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莊嚴的教堂、雄偉的城堡、開闊的莊園、精緻的別墅,眾多英國建築藝術史上極具代表性的成就,都烙有貴族生活與追求的印跡。而且,較之於歐洲大陸,英國的建築並不是最為華麗和壯觀的,然而卻充滿了島國的韻味。在真正的英國貴族尚未產生的遠古時期,索爾茲伯裡的巨石陣,就是英格蘭先民們舉行宗教儀式、觀測天文氣象、瞭解節氣農時的場所。

當然,也有人認為,巨石陣也是英格蘭先民中重要人物死後安葬的場所。遠古人類並非完全為了實用才建造設施,在羅馬人踏上這塊土地之前,這些神秘的龐然大物,已經在英格蘭的索爾茲伯里平原上,靜靜地矗立了上千年,留給後人幾乎和自己一樣古老的謎題。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公元2世紀,羅馬—英格蘭貴族,在羅馬不列顛行省的最北部,建造了哈德良長城與安東尼長城。它們雖然只是一些泥石混建的簡易防禦工程,也為保護羅馬—英格蘭貴族在英格蘭島嶼安享太平數百年立下了汗馬功勞。

今天,在離斯坦格特和泰恩山峪以北幾千米的地方,還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羅馬—英格蘭軍事貴族所建造的哈德良長城的遺蹟。這個由石頭和泥土構成的橫貫大不列顛島的防禦工事,是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為了保護當時已被羅馬人控制的英格蘭地區,而於公元122年左右興建的。

它的建立標誌著羅馬帝國在英格蘭擴張的最北界,也是當時羅馬的建築工程技術和地質學等學科水平的體現。今天,我們在距倫敦城160千米的巴斯浴場附近,也會看到那裡遍佈著英格蘭東南部的眾多要塞和堡壘。這些也大多是羅馬—英格蘭貴族留下的公共休閒與軍事防禦的建築遺蹟。只是隨著羅馬帝國的隕滅,大多數羅馬—英格蘭貴族建造的要塞與堡壘都崩潰倒塌了。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它們的曾經存在,多多少少影響了英格蘭建築藝術的風格,尤其是古羅馬建築中的拱券技術和拉丁十字架格局。前者是拱和券的合稱,即利用塊料之間的側壓力,建成跨越空間的承重結構。此技術可以用來砌築塊狀的土坯、石頭和磚瓦等建築材料,形成一種跨越空間的建築砌體。後者指不等臂的十字形,一般是中央的大廳仍然以一個穹隆為主體,但大廳向四方伸出翼廊,其中的一對比另一對長一些,這樣建築物的兩翼與中央大廳在垂直視角上構成了一個十字架的形狀。十字架型的建築格局,雖然不一定是古羅馬時期就完全形成的格局,但是,那時奠定的基本格局,成為諸多英格蘭建築藝術演化的基礎,也成為歐洲宗教建築的一種典型的基礎佈局。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更何況,有些中世紀的英格蘭城堡,是直接在羅馬要塞地基之上進行修建的。著名的倫敦白塔,根據征服者威廉的命令,直接建造在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的要塞之上。它是倫敦最古老、最重要的王家建築,因為其使用乳白色的石塊砌成,故被人們稱為“倫敦的白塔”。當然,羅馬帝國衰落後的數百年間,尤其是在蠻族入侵的動盪時代,無論是呈現為軍事古堡的建築形態,還是呈現為民居宅邸的建築形態,真正意義上有代表性的英國貴族建築,尚未形成。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在11—12世紀,英國貴族的居住設施,主要是廳堂院組合體和一些不多的古城堡。所謂“廳堂院組合體”,實際上是一種被圍繞在土圍子裡的,由泥土、石頭和木材建造的大廳,外加與大廳連接的院落,以及內部與大廳密切相連的寢室,並附帶一些附屬性功能區所組成的一家一戶的功能性建築群。

它以“大廳”為主體,小型的寢室與大型的廳堂聯體,這樣“廳”“堂”“院”不分割,一併組成一個聯合體,前設的或者側翼的院落實際上可有可無。所謂“廳”,實際上是為貴族家庭休閒、地方名流宴飲、賢人雅士高談闊論特設的地方,那裡經年累月地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所謂“堂”,實際上指以寢室為主的,貴族家庭成員退隱歇息的私密空間。較之於“廳”,它的佔地面積和使用功能都要小得多,這裡長年累月隱秘靜穆。實際上,它是人們後來稱之為“宮”的建築體的前身。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這類建築的樓層一般都不怎麼多,有的甚至就是一組平房加上院落而已。這種組合體可能是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傳統民居的變體,它基本上是一種莊園內的家庭住宅,或許還有著古羅馬“維拉”居住性建築群的影響。這是一種在盎格魯—諾曼時代興起的、著重於社會生活和經濟管理意義並連帶居住功能的、中世紀初期英格蘭貴族的“府邸”。

廳堂院組合建築

例如,較大城堡中往往包含有廳堂院組合體,只不過把原來分佈於地平面的設施,分割置於城堡內部的幾個樓層。有的廳堂院組合體式的貴族居所之中,也會設有一個或者幾個高聳入雲的防護塔樓,只不過較之於“城堡”,這類防護塔樓的戰略據點更加集中,而古城堡的火力則可以覆蓋四周。有的英格蘭大貴族同時擁有廳堂院組合體和城堡,且它們分佈在不同的地方。

