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記憶

楊白丁/文

1978年的記憶

前天,有幸邂逅昔日讀初中時的一位老同學。閒聊中,提起1978年在鄉村學校同窗共讀的情景,不禁觸景生情,記憶的閘門一下子穿越時光的隧道,經40多年漫長歲月的沉澱後,依舊定格在大腦,往事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那一年,我剛滿16歲,正處在“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青蔥歲月,像所有同時代的少年一樣,懷揣著讀書跳“龍門”的夢想,用勤奮和汗水,向著1978年的中考目標衝刺!

祖輩是地道的農民,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家鄉那所閉塞貧脊的鄉村學校度過的。那時屬大隊辦學,條件十分簡陋,教室土牆灰瓦,牆壁斑駁裂縫,門窗破損,每個學生一盞煤油玻璃罩子燈,這成了全班的標配。一張張搖搖晃晃的舊課桌;一條條短腿斷腳的舊板凳,卻整齊坐著48名衣衫襤褸,如飢似渴的少年,正聚精會神地瞪著雙眼,專注地聽老師講解著語文和數理化的奧秘。


1978年的記憶


那時,剛恢復全國高考,神州大地正掀起學文化、學科學的熱潮。“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這是當年葉劍英元帥的題詞,成為我們貼在課桌上的座右銘。

那年,我讀初二。班主任李瑞民五十多歲。他中等個兒,臉龐黧黑,因摘除右腎一直體弱多病。但他是一個十分嚴苛的老師,教學水平和能力聞名全公社,我們對他都十分敬畏,對他教的語文課更是格外用功。

由於中考在即,我們初二畢業班學生都住校並堅持早晚自習。每天早起洗漱完畢,剛到七點整,李老師拿起哨子一吹。我們就自覺衝進教室,捧起課本,在教室裡或操場邊的大樹下,自覺朗讀課文,背記數理化公式或時事政治,絲毫不敢貪玩偷懶。李老師則揹著雙手,頸脖掛著個用紅繩繫著的鐵哨子,四處巡查,要是發現哪個敢懈怠,逮住就得倒黴,非整得你服服帖帖,痛改前非不可。

一天晨讀,李老師規定我們背誦時事政治,我和另外三名成績很好的同學躲在操場邊上一大樹下偷偷地聊著閒話,一不留神被他逮了個正著,氣得他大發雷霆。他舉起哨子一吹,宣佈全班進入緊急狀態進行臨時測驗摸底。幸好那次測驗我們四個懲罰對象都考了滿分,李老師才偃旗息鼓。放學後,李老師把我們四位學生叫進他的寢室,先是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然後又語重心長地開導了一番……


1978年的記憶

不久,李老師又別出心裁,把班上6名成績優秀的學生分成三組,讓語,數,理化老師每人負責2名學生,進行重點培優輔導。我由於理化成績欠佳,被安排到理化老師負責的組裡。

一晃中考時間到了,全班48名同學參加了中考,當中考揭曉後,我班有26名同學考取了普通高中,我和另外三名同學考取了當時赫赫有名的重點高中---車埠高中,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可親可敬的李老師早己作古,曾經的同窗也已年近花甲,兩鬢斑白。但回首1978年那段難忘的歲月,心潮難平。


1978年的記憶


因為人生之旅漫長而短暫,儘管此生不曾有過輝煌,但我畢竟揮灑過奮鬥的汗水,收穫過成功的喜悅,這足以慰藉一顆平庸安適的心!同時,回憶起往昔老師們的教誨和付出,那是何等的溫馨與留戀!還有同學的真誠與友誼,那一幕幕難忘的情景,註定成為我生命中永恆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