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01 父亲的爱,太沉重了

2007年,有一部名为《父亲》的纪录片横空出世,在豆瓣评分高达8.0。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片中的主人公韩培印,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父亲。相比于村里的其他人,老韩读过书,认识字,所以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为了儿子上学,他几乎倾尽所有,砸锅卖铁。但就算如此,还是没办法支持儿子韩胜利,每年9000多的大学生活费。

为了凑够费用,老韩就到工地打工,但是单靠出卖劳力,每个月400块钱收入难以保证。他只好和工友借钱,数目不大,少则几十,多则一二百,还把每一笔都记在小本本上。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老韩的每月生活费是150,所以就给儿子小韩订下每月200的花销。

小韩除了200块,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开支了。就算是十几年前,我们也难以想象,这点钱能支撑起一个大学男生的每月花销吗?

但是小韩坚持下来了。他的衣服是室友的,没有手机,MP3,个人电脑。为了贴补家用,他除了学习之外,还回去捡废品卖钱。

什么,你问一个小伙子,为什么不去打工挣钱?

除去其他客观因素,最关键的原因,是在父亲持续性“卖惨”、喋喋不休地向儿子灌输挣钱不易的重压下,小韩有着深深的自卑,让他丧失了基本的社交能力。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当一个年轻人的未来,背负着无比沉重的父爱时,他能走多远?

影片最后,学通讯专业的小韩去找工作,但是他连计算机都不会用。因为父亲老韩视电脑为“洪水猛兽”,怕儿子分心不让他学习。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一个不会电脑基本操作的通讯专业学生,怎么可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薪资合适的工作,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的贫穷宿命呢?

正如《贫穷的本质》中所说的:

贫穷就像一道陷阱,让深陷其中的人无法逃离。尽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并不总是放在正确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踏上梯子。

02 你也是“隐形贫困人口”吗?

中国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对金钱的态度大多分两种:

一种是擅长“哭穷教育”,就类似上文中的老韩。他们经常对孩子苦口婆心:“你看家里为你上学花了多少钱!你以后出息了可别忘本啊!”

这种父母养育出的孩子,还没走入社会,就背负上了很重的心理包袱,无法施展手脚开始人生;或是能够自食其力后,就会报复性消费来弥补内心的缺失。

另外一种呢,则是父母羞于谈钱,完全不让孩子“操心”钱的事。此类父母,认为孩子好好学习就行了,挣钱、花钱都是大人的事。

在这种父母教养下的孩子,往往长大成人了,还对金钱毫无概念,也很难识破金钱风险。

《圆桌派》中的一期,就提到“隐形贫困人口”的概念,指的就是那些貌似收入不菲的白领,但是在消费主义的洗脑下,经常入不敷出,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仪式感”生活。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圆桌派》

2018年,有人做过街头的随机采访,发现受访白领中,有21.89%处于负债状态,“月光,穷忙,无存款”,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300多的一只杨树林口红,50几块的星巴克咖啡,小几千的羊绒大衣,年轻人消费时眼都不眨,某呗、某支付等用到飞起。但是遭遇生病等突发事件,需要应急基金时,发现自己账户全是亏空。

另一方面,他们还看不起攒钱的父母,认为他们活得毫无乐趣,没有生活情调。可怕的是,他们如果没有所谓“精于算计”的父母帮衬,陷入贫穷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

消费主义的盛行,连在校学生都不能幸免。看看那些充斥各种网络平台的免息“XX贷”广告就知道了,下一个入坑的孩子,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待宰羔羊。

不管是上述那种情况下,年轻人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和金钱的关系,更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了。因此,对于父母而言,必须教育和引导孩子,早日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那么,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有心人的你,不妨读一读这本《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系列的第三册,《正确的金钱观》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本书作者是高取志津香,原为日本关注孩子培养问题的记者,后来去了美国,和友人一起创立了JAM网站,是日本、美国两地父母、孩子和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

因为她独特的个人经历,所以高取志津香的著作中,既有日本文化中对孩子的精细、体贴养育观念,又汲取了美式教育中提倡孩子自主、独立的养分。

高取志津香认为:

“不让孩子了解“钱是有限的”,不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支配金钱”,不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不让孩子知道该怎么用钱,这样只会害了孩子”。

所以本书一共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何赚钱、怎样才能控制花钱欲望。

为了保证本书能兼具理论性和实操性,高取志津香借鉴了商业训练的理念,提供了日本、美国家庭的案例之余,还提供了很多有趣的训练方法,让父母不仅能够马上开展行动,还可以学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03 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忌讳和孩子谈钱,可能是东方父母的通病。可能是家长孩子还小,主要任务是学习,不需要为了柴米油盐的琐事操心。但是和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日本、韩国的父母或长辈,会在过年时给孩子大额的压岁钱。

没有接受过金钱观的指引,手里又攥着“巨额资产”的孩子们,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就有很多孩子观看网络直播,并给主播巨额打赏的新闻,屡层出不穷。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本书截图


