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檀香(SantalumalbumL.)為檀香科檀香屬半寄生常綠小喬木。檀香屬包括16種半寄生種類,主要分佈於南半球,栽培種植的檀香為印度檀香,與印尼檀香為同一種,英文名:Indiansandalwood,原產於印度尼西亞的帝汶島,後被引種到印度並得到大面積的天然繁殖。其心材及心材中提煉的精油用途廣泛,價格昂貴,供應缺口大,亂砍盜伐使檀香自然資源逐漸枯竭。2006年,檀香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檀香人工栽培受到廣泛的重視和研究。檀香是一種價格昂貴的熱帶經濟林木。

文章從檀香習性、栽培、寄主及配植、種苗繁育、田間管理及心材結香等方面的研究及產業開發等進行綜述。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1、檀香習性及種植情況

1.1檀香生態習性研究

檀香喜溫暖、陽光充足、乾爽無霜凍的氣候環境,幼苗耐半蔭,當氣溫低於13C時,生長停滯,頂芽休眠,最適宜生長氣溫為23〜35C,降雨量600~1600mm,富含鐵質的土壤環境。可以忍受短暫零下低溫,規劃檀香種植區,最低氣溫應不低於0°C。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1.2世界檀香種植現狀

目前,檀香林面積共約2萬hm²,其中自然野生林1.33萬hm²,人工種植林0.67萬hm²。野生檀香林主要集中在印度,但印度2002年前禁止種植,目前仍禁止出口。澳大利亞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檀香產業林,通過人為控制檀香生境,促進其生長、結香,實現較高的經濟回報。澳大利亞的人工產業林由Quintis和SantanolGroup兩大公司控制,1999年開始大規模種植,面積約為0.27萬hm²,2014年開始收穫心材。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1.3我國檀香引種栽培

1962年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引種檀香成功。曾於上世紀70、80年代,檀香作為重要的藥材推廣種植,但因其成熟期長、管理難度大、寄主植物配套種植技術不成熟,絕大多數植株生長不良,沒有達到規模化發展。本世紀初開始,檀香在南方多個省份廣泛種植,面積約0.1萬hm²,主要集中在廣東,目前我國產業化栽培還未形成產量。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2、寄生與寄主植物配植

印度人J.Scot(1871)最先發現檀香為半寄主植物,Rao(1942)對檀香吸盤的構造進行較詳細的研究。而澳大利亞利用檀香與寄主植物合理配植,實現檀香人工產業林。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2.1 檀香寄生機理研究

檀香為根半寄生植物。

檀香根系可以直接從土壤中吸取部分水分和養分,但主要通過根部吸盤從寄生植物獲取營養。檀香根部吸器吸附於寄主植物的根部,檀香通過吸器中維管束與寄主維管束相連,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無機鹽和其他營養物質。檀香維管組織起源於吸器基部具有分生能力的細胞,分化為2束維管束吸管,形成具有吸收功能的維管組織;成熟吸器維管組織呈倒燒瓶結構,由木質部組成而無韌皮部。檀香對寄主具有選擇性,誘導檀香根系吸盤形成需要滿足條件:一是檀香根能接觸到寄主的根部,二是檀香能識別到寄主植物所產生的擴散性酚類化合物。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2.2 優良寄主的選擇

檀香寄主很多,但不同寄主不同時期促進生長效果不同,豆科植物作為寄主是非常好的選擇。檀香主根不發達,水平根發達,根系深度在10~40cm之間,屬淺根系,因此選擇的寄主植物根系分佈與檀香相似。檀香寄主選擇適應性強、根系發達且分佈淺,萌芽力強,最好具有根瘤菌的植物。豆科、芸香科、薔薇科及菊科植物都是很好的檀香寄主植物。經研究,適合作檀香寄主的植物有300多種,檀香樹本身也可作為寄主,其中較適合的有30多種,如蘇木、降香黃檀等。不適合的寄主植物有鳳凰樹、土沉香等。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2.3寄主配植時期及配植植物

