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疫情之後,這四大領域機遇無限→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也逐步顯現出來。那麼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疫情之後又有哪些新機遇?央視財經新媒體攜手《中國經濟大講堂》節目特別策劃《戰“疫”後新機遇》,特邀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王一鳴獨家解答。在節目中王一鳴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期、階段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王一鳴: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王一鳴認為從長期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因為疫情的短期衝擊而發生改變,首先因為中國仍然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當中,自我修復能力要更強;二是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抗衝擊能力比其它經濟體更強;三是疫情進一步凝聚了全國人民戰勝困難、團結一心、建設國家的決心和信心,對我們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王一鳴:防範“第二次衝擊”,關注疫情帶來的後續影響

王一鳴認為需要關注疫情帶來的後續影響,有人把它叫做“第二次的衝擊”。首先從外部環境來看,疫情在全球範圍迅速蔓延,增加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如今面臨的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全球供應鏈是否會出現中斷,這又會“倒灌”,反過來影響到中國的經濟。

從國內來看,也要關注疫情的一些後續影響,一是就業形勢會更加嚴峻,低收入群體會面臨更多的困難。第二,復工復產需要過程,部分產品的價格或會上升。第三,市場預期不穩定,房地產市場仍待觀察。第四,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擴大,形成財政上的壓力。最後,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對國內金融市場帶來衝擊和影響。

對於疫情衝擊下一步怎麼辦?

對於疫情的衝擊,我們下一步怎麼辦?王一鳴表示應該分為短期和中期兩方面來制定應對策略。

王一鳴:疫情之後,這四大領域機遇無限→

短期政策的重點是中小企業、困難群體的救助和促進經濟體系循環為主要任務。一要開展有序的復工復產;二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生活困難家庭採取一些救助行動;三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中期要著手製定疫情後的經濟恢復和振興方案。方案包括:一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進一步提高赤字率,加大專項債的發行規模,繼續用好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繼續為企業減稅,向金融機構來發行特別國債,要考慮到特殊困難群體,發放一些消費券。二是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重要的是保持流動性的相對合理和充裕,強化貨幣政策的傳導,使增加的流動性能夠進入到實體經濟。三是要積極擴大有效的投資,特別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疫情之後,這些行業將迎來大爆發!四大領域機遇無限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帶來一定衝擊的同時,促進了一些行業領域的發展。那麼疫情給哪些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王一鳴在節目中表示,疫情流行期間,在線零售、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這些新業態、新模式異軍突起,會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產生一系列影響。

首先,製造業的智能製造發展的態勢會進一步加快,工業互聯網會迅速地崛起。其次,服務業的數字化改造升級會加快,將會誕生一批數字化服務領域新型的領軍企業。第三,醫療服務需求會進一步增大,而且數字化的醫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發展會加快。發展遠程醫療服務,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最後,在金融業方面,疫情以後境外投資者會進一步看好中國市場,我們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也會增強。

收看完整視頻請掃描圖片中的二維碼。

王一鳴:疫情之後,這四大領域機遇無限→

直播預告:

3月27日19:30分,央視財經客戶端將繼續播出《戰“疫”後新機遇》第二期,特邀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波獨家解讀,全民戰“疫”後,我國智能製造業存在怎樣的短板和機遇?科技創新型企業如何在疫情之後抓住發展機遇?敬請關注。

王一鳴:疫情之後,這四大領域機遇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