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全球經濟“大蕭條”不會重演,衰退持續時間不會超一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8日訊 面對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動盪,當前市場有不少悲觀預期,有人擔憂全球經濟“大蕭條”將會重演。在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27日舉辦的“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和市場展望”線上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全球範圍內疫情得到控制只是時間問題,全球經濟“大蕭條”不會重演,重歸“大蕭條”的擔憂其實是一種誤導,經濟衰退的持續時間大概率不會超過一年。

疫情衝擊之下,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在短期內都受到了極大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從各類宏觀指數來看,疫情帶來的影響本質上與經濟循環正常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擾動是不一樣的。疫情發生後,為防止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我國採取了人員隔離、區域嚴控等措施,中國的整個經濟循環和社會活動出現短期休克式停擺。但對於中國這種生產能力和市場潛力很大的國家,中國經濟本身的恢復能力和防衝擊能力也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顯現出來,這也讓我們在未來的全球佈局裡,可能迎來一些戰略性機遇。

劉元春指出,防疫措施帶來的影響在全球範圍內同樣適用,相較於此前全球經濟大危機,本次疫情對於社會生產能力的衝擊時間更短,短期衝擊力更強,因此在後期採取相關政策過程中,也應該採取更多新的框架進行整體把控,而不是把它和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同等應對。

對於本次疫情帶來的危機與歷史上的經濟危機有所不同這一觀點,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與劉元春持有同樣看法。沈建光指出,從當前全球經濟與大蕭條期間在貨幣制度環境、宏觀政策理念、全球貿易情況、銀行體系健康程度、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等多方面來看,普通民眾對於“重歸大蕭條”的擔憂其實是一種誤導。

沈建光預計,經濟衰退的持續時間大概率不會超過一年。目前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做好疫情的防範與控制,儘量縮短疫情衝擊的時間。另外,應對需要採取必要配套社會公共政策、財政貨幣政策,防範因金融資產的恐慌性拋售造成的流動性危機以及各種連鎖反應。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也在發言中指出,緩解經濟危機最重要還是控制住疫情,要三管齊下,要靠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最重要的公共衛生政策,齊頭並進相互配合。

疫情影響下,中國如何拉動內需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邢自強認為,必須注重智慧城市數字基建的發展,即在5G、雲服務、大數據、AI物聯網這些領域有所建設。“我們非常有必要發展新階段的城市化彌補公共衛生體系和其他公共服務的不足,這才能真正實現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會議當天,美國新冠病毒感染案例超越中國和意大利居世界首位,而在此前,受疫情影響,美股市場也在短短20天內迎來了前所未有的4次熔斷。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美國聯博資產管理公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紀沫認為,從多方面因素來看,疫情在美國觸底最重要,因為美國經濟當中70%都是消費和服務行業,就意味著美國需求的下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最大的。疫情在美國觸底大概是兩週到三週時間,此後資產價格一定會穩下來。紀沫強調,對於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要時刻保有敬畏之心,防疫的技術性瓶頸才是全球資產價格的決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