檀香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早期不需要寄主植物參與,但在其後幼苗生長過程中,其根系必須寄生在適宜的寄主植物的根上,否則,檀香不能正常生長。寄主配置時間越早,對檀香幼苗的生長越有利。育苗時,當幼苗出現第1片真葉時,開始配植寄主植物或把幼苗移栽於預先種有寄主植物的容器中培育。

檀香寄主一般分為早期、過渡期及長期寄主3種類型。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檀香早期是幼苗生長階段,早期寄主多選用草本植物作為寄主。在澳大利亞,蓮子草作為苗期寄主;在印度,木麻黃、木豆等為苗期寄主;我國,假蒿作為檀香苗期主要寄主。過渡期是從小苗大田定植到快速生長階段,過渡期寄主採用山毛豆、木豆、九里香、洋金鳳、金合歡、美蕊花、龍芽花等灌木植物。長期寄主伴隨著檀香多年生長到成材,往往選擇臺灣相思、蘇木、大葉相思、印度黃檀、兒茶、降香黃檀等豆科喬木,還會選擇女貞、母生、黃皮、麻楝等喬木植物。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長期寄主植物的混合配植比單一寄主更有利於檀香的生長,更符合均衡營養學的理論。在澳大利亞,長期寄主選用3~4種喬木(多為豆科植物)作為其寄主。檀香培育週期長,投入高,在我國長期寄主可選用珍貴樹或其他經濟作物,與檀香建立混交的種植模式,能夠早期得到經濟回報或得到其他經濟類衍生品。多采用檀香~降香黃檀混交種植模式,降香黃檀可以顯著提高印度檀香的淨光合速率;檀香寄生於降香黃檀使之產生水分和養分的脅迫,加速其心材形成。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3、種苗繁殖

繁殖方法主要有種子繁殖及無性繁殖。

3.1種子繁殖

種子繁殖,多采用10年以上檀香的種子,種子通常具胚1枚,有時也出現雙胚或多胚現象。檀香種子存在生理後熟,具休眠性,未經處理種子播種發芽期長,發芽率低,可用破殼或溼沙層積方法提高發芽率。但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赤黴素處理,發芽率可達到82%~97.5%,時間縮短為30d左右。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3.2無性繁殖

優良單株的檀香可採用無性繁殖,無性繁殖方法有組織培養、扦插、嫁接等方法。組織培養能最大化地繁殖優良種苗。扦插多采用壯實的半木質化枝條進行扦插,也可對母樹幼化處理,在幹高10cm處進行截幹,讓其萌生新的枝條,選壯實的枝條扦插。嫁接繁殖,選取優良單株作為接穗,砧木選用健壯的實生苗,採用芽接或枝接方式。嫁接採用5年生內幼樹的接穗,成活率較採自成齡老樹高。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4、大田種植及田間管理

4.1大田種植

檀香是一種淺根系植物,遭遇颱風容易倒伏,且不耐澇,因此,應種植在避風而排水良好的場所,最好是防風林的坡地。按行株距4mx4m或5mx5m開穴,穴徑60cm,穴深50cm,每穴施腐熟有機肥。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定植時,檀香種苗帶寄生植物一起種植,覆土後,用手輕壓,不能用腳踏實。並在其周圍補種短期寄主和過渡期寄主。短期寄主一般為假蒿,在檀香的種植距離為50cm以內,1株檀香周圍種植6~10條假蒿。過渡期寄主多為灰毛豆、山毛豆,採種播種方法,與檀香的距離在1m之內,每株周圍挖4個穴,每穴播種子5~10粒。長期寄主種植在檀香的行中間,寄主種類2~3種;不同寄主之間,可採用行與行間隔種植或株與株間隔種植;長期寄主最好與檀香同時種植,最短也需在1年內完成配植,否則影響檀香生長。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4.2田間管理

