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 難過 堅強 在孝感的47天

春分過後,清明將至。此刻的孝感,已經春和景明,桃紅柳綠,草長鶯飛。商店營業,夜晚已經霓虹閃爍,街頭車水馬龍,往日喧囂已逐步恢復,老百姓的生活也在迴歸往常。

從2月11日晚上抵達孝感,到3月28日離開,在這座城市生活了47天。來時春寒料峭,歸時春暖花開。揮別時,淚眼相望,諸多感慨,卻依然記得初來時冬夜漫漫,前路亦漫漫。

温暖 难过 坚强 在孝感的47天

上游新聞記者羅永攀在出發孝感前留影

回想這一個多月的日子,一幕幕溫暖、難過、堅強浮現眼前。

到孝感後不久,第一批隊員工作了15天后撤離返渝。在採訪這些醫護人員的時候,他們都說剛來的時候,物資緊缺,連合格的防護服都沒有。“但是也不能不上啊。”重醫附三院的ICU主任張雷說道,自己是準備好沒有合格的防護服也要進入到病區的。這樣意味著什麼,大家都知道。面對感染的風險,張雷說,自己是一個老大哥,隊伍裡都是比自己年紀小的弟弟妹妹,必須要把更多的安全留給他們。張雷說到這裡,作為在ICU裡見過無數次生離死別的醫生,流淚了。

同樣是第一批到孝感的隊員,來自江津區中心醫院的院感老師劉華,是一位即將退休的大姐。問到她為什麼要在退休前還要主動到前線?劉華很平淡地回答:我不去誰去?

劉華回憶說:剛到孝感,拿到的防護服各式各樣,有油漆工用的,有建築工用的……反正就是缺少合格的防護服。院感老師的責任就是給醫護人員做好防護。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在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院感老師想盡一切辦法,還是做到了所有醫護人員的院內零感染。在劉華的眼裡,這些年輕的醫生護士,就想是自己的娃兒一樣。“我就是要確保他們的安全,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為他們做好防護。”

温暖 难过 坚强 在孝感的47天

劉華

在孝感,我還接觸到了一個小的群體:男護士。之前也瞭解過一些男護士的事情,但真的很少接觸到他們。在醫院,很多情況下,男護士都是負責重症和危重症護理的,因為相比女護士,男護士更有力氣做更難做的事情,男護士更能承受壓力,不管是心理的還是生理的壓力。接觸的過程中,每一個男護士都很陽光。聊天的時候,重醫附一院的男護士謝圳杭把自己的經歷當成一個笑話給我講了:值夜班的時候,為了節約防護服,就穿上尿不溼進去,一直都是自己幫別人穿尿不溼的他,自己穿上的時候,心理還是覺得有點“羞”。結果穿上後,就出了狀況。走起路來拿是相當不方便。“走路都小心翼翼的,怕掉了,只能用大腿夾著。”

他當成一個笑話給我講出來,但是我卻沒有辦法笑。

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在病區工作一段時間後,都要撤離到隔離區休息一週到兩週的時間。到了後期,在院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少的時候,很多撤離出來休息的醫生護士明顯感覺到,再進病區工作的機會不多了,就主動向指揮部爭取再進入病區。“到了戰場上,每個人都想衝鋒殺敵。”

每天,重慶的醫護人員都在感動著我。同樣,孝感當地的人也總在不經意間讓我收穫感動。

在駐地酒店,記者偶遇了一位志願者範迎軍。原本以為他就是酒店的服務生,聊了聊才知道他是孝南區農業農村局的職工。疫情發生後,他就在局裡辦公室和同事輪流值班。後來,重慶和黑龍江的支援隊先後來到孝感,範迎軍從電視上看到支援隊的駐地裡自己家不遠,就在不值班的時候到駐地來做志願者。送餐、更換布草、打掃房間的衛生,幫助分發物資……服務員做的事情,他都主動去做,從上午10點一直忙到晚上8點多。“只是想為重慶支援隊做點什麼。”他說。

有這樣想法的人很多。為了方便重慶支援隊的工作,孝感市的指揮部從當地調集了兩臺車和兩個駕駛員給重慶支援隊。王師傅是孝感市總工會的駕駛員兼出納。每次我們要用車出去採訪,他都非常認真仔細,不管什麼時候都能隨叫隨到。有一天深夜接到電話安排指揮長到孝感市政府開會,接到電話不到3分鐘,車就準備好了。

其實,王師傅在春節前就一直在值班。白天給指揮部出車,晚上再回辦公室去,遇到發工資造表等,就必須加班了。

離開孝感之前,我去了一趟理髮店,把自己的頭髮整理一下。看到我穿的重慶支援隊的衣服,理髮店的老闆非常細心的幫我理完髮,堅決不收我的錢。“孝感人民要感謝重慶人。”幾番推脫後,老闆才以最低折扣收了我的錢。

一位種草莓的老闆,將自家地裡的草莓,摘來送到重慶支援隊駐地,送到各家醫院……

還有……

很多這樣的平凡人,其實並沒有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在孝感的這47天,就是這些細微之處,卻在不停地感動著我。

重報集團孝感報道組記者 羅永攀 張錦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