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號容庵,漢族,河南項城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爭議的是戊戌告密事件,與日簽署《二十一條》,洪憲帝制等。他是北洋軍閥首領,在辛亥革命後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在位期間積極發展實業,統一幣制,捍衛國土,維護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建立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陸軍,創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14年12月23日袁世凱於北京天壇舉行祭天儀式

期初修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佈《中華民國約法》並修改《大總統選舉法》等,後悍然稱帝。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佈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袁世凱去世後,北洋軍閥沒有了首領,從此中國陷入了數十年民不聊生的軍閥混戰狀態。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14年12月23日即農曆冬至,袁世凱在赴天壇舉行祭天儀式前與各國使節合影。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2、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蔡鍔曾經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後,蔡鍔奉袁世凱之命,鎮圧了四川重慶熊克武發動的反袁起義。二次革命被鎮圧後,袁世凱將非嫡系的地方都督調入北京,加以籠絡與監視。1913年10月蔡鍔也被調入北京,任經界局督辦、參政院參政、全軍統帥辦事處辦事員,1915年底,蔡鍔在梁啟超的影響下,反對袁世凱稱帝,但是表面擁護,並假裝迷戀藝妓小鳳仙,麻痺袁世凱,潛逃出京後,取道越南迴到雲南。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於12月25日與唐繼堯等人宣佈雲南獨立,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戰爭,蔡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納溪、瀘州一帶擊敗優勢袁軍,迫袁取消帝制。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但是,這時蔡鍔的病情惡化,他草草處理了川省善後事宜,即於9月東渡日本治喉癌。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蔡鍔全家合影

1916年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蔡鍔在遺囑中寫道:“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1917年4月12日,蔡鍔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鍔也成為民國曆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蔡鍔與小風仙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3、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直係軍閥首領、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

早年先後又到開平武備學堂、保定陸軍速成軍校學習,畢業後到北洋督練所參謀處任職。辛亥革命時,在曹錕手下任第三師師長。曹吳在北洋軍閥時期結成軍事集團,史稱直係軍閥。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20年,吳、曹直係軍閥與段祺瑞的皖系軍閥之間爆發了直皖戰爭,曹吳得勝,入主北京。在京期間,吳佩孚主張召開國民大會,解決國內問題,遭到曹錕及其它軍閥的反對,只得率師回顧洛陽。徐世昌任大總統時,任命吳佩孚為直魯豫巡閱副使。

1922年,吳佩孚反對梁士詒內閣將膠濟鐵路的權益出賣給日本,反對直系通輯的皖系政客,導致了直奉大戰。最後將張作霖的奉系趕到了關外。這場戰爭使吳佩孚名聲大振,成了直系的首要人物。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26年6月28日吳佩孚(右)與張作霖

1923年,曹錕當總統,吳佩孚升任直豫魯巡閱使。但吳後來鎮壓工人運動,在北伐戰爭中失敗逃到四川,後又回北平。吳佩孚反日立場堅定、鮮明,九一八事變後,他多次參加反日活動。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吳佩孚晚年接受西方媒體的採訪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特務機關想選擇吳為傀儡,建立全國性政權,被吳嚴詞拒絕。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病逝。吳佩孚維護民族大義,保持了晚節,被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一級上將。他還是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首位中國人,被《時代》雜誌稱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前排從左到右依次是張作霖、張宗昌、吳佩孚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4、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字芝泉,曾用名啟瑞,晚年號稱“正道老人”,生於安徽合肥,所以又稱“段合肥”。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老年的段祺瑞閒暇之餘讓人陪他打桌球

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6年3月18日發生了段祺瑞政府鎮壓北京學生運動的三·一八慘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嚴詞拒絕。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於上海宏恩醫院。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段祺瑞和家人

號稱“六不總理”,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5、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出生於天津大沽口(天津市塘沽),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直係軍閥的首領。駐軍保定,被稱為“保定王”。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曹錕和家人