種植前5年是檀香的快速生長期,對肥力要求較高。需加強田間撫育和水肥供應,促進莖幹粗壯,形成檀香木材良好的骨架,為以後心材形成奠定基礎。主要措施有:下足基肥,清除雜草,淺層鬆土,定期追肥,保持土壤疏鬆、溼潤。檢查檀香及寄主缺株情況,並及時補種,促進林地儘早鬱閉成林。如寄主植物生長過旺影響檀香光照,需進行修剪。通過測土配方施肥試驗,測得2年生檀香樹的年施肥量為:尿素200g、過磷酸鈣250g、氯化鉀75g、硼砂10g、硫酸銅10g、硫酸鋅10g。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檀香經過前期快速生長後,生長逐漸緩慢,並進入結香期。為了促進檀香早結香,提高心材含油量,需減少肥料供應,少施氮肥,進行水分脅迫,儘量保持土壤乾燥。也可採用激素或外傷進行人為刺激結香。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4.3病蟲害防治

檀香主要蟲害有:桑寄生粉蝶、咖啡豹蠹蛾、銅綠金龜子。(1)桑寄生粉蝶又稱檀香粉蝶,以幼蟲為害葉片,每年夏秋之間為害,以幼蟲吐絲將葉片捲起,並躲藏在內蛀食葉肉,致使光合作用減弱,影響正常的生長。嚴重時把葉片食光,導致植物生長勢衰弱。(2)咖啡豹蠹蛾又稱檀香蛀心蟲,幼蟲蛀食枝幹木質部,造成枯頂、斷枝現象。(3)銅綠金龜子的幼蟲危害檀香幼苗根部,成蟲傍晚出來食取葉片。防治方法,粉蝶幼蟲和銅綠金龜子食葉性害蟲,用殺蟲劑進行葉面噴霧;咖啡豹蠹蛾蛀乾性害蟲,可用高濃度的殺蟲劑灌注蛀孔,並用黃泥封住,或剪除被害枝條集中燒燬;成蟲期可用燈光誘殺。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檀香常見病害有:根腐病、葉灰斑病、白粉病、苗立枯病。(1)根腐病。由於地勢低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植株生長受阻,而根部腐爛,葉片失綠及脫落現象。防治方法:用殺菌劑液淋灌病株根際。(2)葉灰斑病。由細菌入侵所至,主要發生在成葉或老葉上,呈灰白色病斑,清除病葉,集中燒燬,枝葉用殺菌劑噴殺。(3)白粉病、苗立枯病。主要發生在苗期,白粉病用粉鏽寧等藥劑噴霧;苗立枯病由土壤病源引起,發病初期用立枯淨等藥劑噴霧。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5、心材形成、精油含量及激素處理促進結香

檀香種植在乾旱、陽光充沛、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心材比例大、質量佳。印度,種植10年開始結香,20年後開始成材。我國湛江,6齡檀香已開始形成心材,檀香平均胸徑為10.27cm,心材的比例為15%~20%;海南尖峰嶺21年齡檀香乾高30cm處心材的平均直徑為10.14cm,心材比例平均為38.01%,精油含量平均為4.36%。澳洲人工栽培15年檀香的心材含精油量平均為3%,而中國精油含量為2%左右。

檀香種植栽培技術幾大方法,你都會了嗎?進來學一學

激素及外傷2種外界刺激可使檀香提前“結香”。劉小金把6~苄氨基腺嘌呤、乙烯利、甲基紫精、茉莉酸等生長調節劑分別注入6年生幼齡檀香樹幹,結果各種生長調節劑均能促成幼齡檀香形成具芳香氣味的心材,且心材的質地與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心材較為一致;除茉莉酸處理外,其他處理均達到檀香油的國際質量標準。結果顯示,檀香心材的形成受激素調控,6~苄氨基腺嘌呤很可能是調控檀香心材形成的重要激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