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一、课文介绍

1、《人之初》

本文节选自《三字经》,全文有两个小节,第一个小节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个小节写的是学习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让我们懂得了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让孩子明白从小用功学习、刻苦磨炼,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2、《三字经》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国启蒙三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三字经》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已有千年历史,家喻户晓。它的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知古今之事”。由于历史的原因,《三字经》难免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它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为世人所公认,历代中国人都奉为经文典故不断流传。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二、基础知识

1、易错读音

翘舌音:之、初、善、专

前鼻音:专、迁

后鼻音:性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2、易错字形

之:独体字,共三笔,点、横撇、捺

义:第一笔是“丶”,第二笔“丿”。第三笔是捺。

习:最后一笔是“提”。

相:目里的两个横都不要靠在横折的折上,留一点距离。

进:走之旁,共三笔:点、横折折撇、捺。

3、生字字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之”,会意字(有学者认为是指事字)。甲骨文的“之”字,上面的“止”是脚的象形,有行走之义;下面一横表示地面。这样,地在脚下,表示脚离开原地,正在向前进(也有学者认为“之”的下部的一横是指事符号,表示“止”要到的地方)。

“之”字的本义是往、至、到...去。.. 假借为第三人称代词;又假借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现在“之”字的本义反倒很少使用。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初”,会意字。甲骨文的“初”字,左面是“衣”字,右面是“刀”形。意思是用“刀”裁“衣”。金文、小篆略同甲骨文。隶书、楷书笔画化,形体稍变。

用“刀”裁“衣”是做衣服的开始,“初”字的本义是开始。引申为“原来"“当初”;又引申为第一:还可引申作时间副词,当“刚刚”讲。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善”,会意字。甲骨文的“善”字,从羊(即“祥”),从目,表示看来十分美好。金文上部是“羊”,下部变为二“言”,表示二人用吉祥话交谈。

“善”字的本义是善良、美好、吉祥。引申为亲善、友好、擅长、善于、喜好、爱惜等意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习”,会意字。甲骨文的“习”字,上面是“羽”字,代表鸟的翅膀:下面是“日”,代表太阳。会意为鸟在太阳光下练习飞翔。小篆下面的“日”变成“白”。隶书、楷书笔画化。现在通用的是简化字。

“习”字的本义是鸟反复频繁地练习飞翔。引申为学习、练习、复习;又引申为熟悉;还引申为习惯。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教”,会意字。甲骨文的“教”字,左边上部是“爻”(yáo); 下部是“子”,即孩子:右边是手拿教鞭(或棍棒)的形象,合起来表示手执教鞭教并督促孩子学习知识。对于“爻”,学者的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算数的算筹(小木棍或草秆);有的认为是“爻象”的“爻”;也有的认为是孩子被教鞭抽打的符号:还有的认为“爻”是字的声符(字就成为会意兼形声字了)。

“教”字的本义是施教、传授。引申为“使”“令”,这时读“jiāo"。

“教”读“jiào”时,有“教导”“教诲”“教育”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相”,会意字。这个字从金文到楷书都是左边是“木”(树), 右边是“目”(眼睛),只有甲骨文是左“目”,右木,且有上下结构的。这个字有两个读音,意义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xiàng) 字的本义是用眼睛仔细观察(察看) 树木。引申指人或事物的形貌、容貌:又引申为辅助、扶助:可引申指古官名,特指宰相。

“相”(xiāng), 作副词表示互相、交互的意思:又可以表示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如“好言相劝”。作动词表示亲自观看。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4、生字扩词

之(zhī)(之间)(之前)(之后)(总之)(千里之外)

相(xiāng)(相见)(相当)(相对)(相同)(相反)(相信)

近(jìn)(近日)(近来)(远近)(相近)(亲近)(近年)(走近)

习(xí)(学习)(自习)(习字)(习气)

远(yuǎn)(远足)(远方)(远近)(远古)(远大)(远见)(远门)

玉(yù)(玉米)(玉石)(白玉)(玉兰)(宝玉)

义(yì)(讲义)(情义)(广义)(语义)(义工)(义气)(字义)(同义)(正义)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5、区别形近字

之(之前)只(一只)知(知识)

相(相见)想(想法)泪(眼泪)

近(远近)进(进去)

习(学习)羽(羽毛)句(句子)

远(远方)运(运动)元(一元钱)

玉(宝玉)王(国王)主(主人)

义(正义)仪(仪表)

6、多音字

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相xiānɡ (相信)xiànɡ (相面)

为wèi(因为)wéi(行为)

7、反义词

善——恶 远——近 宜——忌 老——幼 初——终

8、近义词

初——始 变——迁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三、课文重难点:

1、重点字的解释:

初:刚出生的时候。

性:品性,品格,德行。本课指人的品格。

近:接近,类似。

远:差距大。

善:善良

习:习惯、性情。

苟:如果,假如。

教:教育、教导

乃:就。

迁:搬迁,变迁,变化,改变。本课指品性会随后天习惯而发生变化。

道:方法。

贵:重要的,好的方面。

专:坚持始终,专一。

非:不。

宜:合适,适宜。

非所宜:不应如此。

何为:做什么。

琢:雕刻。

器:器具,有用的玉器。

义:道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2、课文句子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天性都是十分接近的,但是因为后天的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才逐渐变得不同,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如果不能够严格教育,孩子原本善良的天性也会发生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教导他学习专心,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读书、不学习是不对的,不应该的。小的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之后还能做什么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美玉如果不加以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得知识和道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3、“不”字的变调:

“不”在第四声前面,应读成第二声bú,如:不是、不要等。

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前应读第四声bù,如:不依、不能、不给等。

告诉孩子“不”字不是多音字,它属于变音现象,和它一样的还有“一、七、八”。

多音字的每个音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而“一、七、八、不”的读音有变化,但意思不变。

4、朗读技巧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注意:老何为?是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成语、俗语、谚语、格言等扩展:

之:

总而言之 缓兵之计 不速之客

赤子之心 既来之,则安之。

远近:

远近闻名 深谋远虑

远亲不如近邻 近水楼台先得月

远水解不了近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周处除三害


教:

教学相长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习:

习以为常 凉风习习

玉:

亭亭玉立 锦衣玉食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义: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天经地义 义结金兰

相:

生死相依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2《三字经》里的故事

《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五子登科》等。


部编版语文一年下《人之初》知识干货和积累拓展  值得收藏


感谢您读完我的文章,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吧!持续更新中,请继续关注。

如有什么建议也请留言。让我们共同进步!

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