与其如此,父母不如开诚布公地与孩子谈钱。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金钱并不是取之不尽的。

要让他们明白零花钱的意义,更要对给予他们压岁钱的长辈心存感恩之情。

其次,要让孩子养成存压岁钱的习惯。

从长远来看,用金钱表达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步入社会之前,孩子必须学会忍耐和放弃。所以父母一定要忍住,不要随便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花钱。

对于这一点,父母也要提前争取周围人的理解,防止长辈出来干涉。

可以引导孩子,把压岁钱分成两份。一部分存起来,另一部分让孩子自己支配。支配的这一部分,也不要想到什么马上买,而是要学会延迟满足。

最后,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和金钱相关的等式”:

“金钱是需要用其他东西进行交换的”。

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劳而获也是不可能的。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04 学会如何花钱之前,要先学会如何赚钱

相传晋惠帝司马衷智商不高,有些痴傻。在他当皇帝前,天下闹灾荒,百姓都吃不上饭。

近侍们他上课时,就提了一句:“现在粮食收成不好,百姓连米粥都吃不起了”。司马衷大惑不解:

“米粥吃不起,为何不吃肉糜(肉粥)呢?”

时过境迁,我们经常嘲笑司马衷的愚蠢和物质。但是现在有很多孩子,只知道花钱,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又和“不食肉糜”的司马衷有何区别呢?

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家庭的收支情况,让孩子了解每个月的花销:'钱都花在哪里了?”

要让孩子懂得,不能把手里的钱全花掉,要留出余裕,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还要和孩子谈谈自己的工作,让孩子明白,通过劳动,才能赚取薪水。“买不起的东西,不要买”,不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

“只有通过劳动赚取报酬时,孩子才能真正明白金钱的意义”。

除此之外,也要让孩子明白,借钱要“有借有还”,还钱的时候可能要支付利息。

高额的借钱利率,如同魔法一样,会比你的本金多得多。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本书截图


05 怎样控制花钱欲望,防范金钱风险?

博多·舍费尔曾在《财务自由之路》中说:

“负有消费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家具、汽车、旅行、音响、电视机和其他家用电器,是造成消费债的几个典型理由。许多年轻人认为,在自己搬入新家的那天,他们必须有全新的装修。而我要劝你打消消费债的念头。记住,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等同于我们需要的东西。”

父母在引导孩子建立“金钱观”的过程中,一定要要让他们明白“延迟满足”的重要性。

什么是延迟满足?

就是指你愿意牺牲当前的利益和享受,换取将来更大的利益和收获。

举个例子来说,高中生S非常想要一把吉他。为了尽可能地攒钱,他决定降低支持,放弃了每期必买的漫画,把口香糖也戒掉了。

关键的是,S并不感觉痛苦。在短暂的牺牲面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出努力,是战胜欲望的关键。

除此之外,父母在给孩子零花钱之前,不是拍脑袋做决策,而是要参考孩子所列清单,决定零花钱的数额。不能和别人攀比。分成“必要”和“想要”两栏,对需求进行排序。

孩子有了钱以后,也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随心所欲。而是要按照和父母约定的“零花钱使用规定”实行,好好想想“怎么用”、“买什么好”。

有的孩子习惯把到手的钱,挥霍一空,再找父母要。而有的父母呢,一边说着“下不为例”,一边又拿钱给孩子消费。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培养良好习惯的机会。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本书截图


正确的做法,是教会孩子有计划地花钱,提醒他们“想好了再买”。

控制欲望,学会取舍,永远是让人类的必修课。

因为网络的普及,孩子们卷入金钱诈骗的概率,不断增加。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

“武断地禁止孩子使用电脑和手机,只能起到反作用。反而更有可能让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麻烦。父母要告诉孩子,有可能面临的麻烦、骗局甚至犯罪,把其中的风险告诉孩子,让他有意识地主动规避风险”。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写在最后:

曾经有一段时间,朋友圈疯狂转发一篇叫做《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

文中作者是位在北京工作的高收入人士,岳父因为患上流感,导致肺部感染,最后进了日均消费8千-2万的ICU(重症监护室),换上了开价6万的人工肺,也没抢救过来。

短短29天的时间,作者为了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卖掉一切可以迅速变现的资产:股票、活期存款,短期理财产品。但凑到的几十万再加上老人家自身的退休金一起,也就支撑了个把月。

下一步,他们都准备好卖房了......

遭遇巨变的下,精英阶层尚且如此,所谓的“隐形贫困人口”又能扛上几时?

人生在世,谁都很难保证不遭遇霉运。金钱,是我们能够存续下来的强有力支撑。父母不可能把孩子守在羽翼下一辈子,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看待金钱,早日学会自立,既懂得感恩,又学会忍耐。


穷人的“父爱”,是怎样把下一代教育成继续贫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