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溧水李巷5個月「走紅」 解析如何鍛造紅色文化品牌

溧水石頭寨李巷村自去年國慶開村以來,遊客絡繹不絕,不久前,紅色李巷的首期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正式開班,180名學員在李巷接受了為期3天的黨性教育培訓。短短5個月,李巷迅速“走紅”,紅色李巷的品牌效應逐漸顯現。

李巷打造紅色教育基地的探索,為南京打造紅色文化高峰、紅色教育品牌帶來了有益的啟發:南京市留存的革命遺址等紅色資源豐富且多樣,但知名度高低不一,如何提高知名度,打造紅色文化品牌,成為紅色教育載體面臨的共同問題。

從溧水李巷5個月“走紅” 解析如何鍛造紅色文化品牌

溧水區的蘇南“小延安”紅色李巷(曉塵攝)

李巷打造黨性教育培訓基地

在溧水白馬鎮李巷村的陳毅舊居前,講解員張敏生動地講述著70多年前陳毅在這裡的故事,年輕的學員們被故事深深打動——這是李巷首期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的現場教學課之一。除現場教學,李巷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課程設置還包括訪談教學、紅歌及情景教學、體驗教學等。

溧水區委黨校老師李玉兵介紹,培訓班由區裡組織部、黨校、景區等部門單位共同提供師資力量,圍繞新四軍革命精神,按照“十個一”模式開展教學,包括走一段新四軍戰鬥路、聽一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專題課、訪談一位新四軍戰士後代等。

李巷被稱為蘇南“小延安”。本次專題培訓班的開班,意味著紅色李巷特色黨性教育培訓體系初步形成。溧水區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吳永勝表示,李巷將挖掘當地紅色資源,打造省市有影響力的黨性教育培訓基地,樹立李巷紅色教育品牌。

南京市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知名度高低不一

力爭打造省市有影響力的黨性教育培訓基地的不止李巷村。位於高淳區椏溪鎮的躍進村西舍自然村,是原溧高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擁有13處革命遺址,於2016年下半年開始免費對外開放,成為市黨史教育基地及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接待參觀人次約2萬人。

該基地現由村委會管理,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在現有的旅遊參觀基礎上,融入主題授課、生活體驗等內容,打造成市黨性教育培訓基地。

南京是全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以及我黨最早建立組織並開展革命活動的地區之一,現留存的革命遺址等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多樣,生動反映了黨在南京的革命實踐和歷經磨難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周恩來、張聞天、羅登賢、惲代英等黨的領袖與活動家,都在南京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據統計,全市現存革命遺址134處,國家、省、市級綜合性檔案館各1個,區級檔案館11個,眾多紅色遺蹟遺址和大量研究性文章、文獻資料成為學習、研究、宣傳南京紅色資源的重要保障。

市黨史辦相關負責人說,全市紅色資源點眾多,有的聞名遐邇,有的則不為人知,這其中有一個客觀原因是不少紅色資源點比較分散,佔地面積小,難以整合開發,還有的紅色資源雖然點比較集中,紅色文化挖掘卻不夠深,品牌不夠響亮。

講好紅色故事,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不久前,溧水特邀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黨群工作處處長鍾國華前來傳授經驗,鍾國華參觀了溧水的紅色陣地後,在李巷現場示範如何教學,併為所有師資隊伍進行指導。他建議當地以李巷為核心,將回峰山紀念碑、石湫橫山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等區內其他紅色場館、景區串聯起來,開設旅遊線路,讓黨性教育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同時,與雨花臺幹部管理學院等基地合作,提高層次,擴大影響。

市委黨校教授惠天也表示,講好紅色故事是塑造紅色資源品牌的基礎,“講故事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口述歷史,也可以是某個物件。”他說,這需要查閱收集大量史料,保證故事真實、有細節。

打造紅色文化品牌還需要以點帶面、突出重點。專家建議,建設南京紅色旅遊線路,將分散的紅色資源點連點成線,寓教於遊,重現中國民主革命的全景,突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南京的奮鬥歷史,並將其作為紅色旅遊名片推向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