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疫情之后,这四大领域机遇无限→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逐步显现出来。那么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疫情之后又有哪些新机遇?央视财经新媒体携手《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特别策划《战“疫”后新机遇》,特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一鸣独家解答。在节目中王一鸣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期、阶段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王一鸣: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王一鸣认为从长期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因为疫情的短期冲击而发生改变,首先因为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当中,自我修复能力要更强;二是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抗冲击能力比其它经济体更强;三是疫情进一步凝聚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对我们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王一鸣:防范“第二次冲击”,关注疫情带来的后续影响

王一鸣认为需要关注疫情带来的后续影响,有人把它叫做“第二次的冲击”。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疫情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今面临的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全球供应链是否会出现中断,这又会“倒灌”,反过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

从国内来看,也要关注疫情的一些后续影响,一是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低收入群体会面临更多的困难。第二,复工复产需要过程,部分产品的价格或会上升。第三,市场预期不稳定,房地产市场仍待观察。第四,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扩大,形成财政上的压力。最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冲击和影响。

对于疫情冲击下一步怎么办?

对于疫情的冲击,我们下一步怎么办?王一鸣表示应该分为短期和中期两方面来制定应对策略。

王一鸣:疫情之后,这四大领域机遇无限→

短期政策的重点是中小企业、困难群体的救助和促进经济体系循环为主要任务。一要开展有序的复工复产;二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生活困难家庭采取一些救助行动;三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中期要着手制定疫情后的经济恢复和振兴方案。方案包括: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提高赤字率,加大专项债的发行规模,继续用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继续为企业减税,向金融机构来发行特别国债,要考虑到特殊困难群体,发放一些消费券。二是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重要的是保持流动性的相对合理和充裕,强化货币政策的传导,使增加的流动性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三是要积极扩大有效的投资,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疫情之后,这些行业将迎来大爆发!四大领域机遇无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带来一定冲击的同时,促进了一些行业领域的发展。那么疫情给哪些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王一鸣在节目中表示,疫情流行期间,在线零售、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这些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会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产生一系列影响。

首先,制造业的智能制造发展的态势会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会迅速地崛起。其次,服务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会加快,将会诞生一批数字化服务领域新型的领军企业。第三,医疗服务需求会进一步增大,而且数字化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发展会加快。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最后,在金融业方面,疫情以后境外投资者会进一步看好中国市场,我们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增强。

收看完整视频请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

王一鸣:疫情之后,这四大领域机遇无限→

直播预告:

3月27日19:30分,央视财经客户端将继续播出《战“疫”后新机遇》第二期,特邀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独家解读,全民战“疫”后,我国智能制造业存在怎样的短板和机遇?科技创新型企业如何在疫情之后抓住发展机遇?敬请关注。

王一鸣:疫情之后,这四大领域机遇无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