1890年,於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後任毅軍哨官;1919年被擁為直係軍閥首領。1923年6月,曹錕將黎元洪逐走天津;1923年10月5日,重金收買議員,賄選而被選舉為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27年移居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拒絕日本出面組織新政府的要求。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38年5月17日,曹錕病逝於天津。1939年12月,曹錕被國民政府追封為陸軍一級上將軍銜。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曹錕戎裝照並與徐樹錚合影一組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6、孫傳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遠,出生于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祝陽鎮下喬莊村(祖籍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範鎮岔河村)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孫復後人,直係軍閥首領,與張作霖、吳佩孚並稱為“北洋三大軍閥”,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恪威上將”,人送外號“笑面虎”,號稱“東南王”,是直系後期最具實力的大軍閥。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張謇(左一)與孫傳芳(左三)、徐樹錚(左二)在南通合影

孫傳芳幼年孤苦,寄人籬下,光緒三十年(1904年)出國赴日本留學,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宣統元年(1909年)回國後歷任北洋陸軍營長、團長、旅長等職。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佈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任五省聯軍總司令。期間擁兵數十萬,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用知識分子,裁減賦稅,善待農人,江南五省人民生活安定。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組織兵力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主力軍消耗殆盡一蹶不振。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隱居天津佛堂,果斷拒絕岡村寧次邀請其做華北偽政府主席的無理要求,拒絕與日本人合作,具有一定的民族氣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1月13日,孫傳芳被施劍翹刺殺身亡。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孫傳芳與馮玉祥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7、張紹曾1879年10月9日—1928年3月22日),字敬輿,1879年10月9日生於直隸大城縣,清末民初政治、軍事人物。早年從軍,留學日本,回國後任北洋督練公所教練處總辦。1911年任新軍第二十鎮統制。武昌起義後,他發動灤州兵諫,並密謀與吳祿貞等舉兵反清,1911年11月7日吳祿貞被暗殺後避居天津。1913年被大總統袁世凱任命為綏遠將軍。1916年任北洋政府陸軍訓練總監。1922年任陸軍次長,次年1月任國務總理,一度主張與孫中山協商南北統一,又主張先制憲再選舉大總統,為直係軍閥曹錕所忌,於6月去職,退居天津。1928年遇刺身亡。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8、馮國璋(1859年1月7日—1919年12月28日),字華符,一作華甫,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直係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馮國璋早年畢業於北洋武備學堂,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馮國璋任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後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司令。其為人亦首亦尾,但聰明好學、勤奮刻苦。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後曾奉命率軍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又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稱帝后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後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徵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並聯合五將軍發出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的通電。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馮國璋(右)與段祺瑞(左)的合影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民國七年(1918年)8月13日,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於民國八年(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民國八年(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終年60歲。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前排右三副總統馮國璋、右四總統黎元洪、右五國務總理段祺瑞

9、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原名秉經,字宋卿,是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 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黎元洪全家合影

光緒九年(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民國二年(1913年)支持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同年10月,袁世凱、黎元洪分別當上正副大總統。黎元洪又支持袁世凱解散國會,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兼任御用的參政院院長。後袁世凱迫使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臺,與之結為兒女姻親以控制之。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民國四年(1915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堅辭不就。民國五年(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宣佈恢復約法,召集國會。但實際權力則為國務總理、皖系軍閥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於受段擺佈,形成“府院之爭”。段祺瑞利用張勳將黎驅走,由副總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民國十一年(1922年)6月,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請黎元洪覆職。黎元洪覆任總統後,無實權。

民國十二年(1923年)6月,黎元洪再度辭職,退出政壇,移居天津投資實業。民國十七年(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腦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5歲。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12年4月9日鄂軍都督黎元洪在都督府歡迎孫中山

10、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1年7月後任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1948年1月1日被選為民革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1948年7月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籌備工作,9月1日因輪船失火遇難。馮玉祥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系國民政府青天白日勳章、美國總統二戰銀質自由勳章、國民政府首批抗戰勝利勳章三大抗戰勳章獲得者。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的一組珍貴罕見的老照片(一)

馮玉祥、將介石、閻錫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