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柒走紅,返璞歸真,田園生活最美的“教材”

3月20日,李子柒停更60天微博後,再次發佈了一則“藍染”視頻,專門介紹布的染色過程,也是傳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子柒走紅,返璞歸真,田園生活最美的“教材”

子柒走紅,返璞歸真

李子柒走紅,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商業團隊在背後做推手,有人說是假的,農村裡的女人哪能如此“天仙”,一塵不染。田園童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

她的視頻作品具有濃濃的中國風,三月桃花開,她採來釀成桃花酒;五月琵琶熟,她摘來製成琵琶酥,還有養蠶、繅絲、刺繡、竹藝、木工等,無不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意象,加之視頻後期製作採用的低沉悠揚的傳統曲風,成功塑造了一種詩意的山居生活情境。

令多少人嚮往卻無法實現的傳統田園歸隱生活,李子柒用她身體力行的方式為我們還原了千年的純粹的生活方式。

李子柒的生活方式,簡單概括為一個詞,那就是返璞歸真。

因為這個詞戳中城市裡每一個人的心,相對李子柒的生活,我們太紛繁複雜了。


子柒走紅,返璞歸真,田園生活最美的“教材”


城市生活,車水馬龍

近4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城鎮化的推進,幾億中國人開始離開自己生活多年的故土,聚集在車水馬龍的城市,過上與上幾代人完全不同的城市生活。

城市生活很美好,但也令人痛苦與不適應。

我不記得是哪位哲人對城市生活做過最好的詮釋:

城市就是幾百萬個害怕孤獨的人,聚集在一起,過著孤獨的生活。

進入城市之後,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城市生活似乎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汪峰的一首《北京北京》,用撕心裂肺的聲音,唱出城市人生活的無奈與掙扎。

當我走在這裡的每一條街道,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能平靜, 除了發動機的轟鳴和電氣之音

我似乎聽到了它燭骨般的心跳, 我在這裡歡笑 ,我在這裡哭泣

我在這裡活著, 也在這兒死去

我在這裡祈禱 ,我在這裡迷惘

我在這裡尋找 ,在這裡失去

當華燈初上,窗外霓虹閃爍,經過一天的拼搏與奮鬥,我們分外想念遠在千里之外的鄉村,想念山居的寧靜,想念月光下的鳳尾竹,想念滿天星斗,以及在柚子樹下納涼的童年生活。


子柒走紅,返璞歸真,田園生活最美的“教材”


問過身邊很多人,“如果有錢了、年老了最想住在哪?“熱鬧繁華的地方”、“風景優美的地方”、“歸隱田園”、“湖光山色”、“面朝大海”......

如果只能選擇一個呢?大部分人稍加猶豫後選擇了“歸隱田園”

可因為房子,車子,孩子,還有其他社會的因素,絕大部分人只能心向田園,身在城市。這時,李子柒的作品,及時地出現,她一襲紅衣,眉梢沾著露水,在田野之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遠隔千里,又好像近在咫尺。

那麼美,美得刻骨銘心,城裡人不由自主地愛上,哪裡還會追究那些真與假的細節。

歸隱田園,反躬自省

李子柒的走紅,甚至連外國人也追捧,不是說要我們城市裡的人都解甲歸田,再搞一次“上山下鄉”運動。而是要對我們現在城鎮化生活進行一次深刻的反省,特別是這一次疫情,全國按下暫停鍵之後,生活方式的反省,實在有必要。

農耕文明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在工業文明與商業文明的衝擊下,我們有沒有必要好好地保護與傳承?

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高度現代化科技化的浪潮下,還有沒有現實的意義?

病毒災難面前,我們突然發現,所謂的科技在自然災害面前,是那麼地無力脆弱。在城市暫停之後,我們發現,一日三餐,簡單安穩或許才是我們真正的生活方式。其他的所謂“福布斯排行榜”、“世界五百強”,只不過是資本化社會下權力與資本對百姓小民的另一種奴役。

中國人骨子裡對田園生活是充滿了嚮往與憧憬的,從陶淵明的“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到王維的“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無數詩人對田園詩情有獨鍾,辭官歸隱、解甲歸田是心懷田園的人渴望歸屬的夢想。


子柒走紅,返璞歸真,田園生活最美的“教材”


一間小院、一畦菜園、幾縷炊煙、幾道籬笆、一山雲霞、滿天繁星……最好還有一隻小黃狗,每天在鳥鳴聲中醒來,睜開雙眼,滿眼都是春天的蒼翠。

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李子柒,耳濡目染下,她學會了做做各種各樣的鄉間美食,在這種自然環境之下,她順應節令的美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做菜、釀酒、造紙、編籃子,蓋涼亭,砌爐灶......在李子柒的世界裡,她用唯美的行動復活了我們心中的田園夢。

跟著李子柒的身影,我們在春天播種,在夏日耕耘,在秋季收穫,在冬日裡賞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子柒走紅,返璞歸真,田園生活最美的“教材”


迴歸真實簡單的生活,歲月靜好,活著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