你們的吃喝拉撒睡!

網友三:正如陳道明老師說的,你再壓力大,還有老百姓壓力大嗎!這才說出了老百姓想說而說不出的心裡話!要多替老百姓想想,而不是想著怎樣算計老百姓!對此你那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