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295課:細說“徐”字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後來,“不徐不疾”發展為成語,意思是不快不慢,從容自然。其中的“徐”用的就是它的本義:緩慢。今天的課程,講“彳”部的兩個漢字:“徥,徐”。這兩個字中,“徐”是常用漢字(收在1988年《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而且徐姓是常用姓氏,因此篆刻中也經常用到,因此“徐”是今天的重點漢字。兩個字詳情如下:

1、徥。讀音有兩個:

(一)shì。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徥,徥徥,行貌。從彳,是聲。”形聲字。《說文解字》給了兩個解釋:1、偕行貌;行走貌。就是《說文》所說的“行貌。”一般徥徥疊用,也可單用。

《說文解字》第295課:細說“徐”字

(眾人偕行的樣子)

2、同“是”。準則。就是《說文》所說的“《爾雅》曰:‘徥,則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今本《釋言》‘是,則也。’蓋古《爾雅》假徥為是也。”

以上兩個用法,未見其他典籍有應用實例。本義之外,“徥”字還有其他用法:

(1)用同“恃”。依仗。比如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廣東七》:“強徒徥勢,兇暴猩獗。”

(2)苗條貌。《方言》卷二:“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細而有容謂之嫢(guī),或曰徥。”《集韻·駭韻》:“徥,細而有容。”就是苗條而美麗,古時候,各地人們對苗條的美女有不同的稱呼。

《說文解字》第295課:細說“徐”字

(苗條的美女)

(二)tǐ。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停止。《集韻·薺韻》:“徥,止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徥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95課:細說“徐”字

(徥字的小篆寫法)

2、徐。讀xú。《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徐,安行也。從彳,餘聲。”形聲字。本義是緩慢;慢慢地。比如:清風徐來。《廣雅·魚韻》:“徐,緩也。”比如《左傳·昭公二十年》:“短長、疾徐……以相濟也。”短長、緩急……德行就和協。疾徐,形容聲音的快慢。又比如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徐行,指慢慢地走。下雨了,詩人不管不顧,依然慢慢地走。

《說文解字》第295課:細說“徐”字

(何妨吟嘯且徐行)

又比如《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砍造車輪時)不慢,不快,手上順利而且應合於心。意思是不快不慢,從容自然。後來,“不徐不疾”發展成為成語。其中的“徐”用的就是它的本義:緩慢。

本義之外,徐還有其他用法,舉常用的說說:(1)安閒貌。《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郭璞注:“雍容都雅之貌。”《玉篇·彳部》:“徐,威儀也。”比如《國語·越語下》:“宜為人主,安徐而重固。”安徐而重固,就是舒緩、安閒穩妥而堅守防線。

(2)散開;舒展。比如《淮南子·天文》:“執徐之歲,歲早旱,晚水。”高誘注:“執,蟄;徐,舒也。言伏蟄之物,皆散舒而出也。”歲名叫執徐的年份,春季旱、秋季澇。

(3)通“俱”。全;都。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徐,假借為俱。”比如《公羊傳·成公十五年》:“魯人徐傷歸父之無後也。”何休注:“徐者,皆、共之辭也。關東語。”魯國人都哀傷公孫歸父一族斷後了。這種用法是關東方言的用法。

(4)古州名。徐州的省稱。《廣韻·魚韻》:“徐,亦州名。古之彭國,禹為徐州,秦屬泗水郡,漢為郡,復置徐州。”《三國演義》裡有“三讓徐州”的情節。又古國名,徐族為古代九夷之一,分佈在淮河中下游地區。周初建立徐國,後為吳國所滅。《春秋·昭公三十年》:“吳滅徐,徐子章羽奔楚。”

《說文解字》第295課:細說“徐”字

(連環畫《三讓徐州》封面)

此外,徐還是常用姓氏,《通志·氏族略二》有載:“徐氏,子爵,嬴姓,皋陶之後也,皋陶之後也。皋陶生伯益,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子孫以國為氏。”宋代編的《百家姓》亦收有徐姓。

徐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295課:細說“徐”字

(徐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95,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