無論是廳堂院組合體在哪一種建築形式內,無論主人更加強調哪一方面的需要,除了居住、防衛作用之外,貴族的住所還應是貴族展示權力和享受歡樂的場所。因而其建築模式和建築藝術的發展與變化,都要服從於英國貴族“居住”“駐防”與“社會控制”等多種社會功能發展的需要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從11世紀初到14世紀初,英格蘭貴族居所最大的變化是,它們使用的建築原料從木質材料變成了石質材料,這是一個跨越了兩三個世紀的緩慢的發展過程。而且,從12世紀末,木質材料的使用才開始漸漸減少,石質材料的應用才慢慢增多。那時,赫裡福德郡的主教,在用木質材料修建其“宮殿”時,反過來模仿該時代的石料建築物,可見石材的使用已逐漸獲得了更多的空間,而此前幾代人大都使用木料,僅僅以其建築物規模的大小來彰顯自己的財富與地位。這一點在英國著名史詩《貝爾武普》中有所反映。

在11世紀與12世紀,與英國貴族爵位的等級次第的發展,以及與旗幟、紋章等貴族器物性外部標誌的發展相比,以廳堂院組合體為主的英國貴族的“居住文化”,發展得十分緩慢。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其原因在於:

第一,羅馬帝國衰落和蠻族入侵之後,在一箇舊文明消失新文明萌生的時代,英格蘭本土缺少氣勢恢宏的古代建築來作為英國貴族們建築藝術發展的模本。

第二,在中世紀中期即英格蘭安茹王朝時代,英格蘭與法蘭西西部共處於一個王朝的統治下,國王和顯貴們包攬海峽兩岸的政務,不得不過著巡遊治理的生活。

第三,諾曼征服使那些被稱為“泰恩”的盎格魯—薩克遜貴族,受到了財力物力和社會尊榮方面的打擊。據《末日審判書》統計,到1086年,只剩兩戶“泰恩”仍在威廉時期170家貴族的行列。

儘管發展緩慢,英國貴族們仍然在逐步地投資建設自己的家園。而且,除了兼顧自身的居住和安全外,貴族們建設家園還有如下幾個目的:

第一,以厚實圍牆等防禦性建築形成一種強大的威懾力量,樹立貴族高高在上的形象,使普通鄉里、販夫走卒在現實生活中自覺與貴族的軍事要塞保持距離。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第二,用於宴飲賓客,便於社交娛樂、集會管理和司法審理等,從而安撫同類、籠絡追隨者。這些建築清楚地表現了英國貴族對中世紀物質資源、社會資本和精神世界強大的佔有態勢及他們對社會的掌控能力。顯貴們在這裡獲得了家長式庇護制下的服從與效忠。這裡提供慷慨的宴飲、寓居的場所和各類社會職位,金錢、土地在這裡被分發或分租出去,貴族的隨從和領地內的居民在這裡得到行政管理或司法審判。這樣,貴族的“居家之所”儼然成為一個封建小朝廷,它是孵化封建主義權力的地方,是騎士的訓練基地、巡警的安全住所,也是地方貴族相濡以沫、共同抗敵,從而形成認同意識的場所。

英國曆史學家比德說,“廳堂就是社會生活”。他描寫諾曼征服前盎格魯—薩克遜貴族的廳堂景象說,國王坐在宴會大廳的中央,火苗在爐中歡快跳躍,儘管窗外夜黑風高、雨雪咆哮,人們的靈魂卻像鳥兒一樣,在一道道門間飛來躍去,尋找著溫暖與庇護。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文學作品,滲透著對貴族廳堂的光明與平靜之形象的回憶。那是一個躲避危險和享受舒適的天堂,更是主人揮灑恩寵和分配利益的聖地。

從木質古堡到花園豪宅,英國的建築特點與佈局如何?

在1000年前後,在英格蘭與諾曼底,以廳堂院為建築主體的“宮殿”的作用並無二致。其面積都不大。威塞克斯國王們的“宮殿”,只不過是一所長54英尺、寬22英尺的木質建築,旁邊建有差不多大小的石頭小教堂,以及一座帶圍牆的私人寢屋。同時代的諾曼底公爵的府邸,也不過如此,只是一所邊長70英尺的方形大廳,北端不遠處有一個稍大點的石頭教堂;獨立開間的木製廚房與私人寢室則和方形大廳毗連。

15世紀晚期建設的有著古代英國貴族廳堂院聯合體遺風的奧克斯巴弗府邸,甚至有著相對開放的前門與後門,很顯然,這時候住屋的防守目的已退居其次。建築結構示意圖上正廳、主人寢屋、服務功能體分開;廚房已經縮小並被放置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穿過護城河,進入大門後,一個相對大的院落,將大廳與位於左右兩側的堂屋分開,很像中國的四合院。這種在早期的廳堂院聯合體基礎上形成的貴族宅邸,有著幾近落地的窗戶,各種取暖設備使大大小小的煙囪分佈於房屋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