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高考作文命題比賽

大家好,我是邦幫。一位高三語文教師兼班主任。今天是高考倒計時73天。今年給大家帶來高考作文命題比賽真題和邦幫之見。

如果要從下面三道作文題中選一道作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您覺得哪道比較合適?為什麼?

A.閱讀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近來,武漢市發生的嚴重疫情牽動著廣大人民的心。武漢的李華本身在一個大家族,在除夕的前幾天,家人們對於年夜飯有了不同的爭論。李華的爺爺說,不管怎麼說,年夜飯還是要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這是老傳統了,親情不能淡漠;李華的叔叔說,疫情這麼嚴重,我看要不就取消年夜飯吧;李華的媽媽說,我覺得年夜飯就從簡,家裡人一起吃,但互相串門拜年可以改為網絡視頻或電話拜年,心意到了最重要。

你作為李華的好友,你怎麼看?請給爺爺、叔叔、媽媽或李華本人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張明”為寫信人,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B.閱讀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隨著武漢疫情在逐步蔓延,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謠言,比如“飲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狀病毒”“鍾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廣東省中醫院開具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方””中部戰區空軍今天會在武漢上空開始播撒消毒粉液”,不一而足。對於這些謠言,某微信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貴州敏敏:我覺得,只要是謠言就一定要封殺,要追究發佈者的責任!

河北鋒哥:但是,人家的初心還是好的呢,還不是為了生命健康?

重慶明亮:辨別謠言需要專業知識,不容易分辨呢!

河南麗姐:老人家最愛轉發這些鏈接,我說了,他們都不聽的。

湖北小強:封殺謠言肯定是對的,初衷良好也需要方式正確。

……

面對與疫情一起爆發的網絡謠言,你的態度是什麼?你的做法又是什麼?請寫一篇文章,投稿到武漢的主流報紙《楚天都市報》的“防疫一線”欄目。不少於800字。(謠言與真相)

C.閱讀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武漢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以下六則材料均來自於有關疫情的報道。

①和時間賽跑!武漢市政府參照北京小湯山急救醫院模式,僅僅耗時6天建設起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專用救治醫院。

②鍾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18日傍晚,84歲的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連日來,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參加新聞發佈會……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③疫情就是戰鬥,通知就是號角。疫情發生後,武漢各大醫院全力以赴抗擊冠狀病毒,10萬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他們以血肉之軀,築成守護家園、保衛武漢的長城堡壘。

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組派醫療隊馳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學各附屬醫院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24小時內,52名醫務人員集結完畢,整裝待發。截至1月28日,共有30支醫療隊、4130人已經到達湖北開展工作。

⑤很多身處武漢的普通民眾,不懼疫情蔓延,主動投入到防疫一線做志願者;有的武漢人暫時沒發現身體異常,也堅定地選擇留在武漢,避免出去後,萬一感染到其他人。

⑥國家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讀完以上新聞,你覺得哪幾則最能振奮人心?請以其中兩或三則為基礎確定立意,注意彼此邏輯,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區高考作文命題比賽

我的選擇是第二道作文題。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是有一些趨勢的,比如命題能夠折射中國社會多元化狀況;注重審題立意的思辨能力;引導個性化、創行性思維;凸顯理性認識和任務色彩以及關注對生活的思考和體驗。雖然高考關注時事,但由於今年疫情大熱,全然考疫情的可能性不大,就三題比較而言,我選擇第二道題目。理由如下:

理由一:從背景材料、任務指令看。

在2017~2019年全國卷高考語文作文中,寫作提示的構成包括三個要素:一是背景材料,材料主要是提供社會文化語境;二是任務指令一般分為核心任務和具體指令,具體指令就是圍繞核心任務展開的。

從材料背景看,題目一疫情下的年夜飯,實則就是傳統文化在特殊情況下的新形勢;題目二疫情下謠言四起,面對謠言,議論紛紛;題目三疫情下的六則感人事蹟。這三個題目均關注現實,引發思考,但就近些年來,尤其2019全國一卷看,材料需要層次豐富,分層引導,題目一、二、三分析看,題目三內容豐富,但層次不夠明顯。題目一,二符合要求。

從任務指令看,題目一核心指令是寫一封信,具體指令是對於是否舉辦年夜飯,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態度;題目二核心指令是投稿某欄目,具體指令是面對疫情中謠言的態度和立場;題目三核心指令是結合材料寫文章,具體指令是選擇2-3則,建立聯繫和邏輯。我認為,題目一的核心指令2018年全國一卷相似,不太可能再出,題目三與2017年全國一卷有相似之處,只是把詞變成了段。(某年任務驅動考查了名人名言),由此看,唯有題目二任務指令較為新穎。

理由二:從命題“開放性”、“可選擇性看。

寫作命題來說,開放性、“可選擇性”是首要的。近三年全國卷高考語文主要在作者、讀者、話題、目的、語言(含文體)五個交際語境要素上實現“可選擇性”。近三年全國卷高考語文主要是通過話題、讀者和語言的多重選擇設置來釋放考生的寫作活力,而“目的”設置雖或顯性或隱性,但最終目的相對明確,也就是說在“目的”上沒有提供多樣的選擇;“作者”主要規定“青年”的身份,即使沒有明確規定,考生也會自然將自己定位在“青年”的角色,也就是說在“作者”上也不提供多樣的選擇。

首先從話題看,近三年話題都非常明確,2017全國一卷是“認識中國“,2018全國一卷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機緣、使命和挑戰”2019年全國一卷是“勞動”,二卷是“青春接棒,強國有我”題目一話題雖是年夜飯,但設置話題的時候不夠明確;題目二從背景材料到導語段都強調話題“尊重真相,破除謠言”;題目三話題是多難興邦,與2018年高考題汶川地震有雷同,不可選。因此,題目二優之。

其次從讀者看,除題目一則是第二人稱,其餘都是第一人稱。近年來青年立場考查多尤其是第一人稱,題目二、三較符合要求 。

最後從文體看,文體無要求,三題都沒有明確文體等字眼,不符合高考要求。從實用性看,題目一的寫信和題目二的投稿與生活息息相關,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能力需要。題目三最次,題目一考查過,題目二最優。

綜上,我選擇題目二。

區高考作文命題比賽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感謝關注。邦幫老師的宗旨:你的未來,是我的心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